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建筑实践参照系的质疑,结合传统营建信息碎片化、断层化与系统性缺失等现状问题,运用逻辑推导、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思维模式、形式生成与建造逻辑3个层面对传统营建体系进行转译与重构,并阐述其对建筑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界定传统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区别,明确定义营建逻辑的概念,说明营建逻辑的提取对历史村镇传统建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以遵从各种在学术界上已达共识的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重要宪章、重要宣言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为营建逻辑的识别原则,提出依据当地历史建构筑物所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体系、建筑结构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生长逻辑六个方面进行提取。最后提出历史村镇传统建筑营建逻辑的图表整合构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文章以"她者"为观照视角,试图从苗族蝴蝶符号、女性意识形态符号意义和苗族蝴蝶符号文化流变三个方面,对女性意识形态下苗族蝴蝶符号体系展开建构。对苗族符号体系文化脉络的梳理,有助于构筑苗族视觉文化图像的逻辑面貌,从而促使苗族本土视觉资源的现代化空间意义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4.
界画因其能工整细致、客观严谨地展现建筑风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与城市建设有较深渊源的特别门类。界画始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达到较高水平,两宋时期盛及巅峰,元明清时期逐渐衰落,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在界画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中有迹可循。本文以挖掘中国古代城市意象与风景营建手法为核心,在整理和分析文献典籍中界画、诗词等基础上,通过图示符号读取并归纳城市意象元素,得出中国古代城市风景营建的方法体系,即"因天材,就地利"的理念,"本人情,状风物"的原则,以及"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手法。旨在借鉴古人践行的风景营建智慧,为当下城市风景营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63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是基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核心思想,在"人与天调"的实践观下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的山水营建实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要体现为"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地"和"时"分别对应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建"是人在时空中进行的活动,营建的因地因时制宜,就是三者的均衡统一。山水营建智慧指导下的实践表现为人居环境与山水自然环境从精神理念到物质现实层面的交融,体现在以下4个层面:敬畏山水自然的保护、依存山水形势的规划、遵循山水规律的治理,以及取法山水形意的设计。从时空整体视角看,山水营建智慧与实践在各个层面相互影响、循环演进。如何通过山水营建智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保护自然环境、营造人居环境,是21世纪风景园林学的核心研究和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9.
风味、乡土和风景每一处能构成为集体记忆的场所,都是当地风土人情的集合。我们怀念家乡的风味,这风味之中蕴含着风土人情,乡土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冲刷,那些乡土建筑逐渐成为了风景,其营建智慧也指导着风景建筑的创作,成为了留存在乡愁中一抹风味。本研究专题,以乡土建筑和风景建筑为线索,探索与自然共生的营建智慧,从乡土民居记录、古典园林营造、风景建筑设计、城乡聚落规划等多个层面出发,落实到建筑学中关于建构逻辑、场所精神、聚落形态等本体问题,或依托调研的一手资料阐释其本质,或以营建智慧的提炼为核心,指导当代设计实践。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与业内从业者及高校师生分享,共同探讨与自然共生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的空间分布层次、"笼山水为苑"的地景空间艺术形式和"雄浑"的风景审美张力。在3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托西北地区七大山脉体系,逐步形成了15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由此构成鲜明的区域性国土风景营建体系。这种风景营建模式和体系随周秦汉唐朝代的更迭而逐渐成就辉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和东方美学意义的世界性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1.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主要包括单元内聚落空间构成和民居等微观层面的设计建造,是落实人的居住对海岛环境的应对的最终环节。这个层面的最小落脚点是单体建筑,最大的研究范围是聚落住区。本文从舟山群岛传统聚落建筑的几种典型出发,分析海岛人居聚落建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提出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 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 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 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 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 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 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 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 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 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 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理论出发,结合符号学理论分析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的意义与特征,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符号化进行探讨,提出在景观形态结构中进行地域性设计、将地域文化符号化并注入到景观形象中去,总结出基于地域性文化的符号建构途径,注重景观的文脉设计,从而为人们营建出具有精神归属感与可识别性的意义景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今是一个消费时代.身处消费时代的建筑师在设计中往往过度追求对符号的引用与处理,弱化甚至忽略符号原有的意义内涵,从而使建筑产生诸多层面的分离.这在当前中国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建筑的形式表达与空间、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缺乏必然联系,感性经验取代理性逻辑,建筑设计多停留在图纸层面而缺乏对于建造层面的系统性思考……产生的后果则是建筑设计逐渐脱离自身的本体属性与意义.如何摆脱消费时代单纯形象化的表达成为设计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管仲城市营建思想及其历史贡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历史功迹是多方面的。从现有文献资料的考证可知,他在历史上最早以科学、系统的观点论述了城市营建问题。形成了较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体系。本文从《管子》一书入手,就城市功能、分级、密度、选址、型制、布局和防洪等方面探讨管件的城市营建思想,再顺着城建史发展脉络,分春秋战国、秦至西汉、东汉以来三个历史阶段,对管仲城市营建思想的历史贡献作了探析。这对于正确认识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发扬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精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明代广东海防卫所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规划特征研究出发,以方正平面、网状道路和择中而立的外在空间形态,以及微观层面上的卫所营房营造模数和中观层面上的街巷网格营造模数为基本特征进行探讨,以丰富明代海防卫所营造体系及城市营建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下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传承和转译的困境,借鉴语言学的结构系统逻辑和图式的心理认知方式,重新梳理了传统聚落空间的组织模式和内在伦理功能。以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逻辑为理论基础,在当代语境下提出一条适应重识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体系的研究路径。运用语言学的结构主义认知逻辑,将传统聚落文化空间从载体的物质性表征引向对居住环境的结构性思考;借鉴空间图式语言的表达形式,解析聚落整体空间的尺度、结构、秩序和意义特征,揭示聚落空间的形成机理和营建智慧;基于语汇要素、句法结构和语境规则三大系统,构成微观—中观—宏观多维尺度嵌套下的聚落空间语汇和语法逻辑体系。传统聚落空间基于"空间–路径"的基本空间语法结构,转译成新的空间结构形式以满足新的空间功能需求。在水平维度上,按照语言学的词法和句法将单一维度上的空间语汇类型化单元进行组合拼接,形成空间语汇词库;在垂直维度上,按照语言学的语法将多维度语汇单元依据语境限制规则折叠和嵌套成复合的物质空间结构。因此,构建的空间图式语言结构认知体系和转译生成方法,为传统聚落空间营建和重构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重点从绿色营建出发,结合环境等因素,通过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对所调研的3县9镇45村3209户关中民居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关中民居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民居的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津是典型的北方沿运城市,其传统风景体系营建受区域水运环境影响颇深。本文在梳理城 - 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天津传统风景进行分类梳理与现代地理空间落位,进而从向水而生的城景骨架、以水为脉的城景主体、因运而生风景化点缀、城水融合的城景意象 4 个层面探讨天津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范式,以期为北方平原运河城市的现代风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20.
魏秦  王竹 《建筑师》2011,(6):68-73
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进化过程是建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具有类生命体的发展进化机制。为了探寻其健康成长的基因与模式.本文借鉴生命科学中的进化理论,通过地区建筑的聚落形态、住居形态与技术体系三方面归纳与引证.剖析不同文明形态的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形态表征.挖掘其从本能地防避、自觉地适用与营造.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明确目标.运用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主动创造的演变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