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中国的园林史是有"魂"的 追溯中国园林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囿、园及《汉制考》所载的苑,已绵绵数千年.自秦汉始,园林均成为帝王游畅之处,文人士大夫尽其诗情画意之地.私家园林的出现,史籍见于汉代.魏晋六朝,出现了大量吟风诵月的诗文及留山影水的画作,而在宅第之旁构景筑园也随之大量出现,其设计主导思想概出自"寄情赏"、"复山水".文人构园自此成为中国园林传统.从宋代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周密《吴兴园林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园林非但均出于文人所构,而且与今日所见园林基本已无区别.可见,文人构园、文化造园是古往今来,形成中国园林的精髓.因此,"文化为魂"应是园林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朱雯  王敏 《建筑与文化》2021,(1):123-126
"梦里溪山"即为虚构的园林,体现为明清时期兴盛的一类特殊文学形态.由于其不受现实因素的限制,在晚明从小园林到大山水涌现出一大批纸上园林,反映了文人的自由意志与理想生活愿景.文章从纸上园林切入,梳理其发展演进过程的3个阶段,并尝试复原和剖析3个晚明典型纸上文人园的案例,分析总结其创作手法及园林营建方式,试图以此探寻晚明"梦里溪山"的精神内核,揭示晚明文人的理想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7,(4)
明代吴宽的宅园东庄名冠当世,沈周《东庄图》册页是研究这一名园最重要的现存图像资料。学术界对此册页的作画时间、艺术价值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图册中园林景境的真实性、生态性及其所蕴含深层情感的研究尚少。结合相关文字文献并考证图册中的园林景境,可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一代名园,更完整地理解当时文人园林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4.
徽州水口园林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徽州人民为追求理想人居环境,对山水环境利用与改造的智慧。以徽州较有代表性的20个古村落水口园林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在梳理水口园林基址与山水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山峡紧嵌”“山环盆地“平原望山”“临江背山型”4种山水基底类型,提炼出徽州水口园林“真山真水”“真山+人工水系”“真水+人工山林”3种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以期为保护和恢复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建设宜居乡村环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 建筑在自然风致园林中的作用 大型园林,就是以大面积自然风景为对象而进行加工处理,以求突出自然风景的美,形成风景焦点并加以组织化,使人们便于游玩和观赏的大型公园。 大型园林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以及历史上的私家和宫廷园林(自然风致的苑、囿、离宫除外),它以真山真水和自然空间的阔大取胜。这使得在规划设计中,往往不用或较少地使用拓展空间的手法,即使这样就已  相似文献   

6.
叠山艺术的源泉及主要流派古代叠山最初是仿效真山真水,随着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逐渐模仿构思精美的山水画,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对叠山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就和园林假山艺术建立了共同的美学理论基础。历代画家很多是直接参与园林叠山的,假山的设计与布置被看着是绘画的意境,典型的假山意境也必然会和同时期的绘画思想、艺术风格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杜春兰  罗馨 《室内设计》2015,(2):115-120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因其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和自成一派园林艺术表现风格,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巴 蜀地区白帝城、张飞庙、峨眉山清音阁等山 地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真山真 水、多维多向、曲折开合、因势就形、雅野自 成的传统山地园林的内在“匠心”,提出了形 态、生态、业态、情态综合作用的山地景观 适应性设计思想,以期对当今山地园林的营 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也对未来山 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屈湘玲 《中外建筑》2010,(12):28-29
这是一场市与野的兼顾,人工景致与真山真水的对话:承苏州私家园林的内向层次,合山林环境的盎然野趣。这是一次个人化的当代解读,叙述着苏州建筑园林与文化:在山林中的现场,构筑此时此地的建筑。这是一席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桂林雁山别墅的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雁山别墅的造园艺术马福祺沈玖桂林市园林管理局(541001)雁山别墅位于桂林市南24公里的雁山镇东侧,为邑人唐岳所建。内有真山真水、天然岩洞、繁茂林木、古雅建筑,是一座规模较大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近代私家园林。有人赞誉它是“岭南古典园林的精品”,其...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扬州园林,首屈一指的恐怕就是个园了,它是系康、乾盛世之后的一座私家名园,也是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相并列,共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根据《个园记》的记载,个园前身为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遗址上扩建改造而成。个园所在不是扬州名园荟萃的瘦西湖、平山堂一带,而是坐落于扬州古城东北隅,著名的历史街区东关街附近。这里本就是扬州城中文化兴盛,文人聚集之处,名园、艺人、社团层出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多是穷极思虑,千万金银堆积而成,但结果往往是不出数年,或废、或毁、或易主而面目全非.故造园虽难,但守园更难.自然天灾、社会变革、子孙不可靠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使名园难以留传.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文人士子对园林作出了另类选择,或不把园子预留给子孙;或劝没有能力的子孙把园子送人;或者干脆劝人不要构园,免得为他人做了嫁衣.因此,真正能留传的不是园林实迹,而是园名;不是园林难传,而是园林中有一个或庄、或谐,有才情自风流的人太难.  相似文献   

12.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4.
董豫赣 《时代建筑》2009,(3):112-117
文章从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说起,通过辨析中国园林中屋宇与景物的“因借”、“互成”,回溯计成《园冶》中的分类依据,以及历代文人为建筑取名的实例,洞察到东西方对待分类问题的不同倾向——西方的分类侧重静态“实体”,而东方的分类侧重动态“关系”。文章最后解释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形成,及其带给中国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间仙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追求与力图体验的美好空间,是生活的一类审美理想。名山及苑囿园林游憩,即这类追求和理想的模糊实现。此前,有关中国园林史的研究论及园林起源与宗教关系时,多谈到秦汉方士神仙说的影响,例如将所谓海上“三神山”引入帝王苑囿,其实在此种建构思想产生之前,还有一个将仙境从天上搬到地下的转换过程。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述,解析这种神仙空间的思想转换,认为在巫、方士及神仙家虚拟仙界基础之上,由一统天下的绝对集权统治者及其政治文士,促使并形成仙界从“天上”到人间的转换。真正的生命享受的仙境,还是在人间。这一唯物实在的仙境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游观风景的审美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我国古代工匠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体系,在设计、造型艺术和施工操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称于世。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固有特色的古建园林传统技术,特别应该抢救古建园林老工人的经验,把古老传统技艺认真传下去。总结整理工程实录和设计施工经验,使之成书流传。并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杨晓东 《中国园林》2020,36(11):123
桂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植物之一,其种植方式和景点题名意象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桂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花的种植方式、种植地点、景点题名意象及其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私家园林中桂花的种植地点主要为建筑周边和山坡,种植方式以丛植为主;桂花与其他植物种类搭配种植时,以梅花和桂花的配植最为常见;以桂花题名的景点非常丰富,其中“小山丛桂”意象题名最多;江南私家园林中桂花在精神层面主要表达了文人阶层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全国“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共同认识到古建园林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从环境意识来认识古建园林的修复和民族风格新建筑的设计,并且需认识到建筑文化是多元、多方位的。对待传统古建园林的维护、修复和使用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并在本次讨论会上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杨晓东  许婷 《风景园林》2021,28(2):121-125
梧桐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植物材料之一,其种植方式和景点题名意象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的梧桐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梧桐的种植地点、种植方式、景点题名意象及其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私家园林中梧桐的种植地点主要为庭院,尤其是书房附近最多,种植方式以对植和孤植为主;2)梧桐与其他植物种类搭配种植时,以竹与梧桐的配植最为常见;3)以梧桐题名的景点非常丰富,其中"梧色"和"梧阴"意象题名最多;4)私家园林中的梧桐反映了文人阶层在比德思想、崇文思想、吉祥思想、悲观情绪、佛教思想等多种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发轫于汉代的中国私家园林,在明清两代得到了极大的繁荣。我国著名的古代造园理论家——李渔生性巧慧,又博览名园、胸有丘壑,且有亲生实践。是一个多方面的艺术家,更是一个美学家,他在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构筑起虑周而精深的美学体系。他对造园艺术的特性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把握,对造园的美学法则作了高度的概括,对加强园林审美功能的许多基本手法作了系统的研究,李渔在中国造园美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