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机理及其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可由桩身自重和桩周侧摩阻力相加组成;二次注浆有利于提升微型桩抗拔承载力,在进行微型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二次注浆的提升作用;群桩基础中布置斜桩可采用10度倾角;由于承台对上拔荷载的重分配,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拔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7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微型桩可采用投石注浆法或者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法成桩。结合室内试验,对不同成桩方式对微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力注浆能够提高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在进行微型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二次注浆的提升效果;为保证微型桩成桩质量,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应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上部土层性质而易,在进行微型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压力注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抗拔承载力影响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苏荣臻  郑卫锋  鲁先龙 《工业建筑》2011,41(1):93-96,138
微型桩一般采用投石注浆法成桩,因此压力注浆工艺对微型桩承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对压力注浆工艺对微型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一次注浆成桩和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的微型桩抗拔承载力相差不大,而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可较大幅度提高微型桩的抗拔承载力,适当增大二次注浆量有利于提高微型桩的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典型软土地基条件,对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的微型桩单桩及2×2群桩进行了现场下压载荷试验,确定了相应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并初步研究了微型桩基础下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型灌注桩施工简便、竖向承载力高、经济环保,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工程中当微型灌注桩承受水平荷载时,由于受桩径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型灌注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施工工艺微型灌注桩的现场水平荷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桩周二次注浆施工工艺对单桩水平承载力提高的影响。由现场试验研究二次注浆施工工艺对微型灌注桩单桩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形式、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桩周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由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注浆量及注浆范围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得出桩土最优刚度比和最佳注浆深度。最后初步探讨了微型桩桩周二次注浆施工工艺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原型试验,对微型桩杆塔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基础,微型桩单桩一般采用水平允许位移控制确定其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可采用现场试验结果反算得到m值,进而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微型桩群桩水平承载力可通过单桩水平承载力乘以桩数和水平群桩效应系数得到,水平群桩效应系数只考虑桩的互相影响效应和桩顶约束效应。只要选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可采用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型桩杆塔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微型静压钢管桩注浆成桩工艺,并对成桩机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6根试桩的单桩抗压承载力试验,对成桩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型静压钢管桩注浆成桩工艺施工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能够提高2.2倍,成桩质量保证率较高;试桩桩基极限承载力实测值约为设计计算值的1.2倍,用于实际设计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中杆塔微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勇发  蔡兴杰  龚健 《工业建筑》2005,35(Z1):532-536
微型桩与常规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承载力较高、施工场地小、对土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等特点。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进行的微型桩单桩及群桩原型试验得到设计参数,总结出了适用于软土地基中杆塔微型桩基础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微型桩抗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广龙  方乾  苏荣臻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788-1793
微型桩具有布置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小型化,经济环保等优点,针对杆塔基础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地质情况差等工程特点,微型桩的优势在杆塔基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承受上拔荷载是杆塔基础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以往对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拔特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研究施工工艺对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实测单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研究微型桩荷载—位移特性、群桩效应系数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微型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由于二次注浆对桩周土体加固作用,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桩土共同作用的群桩效应明显,实测群桩效应系数相对较小,这对于软土地基上杆塔基础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于深厚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桩基础设计,通过桩端后注浆工艺减少桩基沉降、提高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通过桩基静载试验确定注浆后桩端持力层的实际承载力,采用强夯处理或回填压实消除深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部一定深度范围内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上部土层的密实性以提高桩侧摩阻力以及加强上部土层防水效果以达到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目的,结合三七灰土防水垫层的防水作用,将湿陷性土层有害的桩侧负摩阻力变为对桩基竖向承载力有利的桩侧正摩阻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桩基的竖向承载力,使位于深厚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桩基础设计做到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Soils and Foundations》2006,46(3):367-376
The Hyogoken-Nambu Earthquake in 1995 caused extensive damages to the foundations of bridges. Ever sinc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existing foundation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Japan. Micropiles are considered to provide promising solutions. The mechanism which enhanc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urface footings reinforced with micropiles is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in this study. As an initial phase,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oad-displacement behavior of surface footings with and without micropiles on loose, medium dense, and dense layers of sands. Salie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footing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bearing capacity was examin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eries of model tests. Notable improvements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urface footings reinforced with vertical micropile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dense sand which is dilative during shear. To assess quantitatively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urface footings reinforced with micropiles, an index R called “Network Effect Index” was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he index R of unity means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otings reinforced with micropiles is simply equal to the summation of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the surface footing and that of the micropile group. An index R of more than two is achieved in this study where surface footings reinforced with a group of vertical micropiles bear on a dense layer of dilative sand. By contrast, with loose and medium dense sand, which are contractive in nature, the index R is found to be less than unity.  相似文献   

12.
陈正  苏润建 《建筑科学》2011,27(3):45-48,54
目前对于微型桩在竖向及水平荷载的耦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方面研究较少.由于荷载、桩、土三者共同作用十分复杂,难以给出微型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承载力的解析解.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组合荷载作用下微型桩的变形性状和破坏机理,探索了不同加载方式对于微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相比,先施加竖...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机理及其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可看成纯摩擦桩进行抗压承载力计算;微型桩群桩在极限下压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担荷载比例仅为4.8%,在进行微型桩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承台底土的承载作用;由于承台对下压荷载的重分配,在下压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压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8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苏荣臻  李晋珍  田宇 《工业建筑》2012,(Z1):385-388
在粉土地基中采用微型桩基础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在下压荷载作用下的承力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本次试验,在下压极限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载比例≥6.9%,在进行微型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时可适当考虑承台底部土体承力。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桩基础的下压稳定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极限抗力分析的微型桩群加固土质边坡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伟  朱本珍  郑静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671-1677
微型桩是一种常用边坡快速加固手段,多大面积成群布置。基于梁柱理论和弹塑性地基系数法中的P–y曲线法建立了微型桩加固边坡的水平抗力分析模型,提出了确定微型桩截面极限弯矩以及最大抗剪力的迭代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推导了轴向和横向复合外力作用下微型桩内力和变位的计算公式;以最大限度发挥微型桩群横向抗力为目标,重点研究了微型桩群中微型桩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采用微型桩群加固土质边坡的设计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微型桩群布设位置的选取、微型桩选型、桩长选取、微型桩群断面设计、微型桩群平面设计以及顶梁设计等。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公路路堤边坡病害加固工程设计中,监测资料表明,坡体位移在微型桩群的作用下逐渐趋于收敛,坡体病害得到了根治,从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粉土地基中采用微型桩基础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在下压荷载作用下的承力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本次试验,在下压极限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载比例≥6.9%,在进行微型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时可适当考虑承台底部土体承力.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桩基础的下压稳定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化岩地基微型抗浮桩承载性能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抗浮桩具有地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成孔快、施工占用场地小、施工机械小型化及经济环保等优点。基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8根微型抗浮桩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青岛风化岩地基微型抗浮桩的竖向抗拔承载性状。试验结果表明:试桩Q-s曲线为缓变型,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长为4.2~5.1 m的微型抗浮桩总上拔量不超过7.0 mm,极限抗拔承载力高达1 700 kN,承载力较高,满足设计要求;单桩单位平均极限侧摩阻力为0.307~0.425 MPa;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微型抗浮桩的单位平均极限侧摩阻力随桩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