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不同结构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不同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助于工业化设计优化和选型,并提出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设计需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利于预制建筑工业化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行业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  相似文献   

2.
从深化设计、预制生产、装配式施工3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建造技术要点,根据工程经验,总结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部分和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模式基础上,提出基于"六化"策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创新建造模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标准体系与关键标准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化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标准体系是工业化建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十二五"计划中对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装配式结构的建筑不断开始尝试和推广。本文主要介绍了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分类及其优点,重点的分析了装配式整体结构建筑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工业化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我国今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将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代表建筑工业化发展潮流,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切入点和发展的引擎,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够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涉及结构的可靠及安全性,我国在这一块研究还比较晚,技术不是很成熟,本文对钢筋套筒灌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列举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2018,(3)
正3月14日,甘肃建投旗下四建集团成立了全省首家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对推动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按照甘肃建投的决策部署,甘肃建投四建集团先后完成甘肃省第一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楼和西北最大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等项目建设任务,不仅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装配式建筑是按照一定工程规则"标准化、模块化"进行设计,将建筑部品/部件与装饰/装修按照"工业化、标准化、系列化、一体化"生产,经施工现场"集成化"装配而成,是集"绿色建材、绿色科技、绿色工艺、绿色使用、节能环保、安全经济美观"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模式。按照建筑结构形式的不同,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竹木结构建筑。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1.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简介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7,(7):42-43
装配式建筑现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对比,并介绍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建筑工业化中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也成为行业热点,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行业发展趋势,这已成为共识。但工业化方式并不仅是装配一个途径,在装配式混凝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考并积极解决。本文主要总结笔者的个人认识,力争从不同角度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思考。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部分现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加快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建筑工业化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形式就是预设装配式,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是多地震发生区域,要确保装配式建筑在发生地震时不出现连续倒塌情况,这体现出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预制装配式结构进行介绍,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重点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化工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立项"建筑工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集成"、"基于PBIMS平台的装配式住宅设计系统研发"、"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PC生产线数字化混凝土布料机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质量检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轻钢轻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机理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等6项建筑工业化系列自筹科研课题。2016年1月4日,课题启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王清勤副院长、赵基达总工、科技处尹波副处长、标准处王晓锋副处长、有关二级单位主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6,(23)
正近日,"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发表了《建筑建材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欧洲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实现装配式可持续绿色智能建筑和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使成本远低于传统建筑的装配式技术。在此背景下,"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致力于打造中、欧之间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技术合作创新平台、绿色金融发展平台、政策沟通交流平台,旨在为绿色、可持续、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有近10年历史的欧洲建筑工业化领域权威学术交流平台—Engineering Days在这次论坛上首次被引入中国。多位来自欧洲的建筑企业负责人介绍称,如今名为HYBRID的装配式建造体系在欧洲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是一种融合半预制叠合构件、实心预制构件、现浇构件、边缘约束构件以及预制梁、楼梯、阳台等异形建筑部件而形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具备的模块化设计、高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而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更成为当前学术界、工程界的关注与研究热点。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介绍了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有代表性的试点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后续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成为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热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分析其目前发展现状,总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连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建筑施工现状的分析,提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提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结构性能、施工方法、预制化生产等方面进行科研,对建筑工厂等相关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扬长避短,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兴起,装配式建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发展,阐述了装配式建筑中拆除率的重要性。通过强调装配式建筑的可循环性,引入拆卸率这一定量指标,使"装配"与"拆卸"并举。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现状提出适宜地提高装配式建筑拆卸的有效途径,以期使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建筑材料得到良好的循环利用,达到绿色装配式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安徽建筑》2021,(1):193-194
正为顺应建科院4.0重大发展时期,响应国家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导向,建筑工业化所于2014年初成立。建筑工业化所专注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研究、咨询、设计等工作,提供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技术服务。依托我院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以及"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提供装配式项目全过程技术支撑。主要业务有:装配式建筑项目咨询、生产基地总体规划、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PC专项设计、PC构件深化设计、BIM技术应用、行业及地方标准规程的编制,积极探索装配式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及咨询。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阶段形式,是建造方式的一场重要变革。本文从装配式建筑主要体系的发展进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和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给出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具有提高建筑安全水平、促进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很有幸有这个机会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论坛上和大家交流关于工业化、产业化、装配式建筑以及中国百年住宅相关情况。我先给大家开个场,着重从技术、产业,还有面向未来的发展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以及百年住宅的话题。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副标题,叫做"新产业、新体系、新供给"今天介绍的内容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一个新兴产业来看当前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新型工业化的一些思考。第二部分,因为我国在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