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成为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热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分析其目前发展现状,总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连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化工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立项"建筑工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集成"、"基于PBIMS平台的装配式住宅设计系统研发"、"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PC生产线数字化混凝土布料机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质量检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轻钢轻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机理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等6项建筑工业化系列自筹科研课题。2016年1月4日,课题启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王清勤副院长、赵基达总工、科技处尹波副处长、标准处王晓锋副处长、有关二级单位主  相似文献   

3.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是我国近年来研究发展的重要结构体系,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预制混凝土大板剪力墙、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剪力墙和带暗支撑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的研究历程、连接措施和各项性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目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中主要的一种结构形式。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较重要的10项技术,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夹心保温墙板技术、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和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节点连接形式及其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在简化施工工序的同时为建筑工业化与住宅现代化提供关键技术。分析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节点连接的几种常见形式,并且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墙抗压承载力的实验,分析得出其与现浇柱混凝土结构实用性相同但更具经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型装配式外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技术的创新实践,详细阐述了装配式外包多腔钢板组合剪力墙、钢管混凝土与双钢板组合空实结合剪力墙、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密式异型短肢钢板剪力墙等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技术背景。新型装配式外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装配程度高,符合环保节能要求,亦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装配式组合结构构件,可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各项优点进行了分析。参考某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深化设计和各项施工措施,论述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的具体方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标准体系与关键标准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化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标准体系是工业化建筑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连接节点将预制剪力墙构件在纵向上连接成为整体,节点的受力性能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因而研发构造简单、传力可靠的新型连接节点,对于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概述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应用较多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水平节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技术开发》2014,(12):65-65
<正>2014年11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专项编制工作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涉及项目包括:《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装配式建筑专篇一装配式混凝土设计(剪力墙结构住宅)》《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装配式建筑专篇一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剪力墙结构住宅)》《预制构件选用目录(剪力墙结构住宅)》《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Ein effizientes Lebenszyklusmanagement von Betonbauwerken erfordert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beim Neubau bzw. die Lebensdauerprognose für Bestandsbauten. Sie ermöglichen gleichermaßen eine wirtschaftliche wie auch eine nachhaltigkeitsbezogene Optimierung einer Konstruktion bzw. einzuleitender Erhaltungsmaßnahmen. Der vorliegende Beitrag behandelt schwerpunktmäßig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Dabei werden weniger die Schadensmechanismen auf Bauteilebene beleuchtet als vielmehr die Methodik des Übergangs vom Bauteil zur Gesamtkonstruktion. Ebenfalls wird dargestellt, wie die Interaktion dauerhaftigkeitsrelevanter Einwirkungen modelliert werden kann und wie singuläre Risiken (z. B. Spannstahlkorrosion) in einer Gesamtbetrachtung berücksichtigt werden können. Service life design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 From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 related to components to safety analysis of whole structures Relevant methods for the lifetime manag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relating to new structures and the lifetime prediction relating to existing structures. These methods allow to manage the entire lifetime of a concrete structure while avoiding cost‐intens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corresponding down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Major emphasis is put on the presentation of methods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s a whole resul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terioration effects on the member level. Based on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deterioration mechanisms occur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procedures for modelling interactions and singular risks (e. g. corrosion of tendons) are dealt with as well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