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街巷景观是街巷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满足一定的社会文化职能,也要与街区本身的氛围相符合,体现其内涵与特征。本文从城市景观学角度出发,结合厦门集美大社的区位与背景,从整体风貌、建筑界面、路面环境、节点空间、景观小品等几个方面对大社街区的主要街巷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出集美大社街巷空间环境的优化建议,以期提升大社街区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对苏州平江路历史保护街区的街巷空间进行了分析归纳,从街巷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论证,指出只有结合空间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完成历史街区的使命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松溉古镇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街区街巷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长江上游古街区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其保存完好的街巷空间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样本。解析松溉古镇的街区风貌和街巷空间,从中发掘朴素的适应性方法,以期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生态学功能耦合理论,对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生活环境与行为模式、街巷空间与社交行为、院落建筑环境与生活行为进行了耦合作用分析,从而揭示了街区空间环境与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街巷空间作为安仁古镇风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了其特色。通过对现有环境的调研,对镇内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及建筑特色加以解析,指出当前小城镇历史街区改造及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保护更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街区街道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青  范俊芳 《华中建筑》2012,(3):139-142
该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和院落空间的解析来阐述该街巷的肌理特征,并通过对街区人文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现状问题的调查,引发了在整体保留街巷原肌理的基础上,历史街巷如何得以延续和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2021,37(11):45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 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 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 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 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 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 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 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 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 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 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王府井步行街进行问卷调查,从道路及地面设施、雕塑、服务设施、绿景及水景、广告标志等方面分析了王府井步行街的空间环境状况,同时指出了环境设计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让步行街更好地发挥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商业街空间导向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珊  吴涛 《山西建筑》2006,32(3):27-28
通过地下商业街空间环境意象要素的解析,对地下商业街空间导向系统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点提出地下商业街空间导向系统的整合与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街道盲目建设引起街道空间特色丧失的现状,从对街道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出发,研究了街道两侧建筑的表现性,即街墙表情,根据风格分类法,对街墙表情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对塑造富有魅力的城市街道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热环境是影响人们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在一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长沙市内选择3个典型公共空间(街道、公园和广场)进行长期热环境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不同季节3个实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4个重要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全年热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气候决定了城市热环境的基本特征,而城市物理结构是引起室外局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受植物(乔木)和水体(湘江)的影响,沿江街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空气温度显著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广场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相似文献   

16.
王莹  庞弘  李臣 《中外建筑》2012,(7):33-34
现代步行商业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它从属于城市的人行步道系统,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河汉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交流、购物、娱乐、休闲的场所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第一个水岸城市步行街”。就现在的楚河汉街来看,在建筑的形式和室外空间的处理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因此,本文从研究步行街空间形态特征及商业街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着手,对建立符合人的使用需求的步行商业空间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从各个角度品评了楚河汉街的设计。同时也对步行商业街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美好的展望,借以说明创造理想步行商业街环境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春燕 《华中建筑》2008,26(6):175-177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行道树种植通常被作为改善城市街谷 近地微气候的重要策略,如何发挥行道树对街 谷热舒适度的提升潜力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关 注。近年来“行道树种植与街谷热舒适度”相关 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梳理可将其归 纳为行道树树木个体形态对热舒适度的调控、 行道树绿带空间配置与街谷热舒适度整体提升 的关联性、适应不同街谷空间形态的行道树种 植设计策略等三个研究主题。在深入分析既有 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善热舒适度的 街谷行道树种植设计方案技术框架。最后,分 别从建立响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街谷行道树种植 设计模式、构建街谷环境热舒适度模拟评估导 则、制定街谷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以期为后续城市街谷绿化提升热环境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立 《山西建筑》2011,37(25):6-7
通过对地处浙东小城临海市的传统街区——紫阳街的研究,对影响其人居环境的因素进行了多种角度分析,提出传统街区更新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大的变量,本土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才是历史街区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杨振  牟晓梅 《山西建筑》2007,33(10):328-329
通过对街道景观环境中路灯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路灯在街道景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当前路灯在街道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旨在使路灯在发挥街道设施功能的同时发挥更好的造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