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垣 《华中建筑》2023,(1):74-78
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城市管理主义理论(Urban Managerialism)有契合之处。既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在多尺度的探讨上不够充分。从城市管理主义视角引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房屋中介网站与书籍资料的信息,通过核密度分析、数量分析与图形分析,描述不同时期城市与街区尺度的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解释“城市经理人”(Urban Managers)在演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中国城市中,城市经理人的角色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地产商、金融机构、规划师与建筑师等机构与群体对城市管理的过程起协同作用。城市管理作用于居住空间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加强政府管控可以有效促进居住空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一种效应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镇  郑炜 《城市规划》2005,29(3):15-21
从溢出效应理论分析的视角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空间形态指数测定与人口密度空间分析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表征进行描述,进而揭示上海空间形态变迁的内在作用效应在于郊区化进程与扩散主导型溢出效应的时空耦合。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4.
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在不断发展中,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化中。空间形态的演化与交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交通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武汉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5.
彭敏学 《华中建筑》2005,23(2):96-99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宏观制度背景深刻影响下,在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驱动下,上海市中心区居住空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该文通过回顾上海市静安区的物质空间发展过程,考察居住空间的几个重要宏观历史发展阶段,试图从城市住区发展与变迁的制度背景、动力因素、行动主体、空间表征等角度出发,解析城市中心区居住空间发展、变迁的外在变化特征与内在规律。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在转型过程中的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滨水景观空间发展现象和进程的历史考察,分析和归纳其演变规律,总结了上海滨水空间的特征演化与城市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以一江一河为代表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发展,经历了从地文空间、水文空间的单一形态,到人文空间、互文空间的多维构成,在多重视角的关注下,正在迈向更加开放多元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7.
依托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的数据平台,对2000—2010年上海市人口的居住和就业的空间变迁进行较为详实的呈现。研究发现,上海常住人口的居住空间变迁有2个特点:居住空间呈现圈层特征,其密度向外递减,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向外扩散;同时,不同年龄组人口在居住空间上呈现高度分化的态势。造成这种变迁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劳动年龄的净迁入人口大量进入中心城周边地区。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的叠加分析表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就业在中心城区的空间聚集度远高于居住,而向中心城周边地区的扩散速度则远低于居住,其后果是职住分离状况的加剧。在上海市应对未来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的情境下,该研究可提供一个基于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调整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生产模式及布局形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生产--形态演进"的研究方法,把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分成为四种生产模式类型.论文总结了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总体布局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和六大特征,归纳了4种不同居住空间生产模式对其演进和特征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空间生产模式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居住形态的演化与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存在着关联互动的关系,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要素也对具体的城市居住形态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运用"轴"、"核"、"群"、"架"、"皮"的分析框架,对南京老城内四个特定地段和类型的居住形态演化进行分析,寻找其内在的关联和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城市总体空间形态良性发展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冶建明  宋娟  兰甜 《当代建筑》2021,(11):122-124
基于推进兵团城镇化发展战略,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原动力、环境和自组织演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兵团第一师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动力与演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形态的发展轨迹是随着兵团建设而发生演变的,大致分为初创垦区戍边、农场徘徊停滞、城镇改革与创新三个阶段;居住形态的演变特征体现在居住功能逐渐健全、住房形式日渐多变等方面,城市空间体系与居住形态呈网格化的布局特征,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斑块系统.  相似文献   

11.
柏林和上海在城市历史演变和住宅建筑发展过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在住宅发展过程和住宅类型上呈现出的相似和不同,反映了各自受到的社会因素、规划设计思路以及地理气候的不同影响。本文对柏林和上海1949年以来的城市住宅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住宅发展的各种社会背景因素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吸取柏林住宅高速发展中的教训,为上海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住宅市场化开发的机制分析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1990年代住宅市场化开发是政府(及其下属部门)、住宅的开发者(开发商和投资商)以及住宅的使用者(城市居民为主)共同表现的舞台。他们为了追求各自的特定利益,而在推动住宅的市场化开发进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继而影响了城市住宅空间的格局。房地产商在政府放任的市场化导向下,主宰了住宅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城市居民在有限的选择下被动地接受着这一空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markets, mediated by estate agents, is changing.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witnessed widespread changes to personal intermediation across many business sectors (e.g. holiday sales and insurance brokerage), yet estate agents continue to be extensively involved. This paper asks whether the intermediation process has changed and why this is the case. Through a cultural economy investigation of the everyday practices of estate agents in New Zealand and England we identify how they have adapted, directed and responded to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England, three service levels of agency arose with varying roles for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matching process and the formulization of prices. In New Zealand the hegemony of high quality service has resisted other mediation forms; retaining socially negotiated housing outcomes. 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the unique facets of housing, its complex sale procedure and emotional transaction nature have hitherto enabled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estate agents to continue influencing housing market processes and rationalize their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transac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吴璟    王璞 《工程管理学报》2017,(1):140-145
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城市投资选择,会深刻地影响其经营绩效及未来发展。基于对典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区域扩张路径的提炼和比较分析,从理论上归纳了标识企业城市选择行为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以沪、深两市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样本,对其在 2007~2013 年间的城市选择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各企业城市选择行为的一般性规律及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差异性,并对主要典型企业的个体性特征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上海楼市情况为背景,阐述上海房地产企业关注绿色住宅开发,走企业自主创新之路,努力使上海楼市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夏康 《城乡建设》2008,(6):44-46
经过多年探索,金华市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适合市情的城镇住房体系,在加强住房保障建设、调整住房结构、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市民"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 一、金华市区住房保障现状 (一)房价低,居住环境优美 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物价低廉,居住环境良好.特别是房价长期处于全省地级市最低行列(2007年住宅均价为3426元/每平方米),房价收入比约6:1,使许多金华市民拥有了二套以上住宅,2007年金华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33.8平方米,名列全省地级市前茅.  相似文献   

17.
左嘉丽 《城市建筑》2014,(8):225-225
本文从国家政策背景、社会经济形势、房产供给需求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南宁市房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近年来国家政策及南宁市房市动态进行了浅显地分析,希望能对南宁房市发展现状及其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同时房地产过热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对福建省、厦门和福州市的房地产状况展开分析。分析表明,福建省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积极发展时期,但是厦门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的现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市场的理性和稳定,最后还对控制房地产过热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非理性下的房地产业实际已蜕变为"三高产业";房价飞涨的深层原因应是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开征不动产保有税是为社会公平正义,为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上海土地财政的空间所剩无几,相反,上海却拥有全国最大量的高端不动产。上海作为直辖市又拥有立法权,因此,上海在这问题上应当为我国的深化改革做出新贡献,使上海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锋城市。  相似文献   

20.
The impressive growth in housing stock which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ha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is influenced by massive govern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other housing programme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growth in the real income of the households,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rapid rate of urbanisation. The severe housing shortage experienced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pted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an aggressive supply‐oriented housing strategy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Plans, creating a housing surplus during the Fourth Plan period. The existing high rate of housing vacancy directed the government to play an indirect and co‐ordinating role during the Fifth Plan. Future trends in housing need, however, demand a balanced strategy in housing development, emphasis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 of hous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urban land development policy and building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