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村庄规划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文章分析了目前村庄规划控制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村庄用地类型,构建了村庄规划控制体系、提出了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构成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建议值,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村庄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严寒地区大量典型村庄及农户的实地调查,从面积与超标幅度、内部功能构成与组织、外围片区布局等方面剖析农户宅基地现状特征,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内部功能布局、农户宜居需求、国家政策制度对宅基地集约紧缩的影响。基于农户微观视角,制定分层缩减与管控细则、功能重组与布局调整、内外协调紧缩与渐进实施等策略,为当下严寒地区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潇  姜雪  王卫 《城市住宅》2021,28(7):66-69
土地作为住宅建筑的载体,其节约集约利用是绿色村庄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导则的制定与实施是村庄进行节地建设的有力保障,对绿色村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政府和相关规划管理部门提供长效性技术管理支持.根据严寒地区村庄调研数据,总结其住宅用地现状特征及问题根源,研究编制节地实施导则的必要性,进而从前瞻性和实效性2个方面提出节地技术和指引政策,探索实施导则的运作机制,以促进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已向全社会公布和北京市全面推进乡镇统筹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试点的背景下,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下,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利用案例,以重庆市为农村宅基地统筹利用案例,分别分析两个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特点、集体建设指标的统筹利用模式及各自取得的成果,总结试点经验,思考未来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和统筹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北京市昌平区香堂村、下苑村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京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效益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京郊宅基地流转的形式以出租和买卖为主,宅基地出租多沿村庄道路集中分布;宅基地买卖表现为地上房屋的买卖,出售后房屋闲置现象突出;宅基地置换导致老宅基地废弃,置换后的建筑空间对村庄布局产生影响;流转后使用主体以非村民为主,房屋功能以居住、商用为主。宅基地流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获益,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吸纳流动人口,城乡资源有效互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中心城区土地供给压力。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隐形流转多暗箱操作,缺乏产权保障;无序置换及收益分配不完善,导致村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无序的宅基地流转影响村庄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依据H城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容积率、各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数据,对其商业用地规模进行评价,指出其商业用地规模过大、土地利用不集约的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对新城规划土地利用不集约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价格日益高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以东莞市茶山镇为例,通过对茶山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茶山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6)
村庄规划用地标准在城乡统筹、保障民生、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及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等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乡村规划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先行先试为乡村规划用地标准提供了良好的编制基础和经验建议,从实践反馈看,乡村规划用地标准必须应对乡村发展及市场环境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与地方性法规、导则协同构建,加强对非建设用地、混合用地的研究与管控,加强对"人地关系对应"的研究,引入政策要素增加乡村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适用性,推动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孙奇 《国际城市规划》2012,27(4):71-76,109
当前,由于国内外既有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模型的支撑,使得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低效蔓延与农村建设用地"人增地减"逆向扩张现象并存的根本原因未能得到准确的解释。内生动力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和本质规律,以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切入点,建构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理论解释模型,对于准确描绘城乡建设用地发展进程与实现城乡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制度安排在城乡建设用地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尝试建构了一个由工业化、城镇化、制度安排构成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理论解释模型,并从城市规划学科视角提出了实现我国城乡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秋,我公司承担了通州区宋庄镇北窑上村的规划.本着从实际出发兼顾未来发展、村域规划集约的原则,对北窑上村的用地进行了局部调整,提出了有关创收的建议,并准备配合村庄干些实事.  相似文献   

12.
王德新 《江西建材》2023,(12):193-194
文中以芹坂村为例,在明确发展导向的前提下,落实上位规划传导,盘活闲置资源、集约节约用地,补齐基础短板、完善公服配套,合理划分产业空间、预留发展用地,从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激发村庄内在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农村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北京城市建设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特别是在规划编制上仍存在城乡统筹不足的情况,目前北京郊区仍存在一些村庄没有编制规划或编制了规划没有得到审批,导致乡村建设用地难以合法利用和有效使用,私搭乱建时有发生。农村发展需要规划引导、制度保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历,深入剖析北京市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详细统计北京市村庄规划的现状编制情况,针对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城市土地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疆 《山西建筑》2010,36(32):53-55
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信息熵和均衡度的计算,分析了近十年来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将北京与东京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从而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产业布局与城镇发展达到协同合作的状态,还要保证村庄的建设与布局具有高度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述求。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为例,通过对本镇的发展规划历史背景的研究,发现之前的村庄布点规划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城镇化水平,人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以指标形式大幅缩减,村庄布置格局过于简单和模式化,强制减少农居点布局等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过程中,需要通过遴选确定发展条件较好的若干村庄、片区,推进村庄建设用地的一体化整合;突出规划区块在一定区域内各要素的集聚能力,强化各项功能的空间集聚,提升集聚效益;强调村庄建设发展的节约集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等分级网络化建设,全面提升村庄建设质的水平,科学合理的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从综述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入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两个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即在规划编制层面重点引入城市总体用地、城市专项用地、城市配套用地层面的14项代表性指标;在规划管理层面重点引入居住类用地管理、产业类用地管理、公益性用地管理层面的12项代表性指标.最后提出了实现促进建设用地集约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凌云  周晨 《山西建筑》2009,35(32):23-24
介绍了石门县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石门县域村庄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村庄规划建设的不足,提出了石门村庄整建规划的目标、对策和建议,以解决石门村庄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构建基于产权关系视角的乡村空间发展研究框架;其次以无锡市阳山镇为例,分析承包地、村庄宅基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三类用地的产权关系空间特征和现状问题;最后,从基于“规模集聚”的农业现代化、基于“拆分租赁”的复合功能农业、基于“明晰产权边界”的乡村休闲产业、基于“使用权流转”的空置村宅更新、基于“镇为单元”的产业统筹和基于“村民共享”的乡村工业转型六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或其他个人用作住宅建设而占有、使用本村集体所有的非农用土地.当前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特征可简单概括为"集体所有,按资格分配,无偿使用,有限流转",这项制度安排在历史上为我国工农业发展、保障农村居民居住权利、稳定农村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不断转型和农业、农村、农民的不断变化发展,现行的宅基地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产生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浪费、紧缺、违建、隐形交易、地下流转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将加速发展,农业人口仍会不断向城镇迁移.在此过程中,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大量闲置的矛盾正在日益加剧.据有关专家估算,宅基地约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80%以上,其集约高效利用状况将直接决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成效.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宅基地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和农民财产权实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