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闽西乡土树木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调查,发现闽西的乡土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概述了闽西主要乡土树木资源及其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29种珍稀濒危保护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指出开发应用乡土树木资源是实现闽西城市生态功能和园林地域特色显著、创造闽西独特景观文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小林 《园林》2011,(2):14-17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乡土地被植物资源。但欧美对中国的地被植物资源的利用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用丰富的地被植物来美化我们的祖国应成为我们园林工作的新方向。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乡土地被植物资源 中国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通过对西部造园特色的分析和研究指出:①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战略中,除有计划地继续开发自然经济资源外,还应以景观资源的开发为补充。②在西部的经济条件下,需要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景观资源开发及城市环境建设等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环节来抓。③西部园林建设不仅要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起作用,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休憩,交往和文化娱乐的需要,而且要作为城市景观开发之一环而发挥效益。④“贫女巧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的基础上,对城市住区外部环境景观提出了园林化设计的思路,指出住区外部环境景观在空间构成手法,生态观和文化性等方面应当向传统园林学习,创造适于居住并具有优美景观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土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体现。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依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乡土的“物”、乡土的“事”和乡土的“意”3类,并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创作中的运用,分别提炼出不同类型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佳 《中国园林》2007,23(6):18-22
写仿名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色,到清代成为皇家园林造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类型学的角度看,这种写仿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景观原型所形成的类型根据环境特点,使用典型化的景观处理方法进行还原,建立起典型化环境特征的园林创作方法。对传统园林写仿名胜的实例从景观要素、景观结构、景观意境的写仿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传统园林进行分析描述的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对西方园林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与模仿,导致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缺乏地方特色。上个世纪末,一些园林设计师与理论家呼吁应该重视向传统园林的学习,主张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其中的假山造景艺术几乎是应用于中国每一个古典园林。假山是中国园林的独特创造,是协调自然与人工的一种造园要素。灵活布置的假山石可与建筑、街道、水系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变化丰富的景观,将人工的景观和谐过  相似文献   

8.
余高红 《华中建筑》2011,29(9):38-40
该文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鉴于有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当代景观建设中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该文首先剖析了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环境危机及当代中国景观的文化认同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然后,通过论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观念体系和技术体系,指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传统园林的观念体系在应对当代生态危机、重建中国景观认同中的价值。最后,对传统园林技术体系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辛鑫  路红  夏青 《中国园林》2021,37(6):60
针对藏式园林文化景观的流失,以及其在构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所起的作用被忽视的问题,引入研读文献、实地调研、居民访谈与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从园林类型、园林组织、园林体系和管理对象等方面入手,厘清藏式园林的形成机理、空间组织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耦合关系,揭示与人的价值取向相对应的园林等级是构建聚落秩序的关键因素,即集民族信仰与地域文化景观于一体的乡土园林组织有利于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延续。认为通过探索、挖掘民族地区乡土社会的景观内涵,有助于营建、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聚落空间肌理和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智慧。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在当代地产示范区景观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地产示范区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在现代地产示范区景观中创新传承的应用规律,以此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数量众多的山西省古村落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要从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对人的关怀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既要满足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要兼顾科学发展的需要、群众生活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要处理好保护、修复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是一类独特的知识体 系,承载着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表达的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 地方的根本所在。为保护传统村落景观,避免“万村同貌”,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借助地方性知识理论, 阐释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地方性知识提取路径、知识类别 及构成体系,构建地方性知识多元价值评估模型,对其价值进 行评价。基于此,提出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保护 与传承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识别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并掌握其内在肌理,有利于从村落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以万里茶道第一站下梅村为例,引入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对其景观结构和潜在文化特征进行评估与解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下梅村整体景观形态保存较为完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形成“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较高;2)下梅村景观信息元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技艺精湛,但三者传承度较低,原真性现状有待提升;3)下梅村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结构精巧、风格独特,村落自然景观保存程度要劣于人文景观;4)下梅村景观信息廊道为“一字型”商业街、“并列型”滨水观光道及“网络型”巷道,部分道路材质开始出现断裂、拼接与松动等现象,但保存度较为完整;5)下梅村景观信息网络整体性较强,由于大量建筑局部装饰受损度严重,主体结构存在塌毁、残缺等问题,保存度一般,急需有效修缮。未来研究需结合GIS技术、数理分析模型等,增加其可视化分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性利用提供精准化修复方案,防止再遭破坏。  相似文献   

15.
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性与复杂性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表达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 方的根本差异性所在。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千村 一面”,以陕西关中地区现已公布确认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 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村落 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和提取路径。从大地 格局景观、选址布局景观、空间形态景观、街巷格局景观、 院落布局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6个方面,开展关中地区传统村 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提取与谱系生成,从而构建起传统村落 景观“人-地”关系语境下的知识网络,使其具备探索、分析 和解决“在地性”风景营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本文以广东肇庆地区蕉园古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及访谈法,分析其传统生活空间主要植被的"食·疗"功效及地域性景观价值。并就蕉园古村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岭南医学与中医养生理论,就其与村民日常"食·疗"生活的深层联系进行解析,包括"茶饮防病"、"食治调养"、"外治疗疾"3个层面。同时从物质性与精神性2个层面,就其生活空间植被所体现的地域性景观价值进行阐述,初步阐明了岭南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之"食·疗·景"特征与应用机制,揭示了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养生保健的深层关系,为当代人居环境地域养生景观营造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周春妮 《华中建筑》2006,24(6):96-98
该文通过对合肥近十年以来具代表性的两个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学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南省下伏头村为例,指出中国古代村落在规划选址、营造技术和绿化景观等方面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分析其演变的经济文化背景,并通过该村公共浴室改造实践提出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应是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与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渼陂古村理水生态智慧的流程与框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提取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