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超超临界汽轮机红套环高压内缸水平中分面气密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红套环施加初始过盈量,通过蠕变分析,模拟分析了从初始状态到运行200 000h水平中分面的接触压力,从而判断中分面是否漏汽,以保证机组的运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设置红套环结构尺寸及初始过盈量,经过高温蠕变,200 000h后仍能保持水平中分面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失效原因分析、CAE分析、加工工艺分析等方面,对EGR阀安装孔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成功解决了EGR阀安装孔漏气及EGR阀拆卸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红套环筒形缸在大功率汽轮机中使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机组参数的升高,红套环不可避免地处于蠕变状态.合理确定红套环的初始紧力,检修周期以及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都必须考虑蠕变效应,但是针对红套环的蠕变损伤累积研究还比较少见.文章基于线性损伤理论,结合拉松-米勒参数法(简称L-M法)建立了红套环蠕变损伤计算的一般形式,并研究了初始紧力和大修周期对损伤累积的影响.对于理解红套环服役期内的性能退化过程和指导工程设计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汽轮机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设计、制造与检修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常规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实际过盈量的制造过程保障方法和红套紧力的检修监控方法。提出了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额定负荷稳态工况和起动与停机瞬态工况下的强度设计方法、额定负荷稳态工况下的蠕变设计方法和起动与停机瞬态工况下高压内缸中分面严密性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某电厂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筒形高压内缸的红套环设计数据,以及高压内缸制造与检修过程增加垫片厚度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高压内缸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红套环与高压内缸间的垫片厚度,既可以保证红套环与高压内缸首次装配的实际过盈量达到设计要求,又可以保证红套环的红套紧力与高压内缸的严密性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问题,依据液体加热器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加热的原理,设计了以液体加热器和发动机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对原有安装方式进行分析和改进,通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低温预热起动系统效果明显,使用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型号超临界汽轮机红套环高压内缸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红套环高压内缸额定负荷稳态工况以及冷态启动、温态启动、热态启动和极热态启动等瞬态工况进行了强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了红套环高压内缸额定负荷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和最大应力比,并提出了该汽轮机的优化运行措施.结果表明:红套环高压内缸开裂部位瞬态工况下的应力过大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荐的优化运行措施包括该汽轮机应多带基本负荷,减少机组启停次数,降低启动过程中负荷在29%~56%内主蒸汽的升温率,特别应降低负荷在53%~56%内主蒸汽的升温率.  相似文献   

7.
对YJZ-5Q小型车用液体燃油加热器进行了台架摸底试验。分析了热效率随过量空气系数、进水温度及水流量的变化关系。试验发现:助燃风扇装配间隙的大小对助燃风量影响较大;供油电磁泵安装角度对其泵油量也有一定影响;助燃风扇电机和水泵性能均存在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从而致使加热器性能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节能》1981,(2)
<正> 在试验的基础上,我厂于1980年3月开始进行大型热管加热器的制造,第一台是水—结构钢重力热管加热器,安装在3号炉的竖直烟道上。第二台为酒精—结构钢重力式热管加热器,安装在4号炉竖直烟道上。现将热管加热器的制造和运行情况介绍如下,具体结构见附图。  相似文献   

9.
喷射式液体燃油加热器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喷射式液体燃油加热器进行了探索试验.分析了风扇特性及过量空气系数与调风板开度对加热器性能的影响,并对加热器用燃油滤清器也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还发现,燃烧室结构对加热器最大功率所对应的空燃比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红套环锻件的制造工艺,通过解剖试验,测定了锻件在不同部位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晶粒度、夹杂物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锻件的制造工艺完整可靠,锻件的各项性能优异,尤其是均匀性非常好,实现了国产化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