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NBCA(N-Butyl-2-Cyanoacrylate)栓塞治疗晚期肝病所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7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皆显示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并显示脾-肾分流3例,胃-肾分流3例。9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由右腋中线经右肝入路7例,由剑突下经左肝入路4例,经脾静脉入路6例,NBCA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4,栓塞程度以曲张静脉消失为目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栓塞后造影显示曲张静脉完全闭塞,栓塞后门脉压力较术前平均升高3cm H 2 O,术中仅1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复查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12个月,患者生存期平均超过5个月,随访期内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中3例患者合并少量消化道出血。结论以NBCA栓塞治疗晚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严格地选择适应证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例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再次出血死亡。33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27例,明显改善者6例,35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4 ~ 36个月,再出血5例,死亡2例。结论 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O)在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PTO治疗,其中35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症止血治疗,10例为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择期栓塞,11例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预防性PTO治疗.结果 56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插管、栓塞成功率达100%.3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症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11例行预防性PTO治疗病例,术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7例接近正常,4例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降为轻度.47例接受2~60个月随访,再出血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复发再出血、曲张静脉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8.0%(48/49),病死率为2.1%,术后1、6个月和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2.1%、12.5%、24.5%、27.9%。复发再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25.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8.3%、消化性溃疡16.7%。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经皮经门静脉胃冠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60例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经门静脉介入栓塞治疗, A组30例,采用聚桂醇作为栓塞剂;B组30例,采用鱼肝油酸钠作为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出血复发率和食管静脉曲张度。结果 栓塞后6个月,A组出血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10.0%, B组10例,复发率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P < 0.05)。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A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 ~ 中度20例,重度10例,有效率66.7%;B组轻 ~ 中度12例,重度18例,有效率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8,P < 0.05)。不良反应A组3例,B组8例,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2,P < 0.05)。结论 聚桂醇经门静脉介入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军  施东华  华静  沈加林 《工业加热》2017,(11):1022-1024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 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在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上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方法对36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CTPV检查,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整个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36例病例中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9例(80.6%),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8例(50.0%),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5例(41.7%),食管旁静脉曲张9例(25.0%),胃-肾/脾-肾分流8例(22.2%),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19.4%),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6例(16.7%),椎旁静脉分流4例(11.1%)。结论CTPV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开放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分析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8例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情况,采用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血象和门脉压力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再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白细胞于术后1周内明显升高,2周后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小板于术后第2周以后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门静脉压力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可缓解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有利于继续恢复驱铜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联合介入术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对3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联合术式患者曲张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13~16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未再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出现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HG)2例(均有胃镜证实)。结论联合术式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卷红  李金保  薛克 《工业加热》2013,(11):943-94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固体栓塞剂的移(异)位及脱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2例肝炎肝硬化伴中 ~ 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PTVE术,观察围手术期有无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出现明确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其中1例穿刺道内的弹簧圈被肝静脉冲至左肺动脉,导致左肺肺动脉分支栓塞;1例胃冠状静脉内的部分弹簧圈留置于脾静脉主干,使脾静脉腔内血栓形成;1例穿刺道栓塞剂脱落,导致穿刺道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PTVE术中细心、谨慎操作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 cmH2O,平均随访216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在重度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 C级,行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结果 19例门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手术均获成功.18例即刻止血成功;1例无效,行TIPSS治疗.1~12个月随访期内,再出血14例;死亡15例;4例存活.严重合并症1例,为腹腔内出血,行开腹探查.结论对于Child C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条件下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止血效果肯  相似文献   

15.
陈峰  陈石伟  乔德林  唐震 《工业加热》2010,(11):862-864
目的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肠道造瘘口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2月-2010年5月,上海公利医院共收治8例门静脉高压性肠道造瘘口出血患者,其中直肠癌术后4例、乙状结肠癌术后3例、降结肠癌术后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A血管重建检查,经血管造影证实。治疗方法均为经皮穿肝经门静脉至迂曲扩张肠系膜静脉,置入弹簧钢圈栓塞迂曲扩张静脉,同时联合脾栓塞。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依据CT增强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止血率及复发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8例皆1次栓塞成功,均获满意止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行增强CT检查,弹簧圈位置均良好,未见曲张静脉增强显影。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曲张静脉团内未见血流。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造瘘口再出血。结论经皮肝穿经门静脉栓塞曲张静脉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肠道造瘘口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蛳 butyl 2?蛳 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肝癌伴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有门静脉主干表现为离肝血流的重度APS患者。随访和分析12例重度APS患者的手术前后APS改善情况、肿瘤反应、生存期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接受NBCA胶栓塞的12例患者在术后即刻造影显示APS迅速改善。而在进行随访复查造影的10例中,有8例的APS得到持续改善。按mRECIST标准在首次栓塞术后第4个月肿瘤取得最大疗效;接受随访的病例中部分缓解为2/10,疾病进展为3/10,疾病稳定为5/10。患者的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3%,8%;中位生存期为275 d,介入栓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NBCA胶栓塞肝癌合并重度AP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IPSS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TIPSS加断流术治疗.治疗时伴有中度腹水41例,重度腹水8例,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肝功能为A级11例,B级37例,C级12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管静脉中、重度静脉曲张.治疗分两步进行,首先行TIPSS治疗,2周后再行断流术.结果 TIPSS术后无近期分流道阻塞、再出血和死亡,食管静脉曲张显著减轻.1~5年随访,肝内分流道阻塞率、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9%、3.5%和7.0%.结  相似文献   

18.
谢坪  李刚  程美雄  张天 《工业加热》2014,(3):214-217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蛳 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用NBCA胶,3例(13%)联合使用NBCA胶和其他栓塞剂(明胶海绵、微弹簧圈)。DSA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10例,动静脉瘘8例,活动性出血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使用NBCA胶经导管栓塞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动脉栓塞术,术后造影显示异常表现消失,手术成功率100%。术后2 ~ 3 d出血症状消失,无复发出血病例,其中2例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出血性病变,经导管栓塞治疗中单独使用NBCA或NBCA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NBCA也显示满意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随访观察改良的经皮经肝组织胶(TH)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PTVE)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156例,行PTVE治疗。采用螺旋CT观察曲张静脉栓塞术前后的变化。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上腹部CT扫描随访。结果 156例均穿刺、栓塞成功。根据TH胶栓塞范围,将患者分为三组,完全栓塞组82例,即TH胶至少栓塞食管下段5 cm以上食管曲张静脉、食管旁及食管周围静脉丛,胃底曲张静脉;部分栓塞组49例,TH胶栓塞胃底贲门曲张静脉,但未栓塞食管下段曲张静脉;静脉主干组25例,TH胶仅到达胃冠状静脉及胃左静脉组,未达胃底及贲门曲张静脉。随访期间再出血36例,总出血率为23.1%(36/156)。其中完全栓塞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8.5%(7/82);部分栓塞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为22.4%(11/49);静脉主干组再出血18例,出血率为72%(18/25)。三组间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结论 TH胶的栓塞范围及程度对治疗和预防静脉曲张复发、维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能对PTVE术栓塞疗效评价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针对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探讨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死亡1例)、肺栓塞1例、胆汁瘤2例、胆囊炎4例、胃穿孔并死亡1例。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肝功能较差、门静脉高压、化疗栓塞药物剂量过大、药物反流及异位栓塞等有关。重视TACE术时机的选择,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