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结合喷嘴配汽汽轮机调节级的工作特点,在调节级变工况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汽轮机组滑压运行主汽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针对汽轮机变工况下调节级室温度变化和调节阀重叠度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滑压运行时主汽压力线的变化趋势,对提高调节级参数计算的精确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部分进汽的存在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以某600 MW喷嘴配汽方式汽轮机机组为例,基于量纲分析理论,分别将全开调节阀及半开调节阀后喷嘴组压比简化表示为流量比的函数,提出一种适用于喷嘴配汽方式汽轮机调节级变工况计算模型,并研究分析了部分进汽对调节级内压比的影响;应用所提出的模型,探讨了重叠度的存在对阀门流量特性和机组热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影响,为喷嘴配汽方式汽轮机机组运行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磊瑛  郭千文 《热力透平》2015,(2):140-142,146
介绍了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热态停机时发生抱轴事故的现场运行情况,通过分析故障工况下机组的动静间隙,得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轴封供汽参数未满足机组的运行要求,依此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建议,对同类型机组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热电联产用汽轮机运行中轴承振动突然升高,发生材质为1Cr11MoV的调节级叶片断裂事故。通过断口微观结构、化学成分、金相检验以及运行工况等分析原因,结果表明:裂纹源位于叶根承载面与叶根颈部交接倒角处,裂纹源区和扩展区占整个断口面积的80%以上,断口形貌呈高周疲劳断裂特征;机组运行中存在的进汽参数大范围高频波动以及少数超温超压,产生的交替动应力造成了叶片疲劳损伤;从稳定运行参数和叶根加工装配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更换调节级叶片后机组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补汽阀技术是一项提高机组调频灵活性、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大功率汽轮机组常采用补汽调节阀技术来提高输出功率。补汽会影响汽轮机内部蒸汽流动,使级的气动性能降低。针对汽轮机补汽对主通道蒸汽流动的影响,参考某660MW汽轮机补汽阀结构,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补汽结构的流场分布情况,分析补汽对汽轮机级气动性能的影响,提出切向-轴向进汽补汽结构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径向进汽模型,切向-轴向模型能使补汽后一级静叶环形截面速度和压力分布均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这有利于提高汽轮机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伟  李庆华  孙振平 《汽轮机技术》2016,(4):294-296,304
针对国内某核电项目半速汽轮机在调试、运行期间多次发生转子轴向位移和胀差超标问题,直接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该型式汽轮机转子轴向位移、胀差、绝对膨胀与"零"值关系分析和研究,依据相关设计运行程序文件,结合现场汽轮机转子轴系实际安装、调试过程监控数据,确定了汽轮机转子胀差、轴向位移及绝对膨胀变化分析和控制方法。解决了该型式核电汽轮机转子胀差、轴向位移、绝对膨胀及定"零"位等问题,实现了对机组的可靠监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汽轮机调节阀设计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前言汽轮机的启停和功率的变化是通过调节阀开度的变化,从而改变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或蒸汽参数来实现的。作为汽轮机进汽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阀气动性能的好坏会对整个汽轮机机组的经济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调节阀中阀体的振动现象也存在于实际的运行中,类似阀杆振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高参数汽轮机调节级喷嘴抗固体颗粒冲蚀及其高效全寿命周期机制,首次提出进汽流道结构优化是延长喷嘴组冲蚀寿命的最主要途径.在喷嘴选型和优化时推荐特征参数G大于且远离0.3的喷嘴和后加载型线,采用带局部加厚的端壁收缩和满足强度的缩小喷嘴.另外,提出以初始缺口作为喷嘴高效做功功能失效的准则,并依据调节阀蒸汽流量和调节级后压力随服役时间的变化趋势来监控喷嘴的冲蚀状态.这些结果对确保高参数机组全寿命周期高效率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部件接合面漏汽,同时配合机组取消阀门到外缸间的导汽管,提高机组效率,上海汽轮机厂新型超临界350MW汽轮机采用超大型自平衡一体式高中压内缸。新型内缸将传统高中压合缸机组中的内缸、持环、蒸汽室、平衡活塞汽封体等分散部件整合为一体,设有高压排汽腔室,并设置上半缸竖直高压进汽管和下半缸左右高压进汽管。采用软件ABAQUS计算分析一体式内缸的密封、刚度及蠕变强度,结果表明其满足汽轮机全寿命周期的要求。一体式内缸能够降低外缸设计难度,平衡轴向推力,降低应力水平,减少机组安装和检修时间,并配合机组实现无导管进汽,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起因巴基斯坦电网原因,引起全厂停电导致的汽轮机进水事故及处置措施。该电厂一台660 MW机组故障停机后,在热备用连续盘车期间,因汽缸进水引起轴封收缩,进而导致主轴抱死,同时盘车跳闸,经及时闷缸和一系列科学处理措施,使汽轮机转子得以恢复连续手动盘车,最终投用油动盘车,有效避免了一起汽轮机主要设备损坏事故。本次事故处置措施方案,对汽轮机在热备用状态下汽缸进水事故处理,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台200MW汽轮机机组的汽动给水泵组在运行中多次出现振动突增并导致跳闸的情况,通过对此故障进行分析诊断确认为油膜涡动所致,并在多次治理与现场试验中最终找到故障根源为基础的不均沉降,通过采用减小轴承顶部间隙的方法将故障成功排除。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某火电机组风烟系统采用汽电双驱型引风机系统,不同设备故障条件下机组相应的控制策略,依据热力学原理及设备固有属性,并搭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对发电机跳闸、小汽轮机跳闸、引风机与小汽轮机同时跳闸3种故障下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最后,通过3次实际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及模型仿真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在发电机跳闸时,可以通过调门快速动作到一定开度来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在小汽轮机跳闸或引风机与小汽轮机同时跳闸时,可以通过保证机组的水煤比、风煤比等参数实现机组的减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3.
电厂的集控运行机制有利于资源的统一调配,单台机组发生事故时,不至于波及其他机组,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围绕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展开分析,结合汽轮机运行中常见的裂纹渗漏、汽缸变形、漏汽等故障,从优化汽轮机的配汽方式、优化汽轮机启停方案两个方面,阐述了电厂集控运行汽轮机运行的具体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参与电网调峰机组数量的增多,要求大功率的机组参与调峰运行,这要求机组汽动给水泵不仅在长期运行工况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在其他变工况时汽轮机给水泵能耗指标也不能上升过大。为得到汽动给水泵最佳性能工作点,采用汽动给水泵的额定转速性能曲线和相似理论,对汽轮机给水泵进行效率计算。结合现场汽动给水泵设备特点,热力设计特性,给水泵运行参数、小汽轮机参数与主机负荷的关系,通过对汽轮机给水泵各个运行工况进行比较和理论计算。得出汽动给水泵首先滑压运行变速调节方式最佳,其次是定压运行变速调节方式,定压运行给水泵定速调节方式最差。  相似文献   

15.
300MW 汽轮机组不同运行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300MW机组编写了汽轮机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的变工况热力计算程序,利用程序计算出了在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方式下调节阀门压损、高压缸排汽温度、调节级相对内效率、给水泵耗功、热耗率、理想循环效率等各项指标。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分析比较,得到了机组滑压运行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而确定了机组滑压运行的负荷区域,并分析了滑压运行对机组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冷机组改直接空冷工程,仍采用小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对小汽轮机排汽方式展开探讨,并就小汽轮机直排大机冷却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小汽轮机末级叶片气动特性、校核给水泵汽轮机机组出力,采用优化主给水调节逻辑和加装小汽轮机排汽减温装置等措施,可保证小汽轮机直排冷却技术在湿冷机组改直接空冷工程中可靠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调节级进汽流具有非均匀性和非周期性,其计算较为复杂且对整个机组的运行效率有较大影响。基于此,以某超临界机组为例,对调节级、高压第一级及中间过渡腔室进行全周数值计算,并分析了汽轮机调节级后两种过渡腔室的气动性能,为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开发的某高效80MW等级亚临界凝汽式汽轮机的高、中压进汽结构,运用CFX软件对机组取消高、中压导汽管进汽方式进行了三维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及蒸汽流动产生的压损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定量分析了该型机组导汽管沿程损失情况,为今后导汽管结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为汽轮机取消导汽管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50 MW级机组给水流量低停机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工况下机组给水系统操作及小汽轮机供汽系统切换注意事项,针对发电厂小汽轮机供汽系统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对设计问题及运行方式进行探讨,指出小汽轮机供汽系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暖管及汽源切换过程中系统稳定性等因素,同时应做好事故预想,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定执行,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某压水堆核电厂在满负荷平台瞬态试验过程中发生因汽轮机轴向位移超过跳机阈值导致的跳机和跳堆问题。通过分析HN1755-7.55/291/275.8-H型汽轮机轴向推力平衡设计方案,得出甩负荷时中压缸轴向推力大于高压缸轴向推力的结果。根据汽轮机节流调节下负荷与蒸汽需求量为1∶1的关系分析给出了甩负荷过程中轴向位移最大值与负荷的计算式,并给出了经验性的计算系数;基于1号机组54.7%FP跳机试验结果,计算出了100%FP平台瞬态试验过程中的轴向位移值最大值,该计算结果大于轴向位移正向跳机阈值,得出该阈值设计过小的结论。根据汽轮机安装和运行数据,调试方与设计方联合分析后将轴向位移正向跳机阈值由0.50 mm调整为0.80 mm。1号机组在100%FP平台瞬态试验过程中测得轴向位移最大值介于0.61~0.67 mm;2号机组在100%FP平台瞬态试验过程中测得轴向位移最大值介于0.48~0.58 mm。通过调整汽轮机轴向位移正向跳机阈值成功避免了在1、2号机组的100%FP平台瞬态试验过程中发生跳机和跳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