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光伏支架在软塑/流塑软弱土场地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半预制轻型光伏支架基础形式,旨在克服常规基础因受场地限制不适用,或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沉降计算分析,在满足软塑/流塑软弱土地基承载力及基础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该半预制轻型光伏支架基础可以实现安装支架基础上方设施后,不增加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光伏电站建设后场地地基的后续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光伏支架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保持湿陷性黄土场地地质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光伏支架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长圆孔式横梁-檩条光伏支架,并对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该种光伏支架能够调节结构竖向高度及自动调节檩条转角和距离,其具有受力合理、工程造价低和施工难度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固定式光伏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设计并制作足尺光伏支架试件,通过静力加载方式进行破坏性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给出此固定式光伏支架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光伏支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檩条发生扭转变形进而整体失稳,横梁和立柱的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对固定式光伏支架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参数分析讨论光伏支架传力机理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2017,(11)
光伏支架独立基础是传统的基础形式之一,是场地较为平整且地质条件不宜采用灌注桩基础时光伏电站常采用的一种支架基础。本文结合施工实际,对台柱式光伏支架独立基础的施工方法进行探究,总结出了较好的施工方法,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2016,(1)
以特变电工哈密柳树泉100 MWp光伏发电863创新电站项目的光伏固定支架灌注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与地基基础设计相关的国标进行承载力计算;然后通过SAP2000软件对上部固定支架的分析结果进行灌注桩基础上部荷载的提取;最后运用ABAQUS软件对固定支架微型灌注桩基础进行关于自重、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等外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固定支架微型灌注桩基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均在国家相关规范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赵岩 《太阳能》2023,(10):75-80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柔性光伏支架因灵活可调、占地面积小、对场地平整度要求低、可在各类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应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多产业融合项目中。从光伏支架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柔性光伏支架的技术原理,并以浙江省开化县某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对柔性光伏支架的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柔性光伏支架的施工方法在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柔性光伏支架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15,(5)
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介绍了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场地布置的不同分别采用了组串式和集中式的逆变器,光伏支架采用小基础的形式以适应垃圾填埋场的沉降,并对光伏系统的发电量进行了计算,为今后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建标  高旭英 《太阳能》2013,(24):46-48,53
通过工程实例,简单叙述了条形基础作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过程及思路,并对目前一些工程采用的常规条形基础形式进行了改造,通过分析确定改造后的构造式条形基础较常规条形基础节约成本,研究成果可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欣哲 《太阳能》2022,(2):62-67
本文针对甘肃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光伏支架基础形式及光伏支架形式的选择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设计经验,对比分析了各种光伏支架基础形式的适用条件、施工难易程度、投资成本等要素,并对不同光伏支架形式实际的经济性与技术性、光伏支架的选材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针对甘肃省的地质条件,从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出发,选择适宜的光伏支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明小燕  奚泉  周毅 《太阳能》2021,(1):73-77
云南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很高的能源开发利用价值。然而,云南省地形条件复杂,平地资源有限,可进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地形多为复杂的山地地形。光伏支架基础是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如何选择安全、经济且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的光伏支架基础,已成为山地光伏电站土建设计的重点。结合某山地光伏电站的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大型钻孔设备无法到达的区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伏支架基础形式——锚杆灌注桩基础。拉拔试验结果显示,该基础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杨金焕 《太阳能学报》1993,14(4):344-347
负载全年均衡分布的独立固定式光伏方阵,在确定最佳倾角时应综合考虑方阵面上太阳辐射最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极大性。最佳倾角与现场的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有关,而与负载大小,太阳电池及蓄电池容量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太阳电池的发电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以及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引起的土壤热失衡问题,以典型居住建筑的光伏/光热-地源热泵(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S软件,采用土壤温度、地源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光伏发电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为评价指标,对该联合供热系统进行运行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以长沙为例)太阳能保证率相对较高,PV/T组件面积为满屋顶最大化安装(900 m2)时,第20年末土壤温度相比初始地温仅升高0.8 ℃,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约为5.1,太阳能保证率为97.0%~98.7%;不同气候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与PV/T组件面积和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有关,通过定义单位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PV/T组件面积指标,得到中国不同气候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与该指标的耦合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83,得出在已知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和太阳保证率设计目标值的条件下所需PV/T组件面积的计算方法。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显著小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地源热泵联合系统(最小降幅为沈阳,49.7%),远小于空气源热泵(最小降幅为石家庄,79.8%)和燃气壁挂炉(最小降幅为沈阳,65.1%)。  相似文献   

13.
光伏系统在运行时,冷却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其达到更高的效率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当的冷却可以提高电力效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电池退化的速度,从而使光伏组件的寿命最大化。综述了传统冷却技术中自然循环对流冷却、强制对流循环冷却和液冷技术,新型冷却技术浮动跟踪集中冷却系统、混合PV/T系统冷却、混合PV/TE系统采用散热器冷却以及通过使用相变材料来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性能。根据研究的重点、贡献和实际应用分析各技术的优缺点、适合应用的领域及各自技术的经济特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应是无论选择何种技术来冷却光伏板,都应该保持工作表面温度较低且稳定、简单可靠、能够利用提取的热能来提高整体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光伏组件的背面连接了一个热电转换模块,形成一个光伏一热电混合模块,从而将光伏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转换成电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光伏组件的温度,进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将光伏一热电模块与百叶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室内采光、通风及节约空间等多种功能。同时,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入射太阳辐射,引入了可调节的抛物型双面聚焦板,减少了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从而减少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鉴于太阳能资源的测量和评价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按照光伏电池两种主要安装方式(倾斜固定和太阳跟踪),利用单晶、多晶和非晶三种典型的光伏组件设计进行了太阳能光伏资源观测试验,获得了各季节典型晴天条件下各类型光伏组件辐照度的日变化特征和倾斜面光伏组件一年中月均每日可发电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及其月份。通过对比各类型光伏组件在太阳跟踪器上和纬度倾斜面上光伏辐照度变化,得出跟踪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与倾斜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的相比较优势。根据光伏组件的观测结果推算出各类型光伏组件的光伏反演辐照度,与气象辐射观测用总辐射表的总辐射辐照度趋势非常一致,在太阳能光伏主要利用时段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Solar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forms of renewable energy for solving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st deposition on photovoltaic mirrors has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power st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and static liquid bridge forces on particle deposition behaviors on solar photovoltaic mirrors is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and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particle critical separation velocity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liquid bridge force can be the primary deposition force causing dust particles to adhere to photovoltaic mirrors. However, the dynamic liquid bridge force can act as a resistance force for the particle motion process and even make dust particles roll along and finally stay on the mirror. The contact force is the primary separation force that causes dust particles to flow away from the mirror. Whether dust particles adhere to the mirror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deposition and separating forces. The particle critical separation velocity describes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collision-rebound effect and mirror adhesion effect and is expressed in Eq. (16).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irror cleaning methods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photovoltaic mirrors.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在迅速发展,应用的规模和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本文讨论了各种类型光伏系统的应用及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应用的发展概况。此外还特别介绍了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声屏障的特点及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光伏水泵系统负载配置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蒙古草原地区光伏电站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对降水事件的脉冲响应特征,对草原地区光伏组件下的土壤水分时空特征进行持续观测,并确定光伏组件干扰下的气象因子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最终通过参数估计厘清光伏组件对土壤水分脉冲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光伏组件前檐下方的土壤总储水量整体高于组件下方和未架设组件区域的土壤储水量;光伏组件前檐的各土层储水量对降水的响应均较强,光伏组件下各层土壤储水量对降水无明显响应过程;光伏组件下大气湿度与0~10、10~20和20~30 cm土层储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579和0.414;光伏组件前檐10、20和30 cm土层的含水量对降水量的脉冲响应方程R2分别为0.875、0.938和0.957,降水量的补给对0~30 cm土层的脉冲事件均产生促进作用。未架设组件区域的20 cm土层含水量对自然降水有较好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