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效毁伤注装药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我国炮兵弹药的高效毁伤能力,对大口径弹高效毁伤注装药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介绍改性B炸药性能、注装药工艺试验、检验和生产性分析,并经多批生产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生产实际证明:我国大口径炮弹注装改性B炸药后,综合威力提高40%以上,具有一定的军事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压力注装装药工艺的使用条件、理论依据、原理应发展情况。这种工艺可以提高大尺寸药柱的内在质量,药柱成型性好,而且密度分布均匀,工艺过程短。对改进装药工艺来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在装药工艺中大当量熔铸炸药装药的质量,提出一种铸炸药装药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了装药缺陷 产生的原因,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装药工艺,通过工艺过程控制措施消除装药疵病,利用ANSYS 软件对 注装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一套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典型产品应用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缺 陷,产品总质量符合指标要求,装药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TNT装药(注装)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级轻气炮实验技术 ,对注装 TNT装药进行了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冲击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 ,获得了注装 TNT装药的 Murnaghan状态方程和冲击 Hugoniot参数。并利用拉格朗日分析技术对注装 TNT装药高应变率的冲击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选择 Bodner-Perzyna本构方程作为注装 TNT的本构模型 ,由拉格朗日分析结果拟合出了 Bodner-Perzyna本构模型的参数 ,得到了注装TNT的本构方程。并利用一维计算程序进行了数值仿真 ,从计算角度验证了拉格朗日分析的可行性和注装 TNT本构方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熔注炸药中固相含量增高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对高固相熔注炸药装药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加入添加剂、控制药浆粘度、控制熔药和注药温度、抽真空、保温护理等工艺技术,降低了高固相熔注炸药的粘度,制备出比较稳定的悬浮液药浆,有效改善了常规注装药中易出现的各类装药疵病,提高了装药密度和弹药的威力。通过工程兵某产品战斗部装药成功应用的结果表明,高固相熔注炸药装药技术能有效解决注装药生产中因固相含量增高而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风11号导弹战斗部爆破子弹通过采用新型工艺--静态低压注装药法,增大装药密度,使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和装药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证明了在药室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装药密度,保证装药质量,提高导弹战斗部爆炸杀伤威力。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熔铸装药缩孔,对凝固过程内外温度场的关联工艺进行研究.分别对普通注装、冒口漏斗注装和热芯棒注装3种工艺熔铸装药凝固过程进行实验及结果分析,通过检测壳体外部温度预判壳体内部温度变化,实现壳体内部装药质量预判,得出影响熔铸装药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装药凝固过程壳体内部温降随时间增加而降低,装药外部温度随内部中心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均呈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于小尺寸沟槽通道的挤注装药工艺,对两种混合炸药的挤注密度分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爆炸网络装药生产现状,以沟槽式爆炸网络自动挤注装药技术为突破口,提出一种新型的、适 应自动化生产的沟槽式爆炸网络精密装药生产工艺设备解决方案。介绍某爆炸网络装药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工艺要求 及技术指标,确定设备整体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阐述基于产品CAD 模型自动寻点功能实现机理和方案。结果 表明:该方案能实现爆炸逻辑网络自动精密挤注装药,突破自动寻点瓶颈,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厂的爆炸网络装 药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落锤撞击模拟加载装置,对注装、压装、浇注三种装药条件下的不同炸药进行了加载应力试验,并对三种装药工艺进行了地面动态装药安定性打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装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装药相对钝感,其安定性优于注装药及浇注药。  相似文献   

11.
运用LS-DYNA仿真软件模拟了聚能杆式侵彻体的成型,并通过X光成像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分别研究了同一时刻、同一炸高及断裂时刻,不同装药长径比聚能杆式侵彻体的成型情况,找出了获得较佳聚能杆式侵彻体的装药长径比为0.9~1.2.研究结果表明,当装药长径比超过1.2,再增加装药长径比对聚能杆式侵彻体头部速度影响很小;装药长径比大于0.9以后聚能杆式侵彻体的飞行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熔铸炸药在大型战斗部容易出现裂纹的质量问题,以DNAN基熔铸炸药在自行设计的大型战斗部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装药结构的方法改善装药质量,并利用工业CT技术对装药不同端面扫描测试裂纹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战斗部壳体进行分区装药,减小了热应力集中,抑制了裂纹的产生,即使在高低温冲击下,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裂纹性能。本研究为大型战斗部熔铸装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冲击起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的冲击起爆问题.针对破片对聚能战斗部作用的工程问题进行等效模型简化,设计了模拟战斗部靶标及破片撞击试验方案,进行了1000~1500m/s速度范围内的冲击起爆试验,获得了装药被引发反应特性.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给出了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撞击起爆速度阈值.研究结果对反聚能装药战斗部破片杀伤元素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聚能射流侵彻带壳装药引爆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废弹药销毁中,为简便快捷地分析计算聚能射流侵彻引爆带壳装药的作用过程,利用聚能射流简化模型,结合射流形成理论,计算了聚能射流侵彻引爆带壳装药时刻的速度和直径等参数,得到了聚能射流侵彻带壳装药引爆参数.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周方毅  詹发民  姜涛  张可玉 《鱼雷技术》2012,20(5):380-383,400
现随着现代舰船抗爆炸冲击能力的日趋增强,必须大幅提高鱼雷战斗部威力才能有效打击敌方舰船,为此设想了一种组合药型罩聚能战斗部应用于新型鱼雷.设计了聚能战斗部的结构,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其侵彻单层靶板的应力云图.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药型罩战斗部能利用前级聚能射流为后续爆炸成型射弹(EFP)弹丸随进破坏提供运动空间,对目标的破坏效应明显强于普通聚能战斗部.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高效鱼雷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帅  刘琼  南风强  尹记红  堵平 《含能材料》2021,29(3):228-233
为了解37孔硝基胍发射药单一装药和混合装药的定容燃烧性能,采用花边形37孔三胍-15发射药为主装药(MC),花边形19孔三胍-15包覆药为辅助装药(B)。通过定容密闭爆发器实验,装填密度为0.20 g·cm-3,在高温(50℃)、常温(20℃)、低温(-40℃)条件下,研究弧厚对单一主装药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及混合比例对混合装药(MC+B)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37孔单一主装药侵蚀燃烧现象越明显,燃烧渐增性越弱,而相同温度下,弧厚越大的主装药,其侵蚀燃烧现象越不明显,燃烧渐增性越强;温度越高,同一混合比例的混合装药ΔL、Lm/L0值越大,燃烧渐增性越好;相同温度下,混合装药的燃烧渐增性均强于单一主装药,且随着包覆药比例增加,侵蚀燃烧峰逐渐减小,说明包覆药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混合装药的渐增性并降低了侵蚀燃烧峰,且在50,20,-40℃条件下,混合装药获得较佳燃烧渐增性的混合比例均为7∶3。  相似文献   

17.
随行装药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出30 mm随行装药结构的点火延迟时间、随行药燃速和随行药火药力三者的优化组合,保证在最大膛压不超出指标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弹丸初速。采用固体随行装药零维内弹道模型编写程序求数值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随行装药结构的优化试验方案,利用正交表安排数值模拟试验,运用综合平衡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优选方案并用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优选方案为:点火延迟时间1.766 ms,随行药燃速系数2.67×10-8m/(s.pan),随行药火药力1 050 MPa.dm3/kg。验证结果说明用正交法安排数值模拟试验可以优选出较好的随行装药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8.
同口径破-破型串联装药战斗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种第一级能够形成射流的W型聚能装药,第二级采用大锥角聚能装药的串联战斗部,并且通过试验研究了该种战斗部对靶板的毁伤效果,结果表明,此战斗部的设计是合理的,可行的,可用于反多层靶目标如大型水面舰艇。  相似文献   

19.
利用ANSYS/LS-DYNA软件,数值模拟了侵彻弹打击目标时圆柱形传爆结构和半球形传爆结构对主装药尾部的动力响应过程,得出了在两种不同结构影响下主装药尾部典型位置的力学响应曲线,比较两种结构对主装药的力学影响。结果表明半球形传爆结构对主装药具有更好的力学响应特性,仿真结果为侵彻弹传爆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聚能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传爆药柱装药结构,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实现了提高传爆药柱起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