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分析箔条干扰极化特性以及提高制导雷达基于极化特性差别的抗箔条干扰能力,建立不同密度、形状、分布的箔条云空间模型,将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到箔条云极化散射特性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箔条云雷达截面积大小与密度成正比,且满足全极化大于同极化、同极化大于交叉极化的规律,同时计算得到了极化散射矩阵各元素数值.研究结论对于建立真实的模拟战场环境、开展雷达的抗极化干扰实验、改善雷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伪码引信抗箔条干扰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箔条云回波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利用箔条回波信号的特性对该杂波信号进行了仿真,并将此仿真信号作用于伪码引信,以检验伪码引信的抗箔条干扰能力。结果表明:箔条干扰对伪码引信的影响很小,不足以干扰引信的正常工作,因而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基于频谱展宽效应的一种抗箔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抗箔条干扰能力,通过研究箔条的频谱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箔条频谱展宽效应进行目标识别的有效方法。结合大量外场实测数据的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箔条,达到抗箔条干扰的目的,最后给出了该方法在处理机硬件平台上实现的基本算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抑制杂波或干扰的理论应用于对空作战环境,提高雷达抗箔条云干扰的能力,提出了基于最优空时处理的箔条云回波抑制方法。对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进行了可用性分析;建立了箔条云统计模型,获得了箔条云空时特性的矩阵表达式;最后利用箔条云功率谱估计推导了最优的空时权系数,给出了最优空时波束形成器,得到了箔条云干扰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优空时处理的箔条云干扰抑制方法,可成功对箔条干扰信号进行抑制,从而提高雷达对抗箔条云干扰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箔条干扰是舰艇防御反舰导弹攻击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抗箔条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雷达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放大雷达回波信号的局部细节,从而实现对舰艇和箔条假目标的识别和区分,确保导弹对真实目标进行跟踪和攻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开展对海雷达抗箔条干扰技术研究的迫切性。基于目标回波与箔条云回波极化特性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箔条鉴别系统,它可阻止雷达对箔条云的响应,因而可适用于战术导弹无线电引信及对海探测雷达。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质心干扰原理着手.提出了毫米波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抗质心干扰的雷达最大允许开机距离模型,并分析了质心干扰对毫米波雷达制导反舰导弹自导飞行状态的影响。建模仿真和数值分析计算表明,只要在作战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导弹使用参数.毫米波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具备较强的抗质心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影响箔条云RCS测试结果的因素,在考虑天线增益的前提下,推导了基于雷达方程的大尺度箔条云回波功率模型,并建立了基于标定法的箔条云RCS测试模型。研究了不满足雷达远场条件时,测试雷达的测试距离、波束宽度以及海面多路径效应等因素对箔条云RCS测试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也表明箔条云RCS测试值并不能真实反应其实际值。  相似文献   

9.
箔条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与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箔条干扰是影响雷达命中精度的重要因素,但常规抗箔条假目标干扰方法不适用于对海跟踪雷达使用。鉴于箔条假目标干扰和舰船目标有明显不同的去极化特性,对箔条假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与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定义极化比为干扰鉴别量,分析并优化设计了箔条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与抑制方案,为研究高性能的对海跟踪雷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箔条云的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无线电引信遭遇箔条云时 ,箔条云反射信号的特性 .在箔条云远区 ,根据箔条云回波信号的时域特性 ,推导出回波信号的频谱特性 .在箔条云近区 ,将箔条云看成一个集合目标 ,推导出近区箔条云的雷达截面积和反射功率 .对于箔条云干扰和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舰艇实施噪声干扰对抗攻击机机载火控雷达的目的,建立了舰艇RCS模型、机载火控雷达干扰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别评估了阻塞式噪声干扰和扫频式噪声干扰对抗机载火控雷达的效能,并给出了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干扰距离与压制系数关系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压制性干扰条件下,组网雷达中的有源雷达不能有效对目标进行航迹起始,提出基于无源侦察装备协同的航迹起始算法。该算法利用无源侦察装备所测得目标辐射源的方位角进行方位航迹起始,同时由系统中心站引导网内有源雷达扫描已获得的目标方位,进行直角坐标下的航迹起始。通过无源侦察装备所获得辐射源目标的载频、脉宽、重频等属性参数,以及根据目标运动时方位角度变化特点建立的方位波门对方位航迹起始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对传统无源方位航迹起始算法的改进使得方位航迹起始正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雷达抗干扰训练效益,设计一种数据级雷达抗干扰模拟训练系统。在构建系统体系架构的基础上, 分析雷达性能参数计算模型,以及雷达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的信号模型。对训练场景编辑、雷达仿真终端、干 扰机仿真终端和雷达抗干扰训练策略等软件进行设计与实现。通过构建典型战术对抗场景,以抗窄脉冲干扰为例, 对几种抗干扰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仿真。该系统已应用于教学训练实践,系统性价比较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龙  靳玲  孙卫国  王纪兵 《航空兵器》2011,(6):47-48,66
根据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测量信息,提出了一种弹目相对距离滤波算法,该算法能够估算出弹目相对距离误差,并采用固定增益滤波方式来抑制噪声的影响。文章中首先推导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建立了导引头测量信息与弹目相对距离之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雷达暴露区模型不够精确,需要考虑雷达天线方向图对干扰效果的影响。为实现突防策略的科学选择,引入雷达天线方向图对烧穿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雷达天线方向图修正下的雷达暴露区模型。在对新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单部干扰机对雷达实施压制干扰时被掩护目标的突防策略,即突防方向应选择天线副瓣极大值处。针对移动雷达平台,对多部干扰机同时实施压制干扰的雷达暴露区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到存在多部干扰机时的目标突防策略:多部干扰机相对于雷达的夹角小于一定值并且等于天线副瓣极大值对应的角度时,雷达暴露区毛刺稀疏,突防方向在很大的角度范围内都可以得到非常理想的压制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新模型下的烧穿距离随角度变化关系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冲激雷达体制的单通道标量脱靶量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距离门对雷达回波数据进行等效采样,利用距离门间采样数据的相关得到目标散射点通过各距离门的相对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脱靶量测量参数的几何关系,将脱靶量测量表示为距离门所对应距离和相对时间的最小二乘拟合问题,并得出标量脱靶量参数的最优估计.在对冲激雷达系统及匀速直线运动目标弹道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小于标量脱靶量的5%,算法具有比多普勒方法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舰艇有效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引入,得出弹上雷达在不同目标特性下对舰艇的探测能力及最大探测距离,进而提出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导弹捕捉概率在俯仰、距离和航向三个通道内的函数关系,为不同舰艇的雷达散射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反舰导弹而言,舰艇的雷达散射特性对雷达捕捉概率的大小有着重大的影响,寻求舰艇的目标特性与导弹捕捉概率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卫星制导远程机载导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卫星制导远程机载导弹,在时间匹配性要求下,降低卫星轨道高度并不能解决雷达探测距离不足的问题,需要利用卫星组网技术解决。在雷达探测距离足够远时,也可以采用椭圆回归轨道,给出了轨道设计方法。为了使用星载雷达测量的数据,需要解决不同平台的对准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研究了纯惯性制导下中制导产生的导引头指向误差,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初始对准误差,仿真表明利用星载雷达测量的导弹位置,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可以不断修正导弹的位置误差,提高导引头的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19.
卢川  王展 《制导与引信》2004,25(3):47-50
描述了一种利用多频连续波测量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事后脱靶量测量的方法。对连续波雷达检测到的导弹与靶机的空间数据进行了空间直线拟合,通过空间几何方法可以得到导弹相对靶机运动的脱靶量及脱靶时间,从而为导弹性能验证提供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笔者针对光学测量、无线电测量以及GPS测量等常用脱靶量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了利用导弹姿态角、速度以及雷达框架角估算反舰导弹脱靶量的方法,用坐标转换的方法推导了视线角与已知遥测参数的函数关系,给出了脱靶量估算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以往靶场试验的遥测数据对脱靶量进行了估算验证。经复算验证和比对分析表明:估算方法正确,适用于雷达点源目标的脱靶量估算,估算精度与GPS测量精度相当,既是对传统脱靶量测量方法的辅助和补充,又是对通过测量得到的脱靶量数据的检验和验证,可以应用于靶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