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瞬态脉冲试验(TPT)的原理,分析了美国TPT技术在引信发火电路锈蚀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我国TPT技术用于电火工品储存性能无损检测试验结果,论证了利用TPT技术进行引信发火系统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电火工品小电流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学先 《含能材料》2003,11(1):40-42
介绍电火工品无损检测的一次试验结果,发现电火工品在大电流作用下的发火时间与其小电流无损检测的输出有关。因此,认为有实现电火工品单发发火性能预报的可能性,并对发火性能预报的两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模拟发射器在子弹药引信研制生产中的应用。模拟发射器用于子弹引信综合发火可靠性模拟试验、主发火可靠性模拟试验、自毁发火模拟试验、引信瞬发度模拟试验、子弹动破甲试验、子弹引信安全及待发距离模拟试验、引信大着角发火性试验、子弹药强度试验、后坐保险机构解除保险可靠性模拟试验、离心保险机构解除保险可靠性模拟试验,可以减少实弹射击试验次数和数量,节约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可以代替部分实弹射击试验验证引信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的准确性和引信生产批的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配用于某高炮曳光杀伤榴弹的某型引信新增雨天安全性项目试验出现的问题,从该型引信的构造及作用原理出发分析了其防雨结构特点、零部件及其材质影响因素,绘出了该型引信雨天安全性问题故障树,通过对该型引信两年前生产产品对比分析,找出了该型引信雨天安全性试验碰靶发火的影响因素,对该型引信关键零件采取检测、筛选等有效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最终解决了该型引信雨天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火工品发火感度无损检测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火工品瞬态脉冲试验的基本原理,回顾了电火工品发火感度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认为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统计性处理的阶段,今后应拓展该技术应用领域,加强电火工品发火性能的单发预防并研制相应的仪器。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冗余设计技术在引信设计中的地位,研究了冗余设计技术在引信的发火控制系统和引信安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引信的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提高引信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工业CT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引信无损检测中的必要性,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某型无损检测仪的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部分引信实验成像结果。实验证明该装置具有小型化和使用轻便的特点,为部队在野外条件下进行引信安全检测提供了灵活、简捷、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俊国  邓辉  杜仕国 《含能材料》1999,7(4):183-184
简要介绍了电点火具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针对火箭弹发动机中电点火具的特点,利用电点火具的温升曲线,采用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对电点火具的质量进行判别,无损检测判别结果与实际发火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库存典型电容近炸引信发火控制部件储存性能退化研究较少、储存质量变化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储存性能试验的引信发火控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基于储存性能试验的寿命预测一般步骤,介绍了性能退化分布模型,并结合发火控制部件组成结构特点和相关性能要求,对在北方无温湿度控制的自然条件下,储存2~8年有包装筒密封和无包装筒密封的引信发火控制部件开展性能试验,从而确定发火控制部件的性能退化敏感参数,最终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对发火控制部件进行寿命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发火控制部件有包装筒密封状态下储存寿命为20.707年,无包装筒密封状态下储存寿命为20.165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引信体外射频电源的供电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发射后坐过载传感器的引信体外射频电源供电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后坐过载传感器,通过弹簧约束切刀并在后坐过载作用下切断导体的方式识别发射环境,并控制供电电路通断,实现引信体外射频电源在出炮口附近对发火控制与起爆电路供电;在引信装定时检测传感器导体的通断,提高引信体外射频电源供电安全性。原理样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控制引信体外射频电源仅在出炮口附近对发火控制与起爆电路供电,发射过载传感器与上电控制电路简单、易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1.
秦栋泽  范宁军 《兵工学报》2013,34(6):684-689
分析了集束子弹药引信自失效、自失能可采取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2 种典型的集束子弹药引信自失效路线;建立了一类集束子弹药引信可靠度模型;应用实验结果求解了引信各模块的可靠度,并应用Monte Carlo 法进行了综合发火率和自失效率仿真。实验和仿真结果说明:引信自毁/ 自失效模块的可靠度指标应高于发火装置的可靠度指标;多管火箭炮系统(MLRS)发射子弹药引信综合发火率较难达到99%;自失效率应单独考核。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理论分析并未考虑其驻室因制造误差形成的倾斜对机构运动特性暨发火正确性影响的问题,应用刚体动力学理论提出驻室倾斜对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发火正确性影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驻室倾斜时发火时间和戳击能量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驻室倾斜对发火时间和针刺火帽戳击动能造成影响,但制造误差所形成的倾斜影响不大。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驻室倾斜10°,内壁与惯性体间摩擦系数0.25时,后坐戳击动能降低3.9%,引信后坐针刺发火机构发火能量设计应考虑此裕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小口径弹引信装配质量检测现状,在引信径向跳动检测上采用F150图像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人机隔离的自动检测。该系统采用西门子的PLC-313C2DP,数字量扩展模块SM322、通讯扩展模块CP340-RS232和触摸屏,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径向跳动值。  相似文献   

14.
李占雄 《兵工标准化》2005,(2):39-41,38
第6章 触发敏感装置与发火机构设计 本章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引信触发敏感装置与发火机构的功能、分类,应用特点、基本要求;机械针刺发火机构、压电敏感装置、触发开关、电发火装置、化学发火机构等典型装置分机构的具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旋转弹引信外弹道环境力逐渐衰减的基本特征,对引信惯性发火机构传统的弹道保险技术在保险能力、惯性灵敏度、弹道环境力等进行了比对,提出利用离心环境实现引信惯性发火机构弹道保险功能的结构形式,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与对比。离心弹道保险的能力随外弹道延伸逐渐减弱,与外弹道上的环境力变化规律相近,外弹道全程的保险能力与弹道环境力同步降低,具有近距离安全性好、远距离灵敏度高的技术特征。离心弹道保险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弹丸扰动引起惯性体在外弹道上的活动度,提高旋转弹引信的弹道安全性;触及目标时弹体转速骤降,对引信的惯性发火灵敏度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严楠  王刚  何爱军  鲍丙亮 《兵工学报》2014,35(6):789-794
进一步降低半导体桥(SCB)换能元件发火能量是微机电系统(MEMS)引信用微型起爆系统发展的瓶颈技术。通过发火感度试验,获得了减小桥区尺寸、增加V型缺口、适当长宽比、降低药剂粒度等是降低SCB发火能量的有效技术途径。在试验方案范围内获得最小全发火电压3.83 V,发火能量0.073 mJ,最大不发火电流229.88 mA. 分析发火现象和电特性曲线得出:SCB换能元的桥区面积7.65×102 μm2,质量3.55×10-6 mg,临界发火属于电热发火;桥区面积5.68×102 μm2, 质量2.64×10-6 mg,临界发火属于电爆发火。进一步降低半导体桥(SCB)换能元件发火能量是微机电系统(MEMS)引信用微型起爆系统发展的瓶颈技术。通过发火感度试验,获得了减小桥区尺寸、增加V型缺口、适当长宽比、降低药剂粒度等是降低SCB发火能量的有效技术途径。在试验方案范围内获得最小全发火电压3.83 V,发火能量0.073 mJ,最大不发火电流229.88 mA. 分析发火现象和电特性曲线得出:SCB换能元的桥区面积7.65×102 μm2,质量3.55×10-6 mg,临界发火属于电热发火;桥区面积5.68×102 μm2, 质量2.64×10-6 mg,临界发火属于电爆发火。  相似文献   

17.
从部队实弹射击训练要求出发,探讨了破甲弹引信在“未命中目标”时可靠发火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阐明了单一的压电发火机机构难以保证“未命中目标”可靠发火这一客观事实.提出了破甲弹引信确保“未命中目标”可靠发火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部队实弹射击训练要求出发,探讨了破甲弹引信在“未命目标”时可靠发火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阐明了单一的压电发火机机构难以保证“未命中目标”可靠发火这一客观事实。担子同破甲弹引信确保“未命中目标”可靠发火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种电触发引信延解电路的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一种航空电触发引信延解电路的检测法,用于对长期贮存后的引信进行无损检测。该方法易于实现,并达到了预期的精度,是对机电类引信电路检测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目标检测是毫米波多普勒引信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在目标检测过程中,传统功率谱等技术不能充分揭示隐含于目标回波中的高阶统计信息,不能消除噪声和杂波的影响,不利于目标特征分析及检测,因此提出了基于双谱分析的毫米波多普勒引信目标检测技术,利用双谱及双谱对角切片进行特征分析及优化,通过对实测毫米波多普勒引信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谱分析的毫米波多普勒引信目标检测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