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齿轮齿条转向器测试系统为对象,建立非对称缸的液压齿轮齿条转向器测试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分析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的速度特性。开发了基于Simulink/XPC Target模块环境下的实时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搭建了非对称缸的液压齿轮齿条转向器模拟测试实验台,实验结果证明,实物仿真结果和AMESim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及计算机测控技术,测试软件采用Labview软件平台,实现了从装夹、驱动、数据采集、分析、报表打印等的自动化。该系统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周忆  唐中一 《机床与液压》1998,(3):19-19,55
本文叙述了汽车动力转向器调试试验台的基本构成和测试控制原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汽车转向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汽车转向器CAD策略,利用UG软件平台并结合UG/OpenGRIP语言来创建参数直接驱动的转向器三维参数化CAD建模程序,开发了一种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的汽车转向器CAD系统。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设计效率高,实用性强,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
吴晓 《机床与液压》2003,(5):99-102,213
本文根据大型铰接式车辆的转向特点,自行设计并制造了BZZI-2000型超大排量全液压转向器。通过对该转向器的性能试验、疲劳试验、模拟试验等找出设计参数和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并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通过了机电部的新产品鉴定,填补了国内1600ml~2500ml超大排量全液压转向器的空白,这对于全液压转向器行业的设计制造有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轮式工程机械族样机上进行实车试验与考核,找出了大型铰接式车辆转向行驶稳定性的技术关键即更新原机械助力转向系统为现全液压转向系统,它彻底根除了原转向系统的方向盘空行程大,转向操作困难,高速行驶时产生蛇行、摆尾等现象,为提高大型铰接式车辆转向行驶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转向系统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谢元媛 《机床与液压》2017,45(4):122-126
摆线转阀式转向器是全液压转向系统的核心,其静、动态特性对转向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摆线转阀式转向器的结构特点和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AMESim搭建包含转向器的全液压转向系统模型。分析转向器的静、动态特性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方向盘不同输入状态下通过转向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黏性阻尼系数、油液有效体积弹性模量、转动惯量等相关参数对转向器性能的影响。搭建全液压系统试验模型,分析转向系统执行机构转向缸位移变化。由分析结果可知:黏性阻尼系数与转向器响应呈正相关,当前者的取值增大时,后者响应曲线的峰值也逐渐增大;随着油液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的增大,响应曲线波动逐渐减弱,转向器性能得到了改善;转动惯量逐渐增大,系统调整时间延长,波动峰值增加,说明响应特性变差;转向动力缸位移相对方向盘转角有一定的延迟,而且不是准确的线性关系;转向器参数对转向系统影响的规律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台架试验的基础上,引入车载测试系统,搭建了一套可用于液压助力转向器道路试验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转向参数测试仪、陀螺仪、雷达车速仪、应变仪、流量计以及频率电流转换器等将转向盘转角、扭矩、车辆运行参数、转向器油压、流量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并进行实时监控.试验中可同时采集包括转向系统及车辆运行参数在内的共13个物理量.进行了路牙试验以及圆周回转,试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陆广华 《机床与液压》2017,45(16):95-102
全液压转向器是转向液压系统的核心,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全液压转向器的内部结构特点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全液压转向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可知转向器的节流口面积和配流之间的关系。基于传递函数法搭建其静态数学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元件工作特性的影响。基于AMESim建立系统全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型,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该模型对转向器、转向拉杆、轮胎等关键元件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得出液压元件结构参数及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静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搭建全液压转向系统试验台,通过试验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此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莫以为  孙洋洋  黄伟 《机床与液压》2015,43(11):156-160
为研究循环球式液压动力转向器性能参数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在仿真软件Dymola环境下建立了详细的转向器机械子系统模型和液压子系统模型,并将所建模型与该车转向系统其余部分模型相结合,构造出完整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模型。通过原地有/无助力转向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转向器模型及转向系统模型是正确的,能准确反映实车的转向性能。利用所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能够获得转向器性能参数对车辆操纵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对转向器的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工装夹具和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总成安装,应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INSTRON 1251系统完成了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冲击试验及数据监测记录。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完成冲击试验项目,达到试验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对控制系统的高跟踪性、高协调性要求,在分析PID控制及PID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用模糊推理方法在动态过程中改变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较好地保证了控制量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示教系统在机器人系统中应用广泛,嵌入式遥操作是机器人示教系统的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uC/OS-II操作系统的焊接机器人示教盒,详细描述了该示教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逻辑过程。该示教盒通过网络与上位机通讯,利用uC/GUI开发了友好的人机界面,通过实践检验表明,示教系统性能稳定,实时性好,可操作性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嵌入式机器人示教系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焊接质量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林根  宗培  邵国良  曹雷 《焊接》2002,(7):18-21
通过对某造船厂焊接施工记录管理体系的分析,以关系模型为基础,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理论建立了焊接质量管理数据库系统,其中包括板型材、焊材、焊接工艺参数、探伤、材质跟踪等五个关系模型,采用网络技术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实现了造船厂焊接工程数据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杨诚  张铁  李琳  林颖 《机床与液压》2003,(6):48-50,184
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设计了行走机器人运动伺服系统,运动伺服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转速反馈系统等,作者详细研究了运动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5.
带有多目视觉系统的移动机器人能在同一时间获取更多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判断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处境。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全景视觉、低位避障视觉的多目视觉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介绍该系统的硬件结构、电机驱动系统、软件结构,重点分析视觉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该移动机器人在同一时刻能获得丰富的周围环境信息,从而可以更快地进行自我定位、目标跟踪以及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控制系统的兼容和升级问题,通过分析FCS和DCS两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混合式集成控制系统,并从FCS和DCS输入输出总线的集成、FCS和DCS网络的集成、FCS和DCS的系统集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基于CAN现场总线的多轴超声检测系统,对混合式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FCS/DCS的混合式集成控制系统方便了原有控制系统的升级,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谈丽华 《机床与液压》2017,45(8):121-129
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和液压-机械传动系统是地下铲运机两种重要的传动系统布置方案。针对ACY-10载运为1m~3的小型铲运机传动系统设计,根据铲运机使用要求,设计变量泵、变量马达等元件。采用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应用Automation Studio搭建整车不同液压系统的分析模型,对铲运机行驶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工作液压系统等运行特性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工况时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所受动载荷特性,系统受动态外载荷作用时工作油缸压力、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同理根据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特点,搭建分析模型,对比分析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和液力-机械传动方案。结果可知: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在最大牵引力、最大铲取力、爬坡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很好地解决了倾翻油缸系统中出现的波动现象,提高了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可将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作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径轴向数控轧环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该系统分为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和轧制操作计算机系统,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在轧环机控制系统中的通信功能,以及轧制操作计算机系统的人机界面功能。  相似文献   

19.
阎菲  高安生 《机床与液压》2007,35(7):127-129,63
对振动试验台电液伺服全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了工程设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补偿装置,减少了伺服系统慢时变或未知非线性参数的影响.本文针对一般模糊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控制规则智能调节因子和Fuzzy/PI分段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克服了传统模糊控制器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系统优于传统的线性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可重构制造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叙述,分析了专用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制造系统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专用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在目前的环境中存在的弊端,可重构制造系统产生的必然性,接着阐明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可变性、模块化、集成性、可诊断性等特点,从设备层论述了机床功能模块合理划分、模块之间机械界面的标准化、机床可移动性研究和基于软构件的设备层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从系统层论述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建模、制造系统可重构布局研究、车间层控制结构的研究、为缩短斜升时间的故障诊断和过程监控等关键技术,最后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