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SEM进行组织观察,通过拉伸和低温冲击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对两种不同碳含量3.5Ni钢的力学性能和低温韧性的影响。两种3.5Ni钢热轧板分别经860 ℃×1 h空冷的正火处理和860 ℃×1 h水淬+(580, 610, 640)×1 h回火的调质处理。结果表明:含碳量较高的3.5Ni钢热轧态强度低塑性高,但-100 ℃冲击吸收能量低,经正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整体性能降低,而调质处理后强度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均明显提升,塑性略有降低;含碳量较低的3.5Ni钢热轧态已经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经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和低温韧性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两相区热处理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Ni低温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两相区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在Ac1和Ac3之间不同温度淬火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温度的选择对9Ni低温钢最终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中出现的板条马氏体增多,经600℃回火后屈服强度逐渐提高,但低温韧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大尺寸锻态35CrMo钢调质处理后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针对回火过程中渗碳体的析出动力学及大尺寸试块的组织性能不均匀性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锻坯热处理前的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经调质处理后完全消除,最终组织为含有大量渗碳体析出的回火马氏体,同时试块心部包含少量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的回火贝氏体。回火过程中渗碳体的析出分为C扩散控制的快速长大阶段和Cr扩散控制的尺寸稳定阶段。锻态35CrMo钢经调质处理后仍存在力学性能各向异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横、纵向强度下降,塑性和韧性同步提升。经综合考虑,当回火温度为570 ℃时,其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5Ni低温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影响的试验内容,结果表明,热轧状态的35Ni低温钢进行热处理,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和调整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850 ℃正火及850 ℃正火+600 ℃回火处理均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X70QS钢级酸性低温管线管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工艺对X70QS钢级酸性管线管的组织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贝氏体组织明显粗化,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冲击性能下降明显;相同淬火温度时降低淬火冷却速度,会使铁素体组织逐渐增多并多边形化,强度明显不足。X70QS钢级酸性低温管线管经880~900℃淬火(水淬)+600℃回火后具有最佳的强度和低温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6.
王琪  吴光亮 《金属热处理》2022,47(4):146-150
研究了920 ℃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1100 MPa级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为250 ℃时,所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423 MPa、1220 MPa、446 HV5、14.2%和56 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先减小后增加。回火温度为150 ℃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ε碳化物,析出的ε碳化物呈细长杆状。回火温度上升到250 ℃之后,马氏体板条稍有粗化,ε碳化物长大。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板条马氏体逐渐转变为等轴铁素体,ε碳化物也会转变为渗碳体并逐渐球化粗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SEM、TEM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铬镍合金结构钢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强度呈下降趋势;塑性、韧性先下降,随后出现缓慢上升平台,最后迅速提高;低温下剪切唇主要为韧窝状,有的韧窝较大且较浅,断口心部呈现准解理断裂特征,随回火温度升高,心部的韧窝数量随之增加;淬火后,2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尺寸细小、板条界面清晰的回火马氏体,4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呈杆状、界面较模糊的回火托氏体,6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呈球状、无板条状特征的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OM、SEM、TEM和XRD试验方法,分析在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工艺中,不同回火温度下7Ni钢组织形貌和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的变化,研究回火温度对7Ni钢低温强度和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7Ni钢抗拉强度逐渐提高,而低温韧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火温度从560 ℃提高到620 ℃过程中,7Ni钢马氏体组织由粗大转变为均匀弥散细小,抗拉强度逐渐提高。当回火温度较低时,钢中马氏体回复不充分,析出的逆转变奥氏体量较少,低温韧性偏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7Ni钢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不断升高,但稳定性下降,大量不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低温下发生转变,不利于钢低温韧性的改善。7Ni钢低温韧性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80 ℃时获得最好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9.
周军  曾德愚 《铸造技术》2015,(1):122-124
在传统的控制轧制基础上,直接淬火+回火工艺得到了Nb-Ti低合金钢的最优综合力学性能,即回火温度为200℃时,抗拉强度为1 730 MPa,屈服强度为1 400 MPa,-40℃冲击功为43 J。低温回火,板条内析出碳化物。随回火温度升高,实验钢韧性先降低,形成回火脆性线性,再升高,逐渐形成球形渗碳体,600℃时最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50MnB钢热处理工艺,设计了水淬、盐水淬和油淬三种淬火冷却方式以及180、200、220 ℃三种不同回火温度。通过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定、断口形貌观察、XRD物相分析探讨淬火方式和回火温度对50MnB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淬是适宜的淬火方式,淬火组织均匀;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回火后仍保留马氏体板条形态。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组织中的马氏体板条更细小,碳化物析出增加。同时,硬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根据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最适合的回火温度是220 ℃。  相似文献   

11.
深冷及磁场深冷处理对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讲座了深冷及磁场深冷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及GCr15轴承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影响,为充分挖掘这些在工业上使用量大、面广的材料的潜力,提供了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钢的冷处理通常分为0~-100℃的普通冷处理和低于-130℃的深冷处理两种。深冷处理设备的制冷有液氮浸泡制冷、辐射换热制冷及对流换热制冷。利用对流换热制冷的深冷处理设备的最低温度可达-190℃,空载降温至-190℃的时间≤30 min,最大装载量达1000 kg,温度均匀性≤±5℃,控温精度≤±2.5℃。此外,还具有能与密封箱式炉生产线配套、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降低PCD刀具硬车削轴承套圈时的刀具磨损。方法 采用低温二氧化碳内冷辅助PCD刀具切削来抑制刀具磨损。搭建低温二氧化碳冷却装置,开展液态二氧化碳的冷却试验,分析二氧化碳的冷却规律;开展低温切削试验,通过人工热电偶测温法对参考切削温度进行测量,并且研究不同入口压强参数下轴承套圈的表面粗糙度和刀具磨损变化情况,验证低温二氧化碳冷却辅助PCD切削轴承套圈的有效性。结果 二氧化碳在恒定压力(1.2 MPa)下的冷却规律可以分成起始、稳定、失效3个阶段,稳定阶段的流量大小为1000g/min,冷却温度可以保持在-59℃不变。二氧化碳在不同入口压力(0.8~1.4MPa)下冷却时,入口压力越小,冷却温度越低。在不同入口压力(0.8~1.4 MPa)下进行低温切削,0.8、1、1.2、1.4 MPa时的最大参考切削温度分别为-41、-28、-30、-28℃,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分别为0.071、0.074、0.109、0.129μm,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分别为176.58、171.67、270.26、261.17μm。结论 入口压力为0.8 MPa和1 MPa时,二氧化碳冷却效果较好,无论是参考切削...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超低温用Ni9钢的发展应用状况基础上,结合项目研究结果和国内外有关资料着重对Ni9钢应用中涉及到的热处理方法及焊接工艺要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在简述超低温用Ni9钢的发展应用状况基础上,结合项目研究结果和国内外有关资料着重对Ni9钢应用中涉及到的热处理方法及焊接工艺要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磁场深冷处理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4Cr13、65Mn、60Si2Mn三种工业用钢分别进行了常规淬火、深冷处理和磁场深冷处理,并对经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而磁场深冷处理的强韧化效果又明显超过常规深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模具钢的深冷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延国  袁根福 《模具技术》1997,(3):34-36,80
本文主要研究了Cr12MoV钢深冷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变化。Cr12MoV钢深冷处理后,在韧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硬度,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金属材料深冷处理发展概况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介绍了金属材料深冷处理发展概况,简述了深冷处理技术的一系列工艺问题和金属材料的深冷处理机理。  相似文献   

19.
W-Cu合金深冷处理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的不同成分W—Cu合金在-196℃,保温48h进行深冷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长时间深冷处理的现象与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铜颗粒以短棒状形态在钨基体上弥散析出。析出的细小弥散的铜颗粒阻碍晶粒粗化和位错移动,铜颗粒部分填充到材料微孔内,同时深冷处理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使材料内的部分缺陷如空位和微孔得到弥合,从而使不同成分的W—Cu合金的硬度提高,密度增大,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To develop an improved approach in achieving an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the solutionized Al-Cu-Li plates were subjected to rolling at cryogenic and room temperatures, respectively, to a reduction of 83%, followed by aging treatment at 160 °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Cu-Li alloys through cryogenic rolling followed by aging treatment possess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Rollin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produces a high density of dislocations because of the suppression of dynamic recovery, which in turn promotes the precipitation of T1 (Al2CuLi) precipitates during aging. Such high density of T1 precipitates enable effective dislocation pinning,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n contrast, room temperature rolled alloys after aging treatment exhibit lower strength and ductility due to low density of T1 precipitates in the grain interior and high density of T1 precipitates around sub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