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热冲压工艺采用的普通TC4板料,在MTS高温拉伸试验系统上开展相同温度、不同初始应变速率和保温时间的恒速拉伸试验,分析保温时间对流动应力和断后延伸率的影响,确定该材料最佳的保温时间。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相同保温时间下不同初始应变速率和最佳保温时间下不同变形阶段的微观组织演变,并提出平均晶粒度增大速率概念,利用其定量化分析保温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锻前高温扩散对低合金钢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锻前高温扩散工艺对于节约能源、提高大型铸锻件的生产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锻前高温扩散的不同保温时间、在不同锻比下,对2.25Cr-1Mo-0.25V钢锻后纵向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合金元素Cr,Mo的偏析程度随锻前高温扩散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锻比较小时,纵向屈服强度、纵向冲击韧性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同时增大;锻造比达到某一数值后,纵向屈服强度、纵向冲击韧性不再随保温时间规律性变化;锻前高温扩散保温时间对纵向抗拉强度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对于选用和开发高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对航空用2124铝合金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的试样尺寸、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拉伸速率对高温拉伸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拉伸速率对合金强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对塑性的影响不明显;尺寸和保温时间对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影响都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SAF2507 SDSS板材进行1050℃下不同保温时间的热冲压成形,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其微观组织的变化,通过拉伸试验、硬度计和冲击试验等测试了不同保温时间下试验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50℃热冲压成形时,试验钢的微观组织中无析出相,只有条状平行分布的α相和γ相。当保温时间为2~5 min时,α相含量快速增加,γ相含量快速减少,微观组织发生γ→α转变;当保温时间超过10 min后,α相含量缓慢上升,γ相含量缓慢下降。随保温时间的增加,抗拉强度和硬度先上升后下降,伸长率、截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能量一直下降,拉伸试样的断裂形式由韧窝断裂逐渐向准解理断裂转变;保温时间为5 min时,试验钢获得最佳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经试验研究,大型铸钢件正火过程中,相对原来的较长时间保温,缩短保温时间甚至零保温,铸件的强度和塑韧性有明显的提高,且全部力学性能指标都符合铸件材料标准要求。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淬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低碳高铬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滑动和滚筒式磨损试验及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淬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低碳高铬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高铬铸铁选择在1050℃淬火,可获得比980℃淬火温度下更好的耐磨性能:随着高温保温时间的延长,低碳高铬铸铁的磨损率降低幅度较大,耐磨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保温时间的试验,制备出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铝硅渗层。对带有铝硅渗层和没有铝硅渗层的K488合金进行高温瞬时、高温持久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铝硅渗层对K488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热变形连接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接头界面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接头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为460 ℃,保温时间为24 h时,对界面进行EDS分析,界面处已经没有氧化物的偏聚,此时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444 MPa,屈服强度为265 MPa。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00H高温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分析了试样断口的宏观情况,研究了不同固溶参数对800H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对该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高于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加热温度(1000~ 1250℃)和保温时间(0.5~3.0 h)对一种高Si含Nb中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延长,加热温度低于1150℃,奥氏体晶粒尺寸增长缓慢;在1150℃以上温度加热,奥氏体晶粒长大趋势显著增加.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试验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的数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内耗法并结合硬度测试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奥氏体化过程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E690钢碳化物溶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低于Ac3时,升高温度可以显著增加淬火钢的SKK峰值,钢中碳化物的溶解量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Ac3时,升高温度与延长保温时间使淬火钢的SKK峰值变化不明显,钢中碳化物的溶解程度较高。另外,延长保温时间会造成淬火态试样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粗化,奥氏体化保温5 min可以使得钢中碳化物接近完全溶解,淬火态试样显微组织为板条分布较细小的状马氏体。因此,可以通过在高于Ac3点的适当温度保温较短时间进行奥氏体化来提高调质热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水合氧化铝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纳米氧化铝粉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条件对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Al2O3粒子颗粒特性的影响由强到弱的次序为:煅烧温度、水合氧化铝在300℃分解温度点的保温时间、在煅烧温度点的保温时间;通过控制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可获得一定尺寸范围的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的球形γ-Al2O3粉体;制备尺寸为8 nm的球形γ-Al2O3粉体的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煅烧温度900℃,在煅烧温度点保温4 h,在300℃温度点不保温.  相似文献   

13.
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对X7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相变点及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显著影响。随加热速度的增加,相变点呈线性增加,而钢的强度和韧性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的强度在保温时间为60 s时达到最大值,随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强度呈降低的趋势;而且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降低的趋势更明显。而冲击韧性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将38CrMoAl钢加热至1000~1200 ℃ 的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为0~300 s,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晶粒长大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且晶粒长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根据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试验数据,建立了38CrMoAl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关系的Sellars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CaCO3粉末和SiC颗粒分别作为发泡剂和稳定剂,采用液态法制备了泡沫ZL104,确定了发泡温度,并分析了制备过程中CaCO3加入量和保温时间对泡沫ZL104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泡沫ZL104的发泡温度应选为700℃;CaCO3加入量的增加会导致泡沫ZL104的孔隙率呈非线性增大,加入量超过2%(质量分数)时,对孔隙率的影响不显著,故CaCO3的加入量应该控制在2%以内;保温时间在2~8min以内时不会发生气泡合并和破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微碳低合金钢在罩式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再结晶动力学规律,根据Johnson-Mell理论和Arrhenius再结晶激活能的计算,建立了再结晶体积分数与退火温度和等温时间的热力学模型及退火温度与完全再结晶所需时间的动力模型。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相互得到验证,并都揭示了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再结晶孕育期和完成时间缩短的规律;在同一温度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直至完全再结晶。另外,发现在Ac1附近退火时,存在再结晶与相变的竞争现象,当保温时间较短时以再结晶过程为主,而长时间保温时则以相变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保温时间对20钢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开放式管道瞬时液相扩散焊机上进行20钢管的TLP连接.采用氩气保护,连接温度1180℃、连接压力4MPa,中间层材料选用非晶箔BNi_2,通过改变保温时间,研究其接头显微组织的变化及降熔元素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为2和2.5min时,降熔元素Ni、Cr扩散不充分;当保温时间增大到3min时,中间层中Ni、Cr扩散充分,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连接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