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发了一种采用干电极的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克服了现有脑机接口用脑电信号采集及信号处理系统笨重而不便于携带的缺点.此系统采用半导体微加工工艺制作的“干”电极作为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佩戴方便且能长时间使用.整个便携式脑机接口系统在脑电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三个方面都采用了利于便携的设计,信号处理采用专用的集成电路,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端与信号接收端采用射频芯片收发数据.整个系统的重量只有39g.该脑-机接口系统以人体的专注程度作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经过训练的受试者可以通过脑电信号实现对机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脑科学的形成及其多学科融合特点和研究重要性。从人机交互(HCI)和脑机接口(BCI)两个方面,综述了脑科学领域中的以开发仿脑计算机为目的的人机结合技术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介绍了人机结合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分析了人机结合的研究趋势,指出开发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将是下一代人机结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脑瘫(CP)患儿这一特殊群体,研究设计了基于脑机接口(BCI)技术的表情辅助训练系统。系统采用的脑机接口设备是Emotiv EPOC+,通过WebSocket通信协议获取和传递脑电信号,并且使用小波包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获取信号的特征值;使用V-REP仿真软件设计仿真四轮小车,将获取到的特征值用于控制仿真小车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以达到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设定了带有图片的人机交互界面增强引导患儿注意力。通过与医院康复师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相关设备研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5.
为提高驾驶疲劳脑电(EEG)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拓扑数据分析(TDA)的驾驶人疲劳脑电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汽车性能虚拟仿真平台开展驾驶实验,通过驾驶人状态反馈和面部特征视频,标记脑电数据,形成清醒和疲劳二分数据集。之后利用EEGLAB预处理数据,剔除噪声并保留0.3~30 Hz频带,直接从时域EEG数据中提取拓扑特征。此外还提取了经典频域特征α波能量和α/β用于对比分析。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基于持久同源(PH)的拓扑特征取得了高达88.7%的准确率和91.4%的召回率,与经典频域特征性能相当,且对脑电伪影的鲁棒性明显更好,在未剔除EEG伪影的情况下仍取得了87.4%的准确率和89.7%的召回率。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用于驾驶疲劳脑电信号处理与分析的TDA方法抗干扰特性好、处理成本低、经济性高,有助于稳定、高效地处理驾驶人脑电数据并检测驾驶疲劳状态,具有较大的科学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可视化人机交互(HCI)方法进行了脑电图记录(EEG)信号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该研究一方面在脑机接口(BCI)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技术方法,同时通过可视化人机交互的专家智慧参与,实现了面向对象领域和面向数据模式识别的有效结合,克服了单一机器学习的局限性。首先介绍了多元图表示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了基于平行坐标图的可视化人机交互技术,接着进行了单通道和多通道EEG信号特征提取的可视化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最后采用第二届国际脑机接口竞赛中的数据集Ⅳ进行了数据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的识别结果优于实验数据集国际竞赛最优结果和文献报道中的当前国际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7.
碳源流量对碳纳米管厚膜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在镍片上制备了厚度在400~1000μm范围的碳纳米管(CNTs)薄膜, 研究了碳源(乙炔)流量对碳纳米管薄膜形貌 和结构的影响. 随乙炔流量的增加, 碳纳米管薄膜厚度和产量增大. 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乙炔流量为10sccm下制备的碳纳 米管直径分布范围最小(10~100nm), 石墨化程度最高, 缺陷密度最小, 晶形最完整. 随着乙炔流量的增大(30~90sccm), 碳纳米管的直径分布 范围增大(10~300nm), 石墨化程度降低, 缺陷密度增大, 非晶化程度增加. 因此, 通过碳源流量可以控制碳纳米管薄膜的形貌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谢江 《音响技术》2008,(8):61-62
网络数字音频技术是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具有网络专门的通讯协议、软件和硬件的一门专业音频技术。ES(Ethersound)Symetix 760是一个集硬件、软件和通信协议为一体的网络数字音频技术产品,由ESSymetix 760构成的5.1声道家庭音响系统具有连接简单、实时监控、操作灵活方便、现场或远程遥控、性价比高和音响效果优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邹炜胜 《音响技术》2008,(6):7-8,12
音频网络终端机NCX广泛应用于各种共用的以太网络,采取数字音频方式传输,其处理音频功能超出一般的计算机。它可以安放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很适合多区域音频分配、音响需求以及音频归档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以太网联接运行的数字音响系统,是目前录音、广播节目制作及现场扩声中普遍运用的方式,也可称为网络专业音响系统,其设计、安装与调试所需费用低廉,操作灵活,使用简便,可任意组建不同系统以满足各方面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太音响模块(EtherSound)ES-Giga是一种在标准以太网上传输的低时延、同步的、高通道数、双向音视频与数据的领先技术模块,他以灵活多样的设计与安排,为网络节点之间信息流通及各种音频/视频/控制设备的操作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2.
邹炜胜 《音响技术》2007,(12):9-10,18
着重介绍以太音响ES(EcherSound)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特性、以太音响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以太音响网络常用设备性能和以太网协议。同时也介绍一些法国Digigram公司使用的测试设备和以太音响设备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脑电信号的熵分析,进行了情感识别研究,并根据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多重分形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排列熵与多重分形指数相结合的情感脑电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采用排列熵、Hurst指数、质量指数和奇异谱宽度相结合,实现情感脑电的特征提取,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情感识别。结果显示,该算法两两情感识别,测试集最高正确率达到92.8%,除去激动对可怕外,正确率均在80%以上;与单独使用排列熵和分形指数特征的方法相比,最高正确率分别提高41.9%和31.2%。进一步分析了对积极和消极两类情感状态的识别效果,测试集平均正确率为78.3%,比排列熵与多重分形特征,测试集正确率分别提高了26.7%和1.6%。结果表明,基于排列熵与多重分形指数相结合的特征提取算法,能够充分挖掘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与多重分形特征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脑电特征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4.
调音台分析     
梁华 《音响技术》2006,(4):37-39
初学者刚接触调音台觉得很复杂,面对繁多的控制钮(多达上百个)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抓住它的基本规律,掌握调音台并不难。笔者认为,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调音台,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弄懂并掌握调音台的系统方框图,这是掌握调音台的首要关键。每台调音台的说明书中一般都提供系统图。②结合系统方框图,掌握调音台面板上旋钮和控制键的排列规律与功能。③结合系统图搞清调音台上各输入输出接口(插口)的作用与接法,从而明确系统的接线,并要弄清系统各级电平图。④掌握调音的一般规律与技巧。下面分析一下调音台系统构成的一般规律。从…  相似文献   

15.
邹炜胜 《音响技术》2009,(12):4-5,10
简要地介绍音频矩阵控制器N8000的结构以及这种设备在多功能厅里与其他音响设备的连接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专业音响节目优化机DP600是一种创新的、使用灵活的音响管理系统,能提供世界一流的智能化音响基本文档的声音响度分析和响度校正,与当今使用的诸多广播专业音响、视频点播VOD媒介文档格式兼容,也是一套工作流程管理工具,可以进行编码、解码和自动译码的选择,在支持的文档格式中可使操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以太音响网络中常用的音响管理器(音响管理程序器)软件可以管理多区域(按英文字母顺序A—Z编排)音响装置。对于利用传统铺设的缆线或以太网络所构建的音响系统,安排播放列表,管理音频数据(库),处理信号流程;并借助其遥控功能,通过传输控制/网际协议(TCP/IP)实现每个地方的音频管理,完成各项监控任务。  相似文献   

18.
罗振中 《安装》2015,(2):59-61,64
采用UF(超滤技术)、R0(反渗透技术)和EDI(电渗析技术)复合工艺对污水处理末端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本文从中水回用项目的施工总承包角度对该复合工艺的试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证明该复合工艺满足行业以及业主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鲍庆煌  李俊  袁英杰  白扬  叶兵 《材料导报》2023,(S1):529-535
塑料阻燃复合材料的发展对于扩大塑料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聚氨酯泡沫(PUF)、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作为典型通用塑料,被应用于众多领域。然而,这三种塑料的内在结构和自身性质使其表现出热稳定性差、易燃烧和燃烧释放CO等毒气的特性,严重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范围。添加阻燃剂改性而形成复合塑料是目前改善塑料阻燃性能的常用方法。本文分析了阻燃塑料的性能表征和原理,同时基于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回顾了典型PUF、PP和PS阻燃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阻燃剂组织及其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阻燃剂的制备技术。此外,结合塑料的阻燃应用需求和碳减排背景,梳理了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赵丽萍  蔡青  郭正虹 《复合材料学报》2019,36(10):2259-2265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苯基膦酸铈(CeHPP)与十溴二苯醚(DBDPO)复配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GF/PET)复合材料。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测试研究了DBDPO-CeHPP对GF/PET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及微型锥形量热(MCC)测试表征DBDPO-CeHPP-GF/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使用SEM对DBDPO-CeHPP-GF/PET复合材料的残炭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DBDPO与CeHPP复配后对DBDPO-CeHPP-GF/PET体系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GF/PET复合材料与DBDPO和CeHPP质量比为91:6:3时,DBDPO-CeHPP-GF/PET复合材料的LOI高达29.5%,可以通过UL-94 V-0级。在MCC测试中,与纯GF/PET复合材料相比,该配比的DBDPO-CeHPP-GF/PET复合材料总热释放(THR)、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及热熔(HRC)分别下降了10.2%、13.1%和12.8%。结合残炭形貌的测试结果,对DBDPO-CeHPP-GF/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机制进行了适当的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