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现代混凝土结构环境模拟试验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试验室人工模拟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早期特性、裂缝控制及耐久性的试验,需对混凝土结构环境模拟试验室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环境模拟技术在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认为建设混凝土环境试验室是可行的。通过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模拟、试验设计、耦合环境的实现以及特种设备仪器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提出大型多功能自动控制混凝土环境试验室的建设方案,合理确定试验室的布局、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并探讨了人工气候环境试验室设备、仪器的优化配置,为下一步混凝土耐久性、裂缝控制的环境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自带冷源的汽车发动机试验室进气空调机组的计算选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机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在设定范围内(24~27℃送风温度,45%~70%相对湿度)运行时,其送风状态和调节时间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军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263-263,276,289
通过试验室的水泥对比试验进行试验室内和试验室间的一致性实际统计值K的分析,客观反映试验过程的影响因素,针对参加奉次比对试验的试验室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空间对接试验系统的地面高低温环境模拟,建立了基于对接试验台不规则空间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CFD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不同高低温送风工况下的温场和流场均匀性,对不同的送风工况进行了最优化选择.在结构和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温场及流场的最主要因素包括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针对不同的流量和温差进行模拟分析和最优化选择,并对低温工况结合实际传热作进一步比较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送风速度为10 m/s时不规则空间的温场和流场均匀性最优,模拟温度均匀度可控制在2K以内,压力在±5 Pa之间,与实际传热计算比较显示模型可很好地保证试验真实性,满足该不规则空间的温场和流场均匀性要求和试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子机柜专用空调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送风温度对专用空调机的影响,得出了送风温度对专用空调机各重要工作参数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某专用空调机设定不同的送风温度,分别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影响规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室运用检测手段,对材料断裂分析作出的试验结果,进行真实全面的科学认证。  相似文献   

7.
陈言桂 《制冷》2010,29(2):34-38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和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对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层拱顶送风的气流组织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在给定3种送风量、2种送风方式和3种排风比例的送排风条件下,结合相关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发电层气流组织最佳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试验质量,提高试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试验室三大系统,即温度监控系统、试验机杠杆自动调平系统,和试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为蠕变试验室的远程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制冷》2017,(4)
地铁列车内送风是否均匀直接影响着车内乘客的舒适性,合理的送风道结构是保证送风均匀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列车空调送风道的均匀送风原理出发,对现有地铁列车上4种常见均匀送风风道的送风形式做了介绍,分析了各种风道的结构特点、影响各种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的因素以及使用受到限制的原因。并对现有车辆的风道优化方案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以后对风道进行设计优化的方向。最后用fluent对比了条缝式静压送风主风道的两种送风方式的送风均匀性,发现主风道采用孔口送风的送风均匀性优于连续条缝。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试验质量,提高试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试验室三大系统,即温度监控系统,试验机杠杆自动调平系统和试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为蠕变试验室的远程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在低气压环境下试验空间内温度场均匀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分布式送风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及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送风方式下低气压试验舱内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下降;增加试验舱内壁辐射换热、提高流场风速,均可以提高试验舱内的温度均匀性;同样环境压力下,采用双侧送风方式比单侧送风方式的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更好,但平均风速较高。在进行高度-温度试验舱设计时,需根据不同的试验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具有冷却壁面的下送风系统中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在一定热源强度和送风条件下,因冷却壁面导致的下降流的空气温度场和气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冷却壁面温度越低,下降流越剧烈,产生的范围就越大;由于下降流破坏了室内气流组织,从而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王锋  林豹  李晓云 《制冷》2011,30(3):53-58
通过运用FLUENT软件模拟夏季影剧院舞台上送上回形式下,三种不同送风方式下的舞台气流组织,通过对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的比较,得出了最优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夏季工况5.5 m和8.2 m送风口高度及3种不同送风量下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等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送风口高度增大时,分层高度增大导致空调冷负荷增加。在相同送风量下,送风口高度对室内工作区内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送风口高度越高室内风速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5.
夏季办公室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和分析在夏季使用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来制冷的办公室室内的气流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其物理和数学模型,应用CFD方法对办公室空调房间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Fluent软件来进行数值解算,给出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状况。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的速度矢量图和温度等值线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室内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和人员所处不同区域的热舒适性,并以此来指导办公室内空调通风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某深埋维护结构空调房间的夏季工况为例,对现有送回风方式的气流组织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种改进方案。研究表明,应适当减小送风速度和提高送风温度。但两种改进方案都存在左右分层的现象,在同样的设计温度下,方案二可以提高送风温度,进而可以减少空调冷负荷,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厢内温度场是保证冷藏车运输货物品质、节能降耗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厢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本文提出了单温区冷藏车的梯级送风模式。无梯级送风时,冷风在车厢内形成整体环流,流动方向较为集中,不利于整体降温;有梯级送风时,车厢顶部增加了风机,冷风速度得以提高,且流动方向更加分散,有利于提高整体降温速度和温度场均匀性。建立了冷藏车厢的仿真模型,利用CFD研究梯级送风对空仓时冷藏车厢内温度场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射流区平均温度、车厢内整体平均温度、温度场不均匀系数和温度极差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验中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梯级送风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冷藏车厢内的射流区平均温度、整体平均温度、温度场不均匀系数,减小温度极差,提高降温速度;在射流区,梯级送风的影响最为显著,该处的降温幅度和降温速度都有明显优化;在车厢尾部近地面的拐角处,梯级送风的降温效果虽不明显,但降温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8.
某些室内环境因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造成外围护结构尤其是玻璃幕墙内表面结露。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湿室内围护结构表面结露进行分析,发现空调送风口与幕墙之间的距离与送风口的出风角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风口与玻璃幕墙间距在0.2~1.1 m,出风角度在30°~45°时,基本可避免玻璃幕墙上出现大面积结露;出风角度为16°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大,越有利于避免外围护结构结露;出风角度大于45°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小,结露区域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19.
将建筑的冷负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负荷采用不同的送风方式进行控制,一方面利用置换通风向工作区域进行送风,另一方面采用下送上回式吹吸式通风消除围护结构负荷。采用CFD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对其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工作环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RNG k-ε模型对4种侧送风方式下的空调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对室内污染物衰减结果及污染物浓度场进行分析,并通过示踪气体衰减方法计算室内通风效率.结果表明当送回风口位于同侧且在同一垂直面上时室内空气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