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试验房间(会议室)在常规空调系统下的温度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会议室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竖直方向温差可达5.2~7.9℃。为改善温度分层现象,建立会议室温度分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比较顶送风、侧送风和双温度分层送风3种送风方式对室内温度分布与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室内温度分布角度分析,3种方案均可以满足房间温度和湿度要求,其中双温度分层送风方式温度梯度最小,1.1 m处横截面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舒适性角度分析,侧送风方式和双温度分层送风方式均可以满足要求,但侧送风方式热舒适性略优,不满意率最低。综合温度分布与热舒适性,侧送风方式效果最佳,顶送风方式次之,双温度分层送风方式可有效改善房间的垂直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式通风这一新型空调通风方式,以某一典型的空调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送风温差下办公室冬季室内环境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探索性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满足规范规定的送风温差的前提下,大温差送风可以提高人体活动区的温度,降低人体活动区的风速,热舒适性更高。实验研究工作为层式通风在其他相同或类似房间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某数据中心机房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的降温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irpak搭建了该机房的模型,研究机房内的温度分布特性及空调降温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封闭冷通道及热通道平均温度均低于设计预期21±1℃和32±1℃,整体平均温度28.5℃,该空调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4.
下送风通风空调房间通风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下送风通风空调房间的通风特性,下送风通风空调房间的通风效果及房间热分布特性一般是通过房间通风效率(或能量利用系数)ET来衡量的,因此选定通风效率ET做为实验指标,研究了送风口型式、送风速度、送风温度、热源发热量等通风特性参数对下送风通风空调房间通风特性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大小,并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通风效率ET与送风口型式、送风速度、送风温度、热源发热量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目前串联风机动力型VAV末端的现状及技术功能,提出了保持VAV末端送风参数的相对稳定的功能改进方案,此方案有益于空调节能、改善空气品质和提高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利用排风潜能的全新风液体除湿空调装置,描述了系统原理及流程;该系统通过回收排风潜能,降低系统中直接蒸发喷淋水的温度,使除湿处理后的空调送风得到降温加湿,达到空调房间所要求的送风温度。同时,空调排风的利用,降低了再生空气介质的温度和含湿量,提高了再生溶液的浓度;针对上海夏季气候特点,对系统的节能性能做了分析,并指出该系统在节能和低品位能源利用上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野  葛天舒 《制冷学报》2018,39(5):59-66
传统热泵空调采用能效极低的冷凝除湿,因此需要增强除湿能力,提高能效。本文基于表面涂覆吸附剂的除湿换热器,提出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湿热泵空调循环。建立了实验测试台,测试此新型循环在典型夏季工况下的送风含湿量、除湿量、送风温度及COP,并分析了关键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除湿热泵空调循环除湿效果良好,除湿量约为7.9 g/(kg干空气),且系统COP能达到5.2以上,新、回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送风温度和COP,新、回风含湿量的变化会影响送风温度、送风含湿量、除湿量及COP。  相似文献   

8.
采用k-ε三维湍流模型对安装电脑显示器风口(computer monitor panel,CMP)桌面式工位空调系统的一典型办公室工作区微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对3种送风速度下工作区及人体周围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人体吹风感(draught rating,DR)和预期不满意百分率(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PPD)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位空调室内温度呈现分区分布,工位送风效率高,可以实现总体节能,在合适的工位送风速度下,可以为办公人员提供较佳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传统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组合式空调机组露点送风或再热送风及温湿度耦合处理的缺点,本文提出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回风分开处理方案。基于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冷源侧定流量末端变流量),对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了选型,分析了各方案的节能性、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果表明: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回风分开处理,不需消耗再热量就可满足室内的温度、湿度,且可实现温度、湿度独立控制;各方案的最优顺序为方案1a、方案3、方案2、方案1b。  相似文献   

10.
杨志国 《制冷》1991,(2):44-44
一、概述在空调控制系统中,常需要对送风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温度调节工况全年基本上是一样的,即根据送风温度的变化调节蒸汽量。湿度调节全年分“冬”、“夏”两种工况,“冬”季根据送风湿度的变化对送风进行蒸汽喷雾加湿,“夏”季根据露点温度变化对送风进行降温去湿。下面对我厂感光科研大楼的空调冬、夏季工况转换控制系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对碰撞射流通风在定风量系统下的供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对不同送风口安装高度和送风温差下的室内温度场分布和热气流扩散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送风温差时,送风口高度越高,热气流扩散距离越短;同一送风口高度时,送风温差越小,热气流扩散距离越长,由温度分层引起的不舒适感就会减弱。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降低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应用于通信基站的送风温度,基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提出应用露点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直流式系统和应用露点间接-板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循环式系统。2011年8月1—10日,对福州地区应用这2种系统的一模拟通信基站进行测试,分析机组的降温效果、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及基站内温湿度分布,并对直流式系统和循环式系统的特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2台机组的送风温度大约在室外空气湿球温度±1℃之间波动,送风的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机组温降大约为室外空气干/湿球温度之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在低气压环境下试验空间内温度场均匀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分布式送风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及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送风方式下低气压试验舱内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下降;增加试验舱内壁辐射换热、提高流场风速,均可以提高试验舱内的温度均匀性;同样环境压力下,采用双侧送风方式比单侧送风方式的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更好,但平均风速较高。在进行高度-温度试验舱设计时,需根据不同的试验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厢内温度场是保证冷藏车运输货物品质、节能降耗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厢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本文提出了单温区冷藏车的梯级送风模式。无梯级送风时,冷风在车厢内形成整体环流,流动方向较为集中,不利于整体降温;有梯级送风时,车厢顶部增加了风机,冷风速度得以提高,且流动方向更加分散,有利于提高整体降温速度和温度场均匀性。建立了冷藏车厢的仿真模型,利用CFD研究梯级送风对空仓时冷藏车厢内温度场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射流区平均温度、车厢内整体平均温度、温度场不均匀系数和温度极差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验中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梯级送风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冷藏车厢内的射流区平均温度、整体平均温度、温度场不均匀系数,减小温度极差,提高降温速度;在射流区,梯级送风的影响最为显著,该处的降温幅度和降温速度都有明显优化;在车厢尾部近地面的拐角处,梯级送风的降温效果虽不明显,但降温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了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热时不同的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和热舒适性的影响情况。对不同送风速度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暖时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和热舒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置换通风与地板送风工作区温度梯度问题,基于两种送风系统的原理对比分析,对工作区内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热源点位置不同,置换通风温度曲线呈现出区域性变化特征,且随高度变化而具线性分布规律;地板送风温度曲线变化相对均匀且平缓.结合天津地区某电子厂房的热源特点,提出了热源局部控制与冷却地板(区域整体控制)两种热源控制方案.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在厂房空间允许的条件下,更宜采用地板送风结合冷却地板作为电子类厂房通风空调方案.  相似文献   

17.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由于较低的送风温度使送风系统在风管温升、风管得热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用公式计算了常规系统和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温升和风管得热.计算分析表明,在相同的保冷水平下,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温升大于常规系统(为常规系统的1.5倍以上),而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得热则近似等于常规系统(为常规系统的1.09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风电场、光伏发电站等工程的升压站,一般远离集中热源,冬季多采用“电暖气+热水器”的传统方案,能源利用效率低,增加了电能消耗,降低了项目收益。提出“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及余热”的供暖方案,为升压站提供了可靠的热源,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费用。升压站内电气设备间有大量的40℃左右的排风,可以作为空气源热泵的低温热源,解决了空气源热泵低温时效率低的弊病;空气源热泵生产出热水,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提高水温满足供暖要求;设置单独的蓄热水箱适应供暖负荷变化并解决一部分生活热水需求。以北京某风电场工程为例,阐述了这一系统的优缺点以及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表明,在最冷时该系统仍可以高效、稳定的运行,投资回收期短,为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夏季工况5.5 m和8.2 m送风口高度及3种不同送风量下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等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送风口高度增大时,分层高度增大导致空调冷负荷增加。在相同送风量下,送风口高度对室内工作区内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送风口高度越高室内风速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送风温度对实际车用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单级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设计的三种工况,在风量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温度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有效COPeff的概念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的条件下,提高送风温度可以提高系统的COP、有效COPeff以及带风机功耗的有效COPeff, b;在低冷负荷工况下,考虑系统风机功耗后的综合性能COPb存在最优值为3.819,即系统存在对应的最优送风温度,但当负荷增大至一定水平时,最优送风温度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