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而核素是指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似文献   

2.
离子风机(静电消除器)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 1.1静电的产生众所周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于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而电子的不平衡分布就能使物体带上静电。造成不平衡电了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相似文献   

3.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对于核子数大于4的轻核原子核,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优先组成α粒子,然后再相互或与剩余的质子和中予组成原子核;更确切地说轻核原子核由中子、质子和α粒子核组成。α粒子以整体和周围的质子、中子、Ⅸ粒子发生作用。根据轻核原予核质子-中子-α粒子结构可以绘制轻核原子核周期表,轻核原子核周期表揭示了轻核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轻核原子核的性质周期性是原子核结构周期性的外在表现。各个原子核结构不同决定了原子核的性质不同,结构相似的轻核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4.
氢是最简单的化学元素,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原子氢是宇宙空间中最多的元素,不过,那里漫无边际,平均密度为1个原子/米~3。地球上的氢也很多,但是,只在诸如水或双原子分子氢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普通教科书的观点是:原子氢不能作为中等密度的相对稳定(亚稳态)的气体而存在。我们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小组不久前研制了一种获得稳态原子氢气体的工艺。已在几次实验中获得成功,为物理世界提供了一种陌生的新物质。早在上个世纪就知道的获得原子氢的一个方法是对氢气通电。电流使分子分解成中性原子并产生紫红色辉光放电。让光按波长而展开的分光光谱仪显示它由许多被叫做谱线的离散的颜色组成。解释单个氢原子光发射谱线遇到的困难曾导致1920年量子力学的发展,第二  相似文献   

5.
《真空》1973,(5)
冷阴极溅射离子泵是获得超高真空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电子器件对超高真空环境洁净程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这种没有工作液蒸汽污染的冷阴极溅射离子泵用于真空排气比油扩散泵具有突出的优点。我们在试制行波管排气台时,研制了400升/秒离子系,现将研制情况简介如下。 (一)冷阴极溅射离子泵的工作原理 在了解冷阴极溅射离子泵前,先谈一谈有关气体离子电离以及离子泵的必要概念。我们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正负电荷平衡抵消呈中性状态。这些绕核运动的电子,处在距原子核距离不同…  相似文献   

6.
应用DNA模版自组装CdS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具有双螺旋补偿结构,DNA分子作为智能模版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棒状或管状类的纳米结构.本文报道了应用DNA双螺旋模版将CdS纳米粒子自组装为CdS纳米线.制备的CdS纳米线由几根纳米线紧密缠绕在一起,也呈螺旋形结构,该结构在无机材料中是很少见的.该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归功于CdS纳米粒子和DNA分子间的强烈静电互作用,由于含自由基的CdS纳米粒子带负电荷,而氨基的DNA核酸根带正电荷.研究结果表明应用DNA模版制备纳米线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技术和方法.同时,DNA模版法也为从底上制备纳米级的材料和物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何本桥  李亭亭  张桐阳  沈大娲 《功能材料》2012,43(12):1637-1639,1642
长效缓蚀材料对于铁质文物的长期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在带负电荷的SiO2胶粒表面交替组装上了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PEI)层,带负电荷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层,以及带正电荷的缓蚀活性成分苯并三氮唑(BTA)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纳米缓蚀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组装过程的进行,胶体粒子尺寸依次增大,颗粒表面zeta电位出现负正交替变化,表面元素化学环境也随之改变,氮原子的结合能随静电作用的增强向高位移动.缓蚀剂的负载量可通过多层组装方式提高,BTA单层负载量可达到35.4mg/g SiO2.  相似文献   

8.
刘先曙 《材料导报》1991,(12):29-30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1年4月27日消息,新泽西州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Art Hebard及其同事发现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英式足球形状”的分子在掺杂少量钾原子后,当温度降到18K时,可以变成超导体。在以前的一些实验中,他们就发现掺杂钾的C_(60)分子在和空气隔离时,可以导电。一般情况下,C_(60)分子并不导电,因为它们的全部电子都牢牢地束缚在原子周围,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 STM)研究了室温条件下沉积在Si(111)7×7重构表面不同覆盖度的Ag粒子.实验结果表明,低覆盖度时的Ag粒子主要有A、B两种类型,其中A型Ag粒子呈环状结构,最小的A型Ag粒子由3个Ag原子组成;而B型Ag粒子则是由两层Ag原子构成.高覆盖度时Ag粒子的生长过程为层岛混合生长(Stranski-Krastanov)模式.本文还研究了不同蒸发速率对Ag原子成核的影响,发现在高蒸发速率条件下Ag原子在Si(111)7×7重构表面更容易成核.  相似文献   

10.
当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时,其粒子的两端会对称地伸出闭合性磁力线圈,这种磁力线圈就是磁场。作为特例,当电荷旋转时,负电荷的磁场在电子内部,正电荷的磁场是多层壳形的闭合性磁场。以此解释由磁场引起的所有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也由此否定"磁荷"、"磁单极"、"反物质"的存在,正确地解释回旋加速器中带电粒子的迟到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材料进展》2011,30(12):51
最近,美国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化学家合成出一种能捕获纳米离子的微小分子笼,可用于提纯纳米材料。分子笼由微小的有机分子管道组成。这种名为"瓶刷分子"的有机分子内部用特殊方法做成中空,并使其内壁带上负电荷以选择性地吞掉那些带正电的粒子。分子笼还能做成不同大小,以捕捉不同大小的分子猎物。  相似文献   

12.
带电荷的原子核旋转产生了磁场,该磁场为闭合的多层次的壳形磁场,其起点都在原子核上,电子就在这些壳形磁场中作园周运动,这就是简单的磁层原子模型。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异常繁杂,模型却能导出这些繁杂的性质,这是否就是原子的本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陈大舟 《中国计量》2006,(12):47-48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论。后来他又发现倍比定律,即两个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定量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其重量成简单整数比;他用氢作为比较标准,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说。他指出分子由原子组成,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原子论和分子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原子-分子论,其主要含义是原子是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变化,因此,在研究化学反应时,原子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数据。尽管直接测…  相似文献   

14.
李树松 《硅谷》2008,(18):11-13
在总结纷乱复杂的粒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简单而有序的"原子核磁环模型"假说,提示人们从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原子核的真相,从而引出对自然物理现象及理论实质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单分散Fe3O4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其自组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永华  张玲  古宏晨 《功能材料》2007,38(1):119-122
采用高温有机前驱体分解法,以Fe(acac)3为前驱体制备出单分散性较好的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6.4±0.90)nm.利用TEM、XRD、HPPS、FTIR等手段对粒子的形貌及性质进行了研究,证实得到的是Fe3O4单晶,粒子表层的铁原子通过共价键和油酸分子中-COO的两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自组装过程的初步研究表明随磁性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粒子排布逐渐由零星的无规排列变为规整的单层和多层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6.
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地测量了样品中几个纳米范围内的Sb原子深度分布.所得结果表明,300℃以下是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晶体中生长Sb原子δ掺杂结构的合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计量》2021,(4):92-92
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和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团队为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展示了原子核分裂而产生的碎片如何获得角动量。研究人员近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核裂变中角动量的产生》。研究小组在法国奥赛IJC实验室ALTO粒子加速器设施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8.
《纳米科技》2006,3(6):36-36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设计了一种带正电荷的缩氨酸,并将这种缩氨酸与直径约9纳米的球状硅粒子溶液混合。当缩氨酸从溶液中释放出来处于游离状态时,它不具备任何结构,但当缩氨酸与带负电荷的硅粒子相碰撞并发生化合反应时,缩氨酸呈现出螺旋状结构,最终形成一种硅粒子与功能性蛋白质的化合物。当科学家给缩氨酸添加氨基酸时,这种化合物会呈现出催化剂的特性,其功能类似细胞中酶的功能。科学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可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识别有机分子和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催化等。此外,这一成果还有助于人们认识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Plasma)是其分子不断分解为离子和电子,共产生紫外辐射及可见光[产生典型的等离子体辉光(Plasmaglow)]的一种气体。这种分解在非常高的温度和电磁场的影响下发生。等离子体易承受低的气体压力,因为电子从电磁场获得的能量,比因气体中原子和分子碰撞失去的能量多。如果塑料制件放在等离子体中,则等离子体的辐射和获得能量的粒子,使制件的表面产生游离基,某些游离基与气体分子反应,因而改变聚合物表面的特性而不改变其本体性能。虽然等离子体中带电荷的粒子接受了电磁场的能量,并在碰撞过程中释放动能,但未带电荷的粒…  相似文献   

20.
《现代材料动态》2005,(3):25-25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同时聚焦离子束(通常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电子束的新系统,将离子束技术的运用范围和效率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聚焦的离子束在半导体行业有着重要作用,可用来切割纳米级结构,对光刻技术中的屏蔽板进行修补,分离和分析集成电路的各个元件,激活由特殊原子组成的材料,使其具有导电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