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酸与亚硝酸二环己胺气相缓蚀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齐勇 《材料保护》2002,35(8):44-45
通过在植酸中加入氨水后不同pH值的气相缓蚀试验和在不同涂布量时的腐蚀失重试验,确定植酸作为气相防锈纸缓蚀剂使用时的最佳pH值为9左右,涂布量为20-30g/m^2。以亚硝酸二环己胺为参照,通过密闭空间挥发减量试验、气相快速甄别试验和湿热试验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酸对黑色金属、镀锡钢板、镀锌钢板等缓蚀性能良好,优于亚硝酸二环己胺,但涂布量过高或过低时,容易引起过腐蚀,是危险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2.
气相防锈膜有效寿命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失重法测定了气相防锈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率,建立了挥发率与挥发温度、挥发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依据此模型可预测该类气相防锈膜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有效寿命.  相似文献   

3.
VCI气相防锈包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VCI气相缓蚀机理、缓蚀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VCI气相防锈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其对各种金属的适用性;VCI气相防锈包装法的使用条件,最后讨论了VCI气相防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气相防锈纸具有防锈期短、强度低、易破裂、不防潮、不耐水等缺点.作者研制的新型气相防锈纸,不仅防锈期长,还提高了纸的柔韧性能和强度,另外还防潮、防水等.通过静态纸上不接触法进行了防锈试验,结果表明该防锈纸防锈效果良好,能够对所包装的金属产品进行长期的防锈.  相似文献   

5.
姜锐  谭振洲  徐欣轶 《包装工程》2022,43(9):270-274
目的 介绍气相防锈热收缩包装技术,并应用该技术解决大型核电金属设备在三年期封存过程中的锈蚀问题。方法 以气相防锈热收缩薄膜为核心的组合封存技术对大型核电设备进行三年期的封存防锈,并对气相防锈热收缩包装技术在现场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现场应用效果验证,采用气相防锈热收缩包装技术进行三年期组合封存的核电设备未发生锈蚀,核电金属设备表面与三年前无明显差别,光洁如新,防锈效果优异。结论 气相防锈热收缩包装技术是实现大型核电金属设备在库房内三年期封存防锈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工艺简单、防锈材料易去除。  相似文献   

6.
HJ-20-2气相防锈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HJ-20-2气相防锈剂的溶解度、熔点、堆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能。以亚硝酸二环剂胺为对比参照物,通过气相防锈甄别试验、气相防锈能力试验、封存试验评价了HJ-20-2气相防锈剂的作用性能,采用密闭空间挥发减量试验考察了其气相挥发能力。采用模拟大气腐蚀状态的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其防锈机理,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对碳钢性能优良的阴极作用型气相防锈剂,对铜等有色金属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气相防锈包装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气相防锈包装技术的防锈机理和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气相防锈材料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最后,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林勇 《上海包装》1989,(4):10-11
气相防锈纸是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共同确定“七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我厂是生产气相防锈纸的专业工厂,主要产品有气相防锈系列及苯钾酸钠防锈纸。气相防锈主要特点:能减缓金属大气腐蚀的物质称为大气缓蚀剂,按缓蚀剂的作用性能不同,大  相似文献   

9.
黄颖为  曹磊  赵佳  刘琼  徐水芳 《包装工程》2010,31(1):51-53,78
通过研究气相缓蚀剂钨酸钠、乌洛托品与尿素3者之间的最佳配比关系,开发了一种新型无毒的环境友好型气相防锈纸。通过快速气相防锈甄别试验,与市售气相防锈纸作对比,结果表明该防锈纸防锈效果良好,能够对所包装的金属产品进行较长期的防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相防锈技术的弹药包装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决弹药的锈蚀问题,提高弹药的储存能力,在对气相防锈概念及机理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弹药自身特点,提出了气相防锈技术在弹药包装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复配缓蚀剂防银变色协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极化曲线测量和交流阻抗法对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A)、2-巯基苯并恶唑(MBO)和2-巯基苯并咪唑(MBI)以及复配缓蚀剂(PMM)在HSCH2COOH溶液中对银的缓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MM对银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表现出协同效应。AES和XPS研究结果表明,PMM在银表面上所形成的防变色膜比单组分缓蚀剂防变色膜致密且稳定,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银变色。  相似文献   

12.
磁控溅射镀银膜抗变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光荣  曾鹏  马骁 《材料保护》2005,38(7):39-42
银膜在大气中容易失光变色,严重影响其应用.研究其经过防变色处理后的抗变色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RSFM-4直流磁控溅射机在纯铜片上制备了银膜,用几种不同的防变色工艺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在SO2气体、H2S气体和Na2S溶液中进行银膜变色加速试验,并进行综合评级.试验结果表明:浸涂BTA保护剂的银膜能取得很好的抗SO2效果,浸涂DJB-823的银膜在H2S气氛里的保护能力非常突出;化学和电化学钝化方法均能提高银膜抗Na2S溶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单颖会  于锦  谭宏宇  王丽丽 《材料保护》2011,44(3):36-38,89,90
针对目前无氰镀银层外观差、附着力不良、镀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横向划痕法、直角阴极法、赫尔楷8点法、阴极极化曲线及称重法对无氰电镀银的基础液和含添加剂SGD-DY1(芳香醛、含硫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镀液进行了测试;用扫描电镜和XRD对镀层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盐雾试验、耐3.0mg/L H2S和0.1mol...  相似文献   

14.
防止银镀层变色常用4种方法,但存在许多问题,自组装单分子膜防止银镀层变色效果较好.为此,用不同浓度的月桂酰肌氨酸钠溶液,在银镀层表面形成了自组装单分子保护膜.(18±1)℃下,在溶解氧饱和的3.5%NaCl溶液中,应用电化学阻抗谱评估了单分子膜防止银镀层变色的性能,阐述了单分子膜在银镀层表面的形成和防变色机理.结果表明:月桂酰肌氨酸钠浓度为0.4 g/L,浸渍时间为5.0 min时,银镀层表面能形成致密性及保护性良好的膜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烟酸无氰脉冲镀银的工艺条件,分析比较了双脉冲、单脉冲及直流镀银层的沉积速率、外观质量、抗变色能力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脉冲镀银层的XRD衍射峰沿(220)面择优取向程度最强,获得的镀银层更加光亮、结晶细致,抗变色性能最好;直流、单脉冲、双脉冲镀层的银晶均为立方晶系.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基本性能,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纳米氧化铟制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R134a气体水合物蓄冷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R134a为工质,对温-压相图进行了校核,对水合物的生成和融解进行了观察,对正丁醇含量对水合物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确定R134a作为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拟了C-H-O和C-H-N体系的气相化学,构建了含氧和含氮气源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三元相图,探讨了加氧和加氮影响金刚石膜生长的途径.结果表明,甲基是金刚石生长主要的前驱基团,乙炔导致非金刚石碳沉积,原子氢刻蚀非金刚石碳.通过气相反应改变这些基团的浓度是加氧的一个重要作用途径,而加氮在改变这些基团浓度的同时,CN等含氮基团还强烈地参与了金刚石膜成核和生长的表面过程.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粉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杜仕国 《功能材料》1997,28(3):237-241
论述了近年来微粉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进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的原理,种类和特点,并指出了超微粉备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thermodynamic capacity of a species (C i)in a homogeneous phase is defined as (∂n i/∂μi P, T, n jwheren iis the total number of moles ofi per unit quantity of the system irrespective of the actual system chemistry andμ iis its chemical potential. Based on this definition, the thermodynamic capacity of oxygen in non-reactive and reactive gas mixtures and in binary and ternary liquid solutions has been computed. For reactive gas mixtures containing stable chemical species which do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dissociation such as CO + CO2, H2 + H2O and H2 + CO2, the capacity curves show a maximum at equimolar ratio and a minimum at higher oxygen potentials. If one of the chemical species partly dissociates as in the case of H2S in H2 + H2S mixtures or SO3 in SO2 + SO3 mixtures, capacity curves do not exhibit such maxima and minima, especially at high temperatures.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produce stable oxygen fugacities when the capacity has a low value, for example at compositions near the minimum. Oxygen capacities of non-ideal liquid solutions, Cu-O and Cu-O-Sn, and heterogeneous systems formed at saturation with the respective oxid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