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空间直线生成的双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二维直线生成的双步算法推广到三维空间,得到三维直线生成的双步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的三维直线生成算法相比,效率更高,精度较好,可用于三维图形图像的处理以及数控加工的空间直线插补。  相似文献   

2.
直线拟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管是平面直线拟合,还是空间直线拟合,直线拟合的应用范围都很广泛。文章对两种不同维度的直线拟合算法进行了综合介绍。其中空间直线拟合根据最佳平方逼近原理和最速下降法以及所给离散点的均值求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算法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该算法因为同时考虑了x、y、z不同方向的误差,所以准确度较高;同时因为采用了最速下降法,所以精确度可以任取,运算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
周燕红  范红 《微计算机信息》2012,(6):129-130,115
移动机器人的视觉导航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在直线信息丰富的室内环境中,对移动机器人导航采用基于Hough变换的直线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票据图像中的格线检测与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票据图像中手写体字符常常与格线交叠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图像灰度信息的格线检测与去除算法。利用字符和格线的边缘信息定位格线并检测字线的交点,然后根据笔画与格线的两种交叠方式(相割与相交)将格线上的像素划分为两个区域:保护区和擦除区,最后动态地选取填充色去除擦除区内的像素。该算法避免了二值化,对806张真实票据中的小写金额域的识别结果比较,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装置可使两部普通电话机组成直线通话系统。凡两处经常需要通话的,例开票处与仓库、门卫与保卫科、办公室与接待室等,都适合安装内部一对一直线电话。这种系统优点很多:如快速简便,一方提机,另一方铃声即响,马上通话;保密性强,因为线路不经过总机房,不会被接线员窃听;不用付电话费。但它不能用于打外线,实际使用时,只要接上两部话机,一部用于对讲,另一部用于打电话即可。一、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个基于直线链码理论的快速直线绘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线的绘制是计算机图形学及CAD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本文把用于模式识别方面的直线链码理论,应用于直线的绘制,即用该理论对最有效的直线绘制算法-Bresenham算法进行改进,使其有可能在主循环的一步中生成两个点,因而提高了直线的绘制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直线算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直线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从传统直线算法的另外一个角度对直线生成算法做出了新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算法中直线像素点的查找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查找最佳像素点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算法节点的查找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按段进行的,为了提高算法的性能,对算法进行了增量优化。文章最后对两种算法进行速度比较发现,本算法在速度上优于传统直线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度图像的表格框线去除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画与表格框线的交叠的现象在表格型文档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文档自动处理系统的性能.现有的去线算法大部分都是基于二值图像的,许多有用的局部信息已经丢失.提出了直接利用图像灰度信息的灰值线检测与去除算法.首先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检测直线以及字线的相交位置;然后通过对直线上相交点对的分析确定字线的交叠方式,并将这些方式归纳为穿透和未穿透两类简单的形式;最后将直线划分为保护区和擦除区两部分,保护区内的像素在去线过程中被保留,而擦除区内的像素则利用灰度形态学算法来擦除.在我国现行支票上的实验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张庆丰 《计算机工程》2006,32(11):18-21
证明了直线在最佳逼近中的与下逼近不同的一些性质。然后利用这些性质,提出了基于最佳逼近的以段为步长的直线算法。该算法和基于下逼近的以段为步长的算法相比,既保持了计算效率,又提高了计算精度。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效率优于Brensenham、双步、三步、四步等直线算法。图形设备的硬件层实现该算法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庆丰  张艳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8):266-268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直线逼近方法——类最佳逼近,基于这种逼近方法,斜率的直线和斜率为的直线具有互补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双步直线方法,该算法揭示了直线计算的互补性,理论简单,精度达到最好。文章最后比较了该算法和传统的Brensenham算法,指出新算法大幅改善了Bresenham算法的计算能力。该算法对于硬件实现将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分辨率SAR图像机场提取问题,设计了以尺度变换、边缘检测、短线提取、短线连接、平行线提取和验证识别等流程的机场提取方案,并针对机场跑道特点在短线提取和短线连接两个关键步骤上提出了新的算法。直线提取利用了边缘线的结构特征,将边缘曲线看成三种线基元的组合,能从边缘图像中快速拟合出短直线。短线连接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搜索的直线连接方法,将短直线连接问题转化为在模板参数空间里搜索峰值的问题。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快速可行。  相似文献   

12.
邓宝松  高宇  杨冰  吴玲达 《计算机工程》2006,32(13):198-199,202
提出了一种从图像中精确提取直线特征并定位其端点和方向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边缘跟踪算法的局部性。算法首先跟踪边缘点,递归分割成离散直线段,然后从全局角度合并这些离散的直线段,最后给出了两种鲁棒的直线拟合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适用于较广范围的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直线特征匹配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学习的直线特征描述方法。构建用于网络学习的大规模直线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约20.8万对匹配直线对,每条直线用其周围的局部图像块表征。将图像块输入CNN,利用HardNet网络结构提取特征,使用三元组损失函数进行训练,输出强鲁棒性的直线特征描述子。实验结果表明,与手工设计的描述子MSLD和IOCD相比,该描述子在视角、模糊、尺度和旋转变化下均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在图像拼接应用中同样表现出良好的描述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增量式直线光栅尺位移传感器、方波四倍频及鉴向电路、热电偶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华ADAM4000系列工控I/O模块、PCI-1780多通道计数卡以及力控组态软件构建了直线电机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出直线电机的位移、拉力和推力及其绕组的多点温度值。文中对该检测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增量式直线光栅尺位移传感器、方波四倍频及鉴向电路、热电偶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华ADAM4000系列工控I/O模块、PCI-1780多通道计数卡以及力控组态软件构建了直线电机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出直线电机的位移、拉力和推力及其绕组的多点温度值。文中对该检测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图像主特征直线的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线特征的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主特征直线是图像中最显著而且被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些直线。本文提出了从图像中自动检测主特征直线的算法。首先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分析得到图像的特征边缘,然后用短线段逼近这些边缘像素,接着用动态聚类算法对这些线段进行聚类,并用直线拟合聚类中的线段得到所有可能存在的直线,最后根据直线有效性度量找到其中有效性最高的直线就是主特征直线。最后本文给出了主特征直线在图像自动修复和自动美学构图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准确提取直线在图象处理和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许多直线提取方法提取的直线存在断裂和欠连接的缺陷,本文提出用直线的相似性解决断裂问题,用直线交点和图象角点的位置关系解决欠连接问题.通过对大量各类型的图象进行实验,本方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能较完整的提取出直线.比起传统方法,具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有效解决Hough变换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夹角的直线提取算法.该算法直接在图像空间提取直线,通过判断图像中任意三点形成的直线夹角,获得一条可能的直线,然后再在数据空间中进一步判定这条直线的真实性.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直线检出率、检测精度和运行速度,与具有类似检出率的算法相比虚假直线数较少,综合性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均值-标准差描述子与直线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通过直线描述子来进行自动直线匹配的思想.直线描述子的建立分为以下3个主要步骤:首先为直线定义平行邻域并将该邻域分解为一系列平行线,其次通过选择图像特征建立直线描述矩阵,最后通过计算描述矩阵列向量的均值和标准差获得直线描述子.基于不同的图像特征(灰度、梯度和梯度幅值),提出3个具有平移、旋转和线性光照不变性的直线描述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直线描述子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直线电机次级板定位问题,设计了一套自动定位装置,试验表明:这套自动定位装置动作灵敏可靠,为常闭式直线电机挡车装置的可靠运转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