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11事件让用户对数据存储有了新的、更严肃的认识。尤其对于关键数据来说,仅仅备份、存储它们已经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用户需要的是更高安全级别的容灾系统。 近日,在惠普举办的“数据高枕无忧,业务永续运行”容灾研讨会上,惠普着重就存储理念与用户进行了广泛的沟通。惠普在会议期间重点剖析的六个容灾成功案例(辽宁联通远程容灾系统、湖南建行应用系统灾难备份体系、上海在线计费系统灾难备份体系、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移动计费计算中心3000公里容灾系统、江西移动、大连电信容灾方案)从不同侧面突出了惠普在容灾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实施的能力。借次机会,记者与惠普存储产品部产品市场经理唐竹芸女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容灾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本地存储服务器上的数据变化,并将变化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远程灾备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通过将远程备份数据写回到本地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灾难恢复,生产服务器的容灾数据存储于本地存储服务器中,通过iSCSI技术访问。该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同步与恢复策略,并提供了图形化Web配置管理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发展,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校园的容灾系统可以在灾难事故中有效地保护其数据资源和服务的连续性。在介绍数字化校园存储备份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主要的灾难备份技术及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本校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容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安全和容灾保护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介绍了CDP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模式和技术优势,并针对本地备份系统和远程容灾系统,提出了基于CDP技术的容灾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数据级容灾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块存储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将本地服务器上的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远程数据库中,当发生灾难时,利用多种恢复策略手段,实现数据恢复,并通过一致性检测手段确保主备数据的一致完整性,实现了一个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备份及恢复服务的容灾平台。  相似文献   

6.
远程容灾系统设计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据信息越来越成为核心资源和社会对数据存储安全的迫切需求,以及网络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容灾系统成为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对容灾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实现优化,而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如何将这些容灾技术整合起来组成有机的远程容灾系统,以及对远程容灾系统进行评价和设计优化,则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持。文章提出了远程容灾系统统一结构框架,并对系统的组成,主要设计空间和设计参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进而给出了远程容灾系统形式化模型RDS,分析了系统的组成、设计参数、设计目标及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远程容灾系统中备份数据的存储依赖数据源的结构特征和备份中心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提出一种远程备份数据存储方法。通过数据封装、存储空间动态分配等技术实现多备份任务的备份数据在共享的存储空间内存储,备份中心与备份数据源的存储结构无关。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能提供较好的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8.
容灾系统中多任务的备份数据并发存储时,现有的磁盘镜像存储方法导致备份中心大量存储空间闲置和磁盘频繁寻址,造成存储I/O性能低下的现状,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位图的空间动态管理、空间映射、数据封装等技术,实现多任务远程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空间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存储效率,而且节约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所产生的医疗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数据安全成为了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一个统一、高效、安全可靠的存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医疗数据存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化的容灾备份设计理念,通过采用虚拟化和块级数据同步引擎等先进技术,建立了无中断、零数据丢失的层次化容灾备份管理系统。通过建设虚拟化容灾备份系统,信息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业务连续性保护。结论:基于虚拟化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了医疗数据的远程实时备份、信息系统的无中断运行及数据零丢失,保障了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灾难备份系统安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安全的灾难备份系统,使用差错校验、安全传输和加密存储,保障了备份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完全同步完成后,通过卷过滤驱动实时监控磁盘数据变化,采用高速缓存存储捕获到的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程备份中心。该方法实现了数据的高效、实时、异地备份,同时兼顾了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云存储服务,作为云计算的衍生产物,目的是为网络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节约存储成本和系统资源,提供一个完善的备份、容灾的数据中心,并能够保证数据安全性、容错性.现阶段云灾备模型局限于有限的网络位置,使用虚拟化技术,依托本地服务器实现,与传统云灾备模型不同,介绍了一种基于DHT的云灾备模型,可适用于广域网的、普适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最后,在本地云计算集群中对该方案进行模拟,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数据中心越来越依靠存储系统来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存放、关键数据保护、高效备份和归档,以及搭建容灾系统提供业务连续性保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将有助于建立与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相适应的存储系统,以解决当前业务系统快速增长、种类繁多、存储孤岛以及业务连续性等所带来的问题。文章以中国疾控中心为例,对业务系统所需存储资源进行梳理,阐述了基于SAN的存储整合体系、虚拟化存储体系、容灾备份系统以及云存储平台等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探讨,期望为公共卫生行业的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规划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容灾系统后台存储采用灾备中心直接磁盘存储的方法,该方法存在集中存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存储数据易损坏、存储能力无法在线扩展以及随着磁盘容量的增大存储性能会不断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支持集群存储的容灾系统。通过在容灾系统后台部署GlusterFS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和副本化存储,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存储性能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实现了IPSAN和FCSAN的融合存储控制器,支持存储协议交换和存储虚拟化功能,实现异构应用服务器对异构存储资源的透明访问.设计并实现了融合式存储容灾原型系统.通过对存储容灾系统原型的测试,验证了基于融合存储控制器构建存储容灾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中首先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存在IP SAN和FC SAN的应用带来的管理需求。为建立快速高效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使保障检验检疫工作正常,针对应用不同存储系统的特点,探索一种可以融合多种不同存储的容灾技术,提出并浅析了在可兼容FC及IP存储(包括iSCSI和NAS)的网络存储基础架构上,研究融合存储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并利用系统原型完成融合存储数据容灾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布式系统保证银行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通过分布在各地的服务器,保证当灾难发生后恢复的自动化。通过数据中心网络整合、数据中心应用智能、数据中心虚拟化、数据存储和灾难恢复策略提高了银行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共享式灾备中心作为容灾备份的关键因素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它也面临着多用户数据的共享存储、集中存储中数据的安全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共享式灾备中心,通过建立海量缓存和数据的加密存储,既有利于灾备中心工作效率的提升,又保障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经实验证明,灾备中心磁盘IO的写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数据的加密基本不影响灾备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Disaster recovery (DR) techniques ensure the data safety and service continuity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and human-made disasters by constructing a high reliable storage system. Traditional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s are structure-dependent. It is hard to share the DR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DR systems, which made it expensive. We present a structure-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theo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n this paper. By backup the whole system but not just the data, the goal of device and application-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has been achieved. We further present a parallel recovery model and an on demand data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Som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prototype recovery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methods independent from specific devices or applications, the cost of disaster recovery infrastructure can be essentially reduced by resource shar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time has also been greatly shortened with little service degradatio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7CB31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