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菲 《网友世界》2012,(17):48-50
一般而言,勤工助学涵盖两种含义:一是泛指学生以劳务赚取金钱的行为,二是特指作为高校资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资助手段。随着当前高校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已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霞 《网友世界》2014,(17):238-239
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缓减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各高校贫困生比例高达20%以上,仅靠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形式的帮扶效果毕竟有限,更何况在这些资助过程中出现评定的不公平、不透明性更使得一些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切实的关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如果能够得到推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缓减生活压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3.
谈伙荣  陈海宇 《现代计算机》2023,(16):109-112+117
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实践经验。为了提高勤工助学活动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设计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提供岗位发布、报名管理、签到、工时工资管理等功能,满足学生、发布者和管理员的需求,为其提供一个一站式管理平台。通过实现用户友好的界面、响应式设计和强大的后端服务,系统旨在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勤工俭学学生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高校勤工助学网站。采用ASP作为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建立一个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招聘求职等信息的发布网站,主要包括兼职须知、发布招聘、求职中心、勤工风采、勤工通告中心等模块。学生可以网上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校内外单位可以在网上发布勤工助学招聘信息,方便了学生求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大学院校当中,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做法由来已久,图书馆作为一个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场所,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贫困学生通过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收入,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在移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时代下,对于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工作应该要更加信息化、系统化、高效化.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图书馆的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能够真正起到帮助贫困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高校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改革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机制、创新育人模式,要求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知识储备丰富、综合素养全面。新形势下,高校传统育人模式面临新挑战。为弥补现代大学以学科和专业为重心培养学生的缺陷,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育人体系新格局,构建多元化育人模式成为必由之路,书院制背景下的“社区协同式”育人模式或成为我国高校对现有传统育人模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李小玮 《网友世界》2012,(22):60-61
近年来,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金额由原先的每生2000元,上调至每生3000元。随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量逐渐增多,贫困生资助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贫困生资格认定机制不够完善、受助学生的管理欠缺以及对其思想教育引导不够等。就资助工作的育人效能,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认定机制,加强对贫困生的动态管理;培养他们“自救”能力,提高参与竞争的综合实力以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诚实守信,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的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各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课程中的渗透,“计算机基础”课程日渐完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五个方面将思政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力争通过全方位育人,促进课程建设与育人工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部分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采用手工方式造成的任务繁琐和效率低下问题,采用SQL Server和C#设计开发了一个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主管和管理员三种用户的不同需求,帮助勤工助学部门提高工作效益,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该文主要对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和系统特色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该系统有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试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目标,分析育人工作在时间维度上的可持续、在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覆盖问题,提出一种时空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即以教师—学生—企业时空融合协同育人架构作为引领,完善各项育人工作的系统性;通过师生协同、本科生导师制等机制,促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持续性;以校企协同、多目标联合培养机制,推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目的是完善“三全育人”效果,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文芳 《网友世界》2014,(5):143-144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对象的特定性与环境的复杂性需要高校辅导员在资助育人体系中正确定位角色。本文以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助困和育人两个维度论述高校辅导员在资助育人体系中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角色作用,达成资助与教育并重,助学与育人并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资助贫困生工作一直是各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时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J2EE架构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工业化育人氛围营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工业化"为指导思想的培养体系对学生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本文通过结合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建立具有工业化育人特色的第二课堂学生工作体系,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与实践,营造学生工作工业化育人氛围,建立具有工业化育人特色的"三三"学生工作体系,从而为培养软件产业高端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月印象     
▲教育部请媒体曝光拒收贫困生的高校“如果媒体发现有高校拒收经济困难的学生,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进入大学,一定要予以曝光,教育部也会坚决查处。”暑期过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再次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发出声明,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被拒大学校门外。▲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可视化工作流的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针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业务流程特点,通过分离业务管理和流程管理,基于可视化工作流,利用Java EE以Jsp+SpringMVC+Hibernate技术实现.实施系统的后台数据显示,本系统的使用,显著降低了业务审批时间,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了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始终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和使命。高校图书馆应挖掘自身优势,面对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工作新途径,不断强化育人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育人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一直走在发展前沿,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迈向智能化。“互联网+”视域下探究高校图书馆包括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育人载体。其中文化育人以馆内数据资源及共建、共享机制为支撑;服务育人以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及人工智能为依托;环境育人以智慧空间为建设方向。合理运用数字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特有的数据、技术和空间资源,创新育人载体,完善育人职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争先恐后进行提高思政教育程度的项目,提高对象不仅针对学生,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也被列入此项目,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开始完善互联技术与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思维,并想运用互联网技术,整体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此篇文章既叙述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又对各大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开始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各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一。该专业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高校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渗入健康、积极、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来教导学生。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践育人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方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其中,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在对高职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加强就业指导和勤工助学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与价值观,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