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多机器人编队可以分解为队形形成和队形保持控制两部分.针对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任务中的队形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目标点的行为分解编队算法.此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的思路为,首先要求各机器人在每一时刻确定一个运动目标点,此运动目标点是根据运动过程中机器人实时的位置运算出来的,是一个动态的目标点.根据此目标点进而产生一个运动需求.再将此运动需求按照有限状态机(FSM)原理分解为不同的子行为,然后给这些子行为分别赋予不同的权值,并求出一组控制变量,最终对这组控制变量加权平均产生一个综合控制变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此编队算法可以有效应用于军事搜索、围捕或机器搬运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队形切换是多机器人编队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未指定各机器人ID与目标位置对应关系情况下如何实现分布式多机器人编队队形切换的问题,本文结合自然界鸟群、鱼群等群生物的觅食行为建立了一种新的诱饵-捕食者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到分布式多机器人编队的队形切换控制中。视编队中各机器人为捕食者,各目标位置为诱饵,通过捕食者与诱饵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不同队形之间的切换。同时针对捕食者所受到的各种影响都建立了具体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在解决队形切换过程中无需预先规划各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可在分布性较强的编队中应用。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策略对于分布式多机器人编队的队形切换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多机器人编队进行队形切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屈云豪    丁永生    郝矿荣    王彤   《智能系统学报》2018,13(5):673-679
多机器人协同编队是多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过控制队伍中的机器人,使其按照预定的队形进行前进。本文基于领航者-追随者结构的编队控制方法,从军队急行军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同列依次替补和末排向内收拢原则,提出多机器人紧密队形保持策略。并引入能耗和队形紧密度两个编队性能评价指标,验证了多机器人紧密队形保持策略的优越性。仿真实验证明了多机器人紧密队形保持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下难以保持某种队形到达预定目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须全局坐标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Reynolds类鸟群模拟方法设计了“分离”“对齐”“队形”三规则的控制器来实现多机器人任意队形保持控制,并增加切换规则来实现多机器人队形变换。在不同场景及复杂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优越性。该算法能够使多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下保持队形到达目标,对于救援、救灾下多机器人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非完整自主机器人之间的队形保持和避障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编队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机器人的期望位置在其运动约束区域内外的不同,分别以一种灵活的反馈线性化算法和最优近似目标算法来建立控制规则,并提出了编队环境中存在静态障碍物时的队形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多机器人的稳定编队控制.该方法降低了传统线性反馈控制对编队初始误差范围的要求,并且解决了非完整机器人编队的避障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编队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编队和避障控制是机器人路径规划设计中的典型问题,文中提出了将leader-following法和人工势场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更好地完成多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编队和避障控制。之前的研究只将leader-following算法用于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而文中提出此方法也可以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避障控制。基于leader-following法,多机器人能自动编队并保持队形;而结合人工势场法,多机器人可以保持队形行进,在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变换队形避障,在避障后恢复原队形,最终到达目标。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实现了多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动编队和避障,从而证明了leader-following算法可以用于机器人的避障控制。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NuBot机器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全向视觉和全向运动系统,并给出了运动学分析.基于该机器人平台,提出了D-A和D-D控制两种跟踪算法.通过机器人之间的相对定位和局部通信,实现了多机器人编队的分布式控制,同时,该算法可对机器人朝向进行独立控制.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编队避障问题,提出了编队变形和编队变换两种方法.仿真和实际机器人实验表明,D-A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平滑的编队变换;编队变形方法能够在尽量保持原始队形的情况下保证编队顺利避障.  相似文献   

8.
编队和避障控制是机器人路径规划设计中的典型问题,文中提出了将leader—following法和人工势场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更好地完成多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编队和避障控制。之前的研究只将leader—following算法用于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而文中提出此方法也可以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避障控制。基于leader—following法,多机器人能自动编队并保持队形;而结合人工势场法,多机器人可以保持队形行进,在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变换队形避障,在避障后恢复原队形,最终到达目标。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实现了多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动编队和避障,从而证明了leader—following算法可以用于机器人的避障控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机器人编队移动技术基于全局定位系统,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研究分布式环境下多机器人保持队形的曲线移动技术。利用Leader-Follower策略获得原始的需求行为路径,利用Affine变换计算出预计的队形轨迹,利用行为分解计算出单个机器人的局部操作队列,最后利用同步机制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实验显示了很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面向任务的应用中,越来越多的任务需要多机器人协作才能完成.多机器人编队能有效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并且保证可靠性,与单个机器人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多个机器人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队形,其系统内部必须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多机器人之间的队形保持难点在于每个机器人之间要实时获取其它机器人的位置坐标信息并且根据拓扑约束进行反馈调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局部通信机制,避免使用全局绝对坐标.根据多机器人的物理约束、信息交换和控制策略建立并实现了多机器人编队的l-(φ)-l模型,与传统算法相比,实现了领航者根据跟随者的信息进行自身调节,提高了队形保持的稳定性.从仿真结果看,多个机器人能快速地进行队形变换,变换过程中没有相互的碰撞,并可以顺利通过障碍物,队形误差小.  相似文献   

11.
陈南凯  王耀南  贾林 《控制与决策》2022,37(6):1453-1459
针对大型变电站巡检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改进的生物激励神经网络算法和优先级启发式算法,结合基于变切线长的无障碍物区域分割法,提出一种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全区域覆盖巡检以及多任务点协同巡检的方法.首先,分析生物激励神经网络算法的不足,如规划的路径曲折、转角大等问题,并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利用改进的算法和Hungarian算法实...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多机器人系统的动态任务分配与协作,提出了一种面向多机器人动态任务分配的事件驱动免疫网络算法。将生物免疫网络的工作机理应用到多机器人动态任务分配算法中,借鉴Jerne的独特型免疫网络假说和Farmer提出的抗体激励动态方程,设计了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与自主协作模型;基于事件驱动机制,设计了多机器人动态任务分配算法,并引入焦躁模型来解决任务死锁问题。仿真和实际多机器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算法的多机器人系统在动态任务场景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自主规划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3.
When multiple robots perform tasks in a shared workspace, they might be confronted with the risk of blocking each other’s ways, which will lead to conflicts or interference among them. Planning collision-free paths for all the robots is a challenge for a multi-robot system,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multi-robot cooperative pathfinding problem in which each robot has to navigate from its starting location to the destination while keeping avoiding stationary obstacles as well as the other robo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fully decentralized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 Our approach allows robots to make real-time responses to dynamic environments and can resolve a set of benchmark deadlock situations subject to complex spatial constraints in a shared workspace by means of altruistic coordination. Specifically, when confronted with congested situations, each robot can employ waiting, moving-forwards, dodging, retreating and turning-head strategies to make local adjustments. Most importantly, each robot only needs to coordin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s that are located within its coordinated network in our approach, which can reduc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in fully decentralized multi-robot systems. In addi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our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competitiv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帅典勋  赵宏彬  吴晓江 《计算机学报》2003,26(10):1224-1233
实时优化求解快速包交换问题(FPS)是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手段.基于梯度下降法等数学规划方法,不能并行地实时地优化求解FPS问题,而基于Hopfield型神经网络和细胞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中,都只有单一粒度的细胞动力学方程和单一粒度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收敛到平衡点的过程长,而且神经网络参数的选择和修正十分困难.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多粒度宏细胞的广义细胞自动机模型和方法,广义细胞自动机中的小粒度宏细胞聚合成可以独立演化的大粒度宏细胞,通过多粒度群体的不同程度群体智能的相互作用,能够比目前其他方法更快更有效地分布并行地优化求解FPS问题和其它类似的复杂的网络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标搜索是多机器人领域的一个挑战.本文针对栅格地图中多机器人目标搜索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将声纳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进行融合,构建搜索环境的栅格地图.然后,基于栅格地图建立生物启发神经网络用于表示动态的环境.在生物启发神经网络中,目标通过神经元的活性值全局的吸引机器人.同时,障碍物通过神经元活性值局部的排斥机器人,避免与其相撞.最后,机器人根据梯度递减原则自动的规划出搜索路径.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及的算法能够实现栅格地图中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的搜索.与其他搜索算法比较,本文所提及的目标搜索算法有更高的效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Internet多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操作指令延迟、工作效率低、协作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多机器人神经元群网络控制模型。在学习过程中,来自不同功能区域的多类型神经元连接形成动态神经元群集,来描述各机器人的运动行为与外部条件、内部状态之间复杂的映射关系,通过对内部权值连接的评价选择,以实现最佳的多机器人运动行为协调。以互联网足球机器人系统为实验平台,给出了学习算法描述。仿真结果表明,己方机器人成功实现了配合射门的任务要求,所提模型和方法提高了多机器人的协作能力,并满足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帅典勋  冯翔  赵宏彬  王兴 《计算机学报》2004,27(11):1441-1450
该文作者曾提出了广义细胞自动机(GCA)的原理和并行算法.并且应用于网络快速包交换等动态优化问题.该文进一步讨论了这种新的广义细胞自动机的体系结构、算法的硬件实现及其电路设计。它们对于GCA的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GCA结构不同于Hopfield神经网络(HNN)和细胞神经网络(CNN),GCA由多层次多粒度宏细胞组成塔形结构.它具有多粒度的宏细胞动力学特征.相同粒度宏细胞之间没有交互,但不同粒度宏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或反馈.分析和实验表明.在问题求解的优化性、实时性、硬件实现复杂性等方面.该文给出的GCA结构和硬件实现.与HNN和CNN相比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嵌入式和移动设备上实现高精度的实时人脸识别,对常见的网络在人脸识别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Lightfacenet。在网络中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逐点卷积、瓶颈结构和挤压与激励结构提出了轻量化神经网络单元,使网络在保证有一定准确率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深层的神经网络带来的参数冗余和计算量大的问题,再通过改进的非线性激活函数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准确性。该神经网络在保留卷积神经网络部分优点的同时也很好地平衡了网络的缺点。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Lightfacenet网络既实现了非常高的识别精度,也在模型推理速度上达到实时的效果。在使用MS-Celeb-1M数据集训练后,该模型在LFW数据集上达到了99.50%的准确率,其效果已经可以与现在的大型卷积神经网络媲美。对于面部识别,Lightfacenet比目前最先进的移动卷积神经网络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ified 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 (MPCNN) model for real-time collision-free path planning of mobile robots in nonstationary environments. The proposed neural network for robots is topologically organized with only local lateral connections among neurons. It work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and requires no prior knowledge of target or barrier movements. The target neuron fires first, and then the firing event spreads out, through the lateral connections among the neurons, like the propagation of a wave. Obstacles have no connections to their neighbors. Each neuron records its parent, that is, the neighbor that caused it to fire. The real-time optimal path is then the sequence of parents from the robot to the target. In a static case where the barriers and targets are stationary,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generated wave in the network spreads outward with travel times proportional to the linking strength among neurons. Thus, the generated path is always the global shortest path from the robot to the target. In addition, each neuron in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pagate a firing event to its neighboring neuron without any comparing computa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is applied to generate collision-free paths for a mobile robot to solve a maze-type problem, to circumvent concave U-shaped obstacles, and to track a moving target in an environment with varying obstacl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机器人在未知区域的覆盖搜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和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机器人协同搜索算法.利用栅格地图表示未知区域,基于栅格地图建立生物启发神经网络来表示动态搜索环境,生物启发神经网络中未搜索栅格的神经元活性值大于已搜索栅格和障碍物栅格.在此基础上,为了平衡机器人覆盖搜索过程中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避免后期陷入局部最优,引入DMPC作为决策方法.选择预测周期内机器人所覆盖栅格的神经元活性值增量作为主要激励函数,引导机器人向未覆盖区域搜索,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E)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解.最后通过设计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