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航空装备连接型间歇故障诱发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装备连接型间歇故障是导致航空装备电子系统无故障发现和重测合格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该问题,对航空装备连接型间歇故障的内涵和发生过程开展分析,指出间歇故障的发生是装备内部损伤和外部环境应力共同作用所致;然后选取航空装备电连接中的3种常见器件(电连接器、线缆、焊点)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损伤机理角度阐述了导致三者间歇故障发生的内部诱因,指出间歇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电连接器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损伤;重点分析了振动、温度、腐蚀等外部环境应力与间歇故障发生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出间歇故障的出现需要外部环境应力的激发,外部即时环境构成了航空连接型间歇故障的外部诱因。研究结果对减少航空装备在恶劣复杂环境下的无故障发现问题的出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直升机机载电子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故障检测和隔离困难,外场维修保障效率低下,且缺乏快速有效故障检测工具现状的问题,设计了基于ATML标准的机载电子系统原位测试系统。阐述了原位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架构和测试电缆转接设计方法,以某型机载配电系统为案例进行原位测试需求分析及测试方案设计。利用基于ATML标准的测试软件平台SGTS进行原位测试程序开发,并将该方法应用至某型直升机原位测试系统研制。经实际验证,该原位测试系统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机载电子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率指标,为直升机外场排故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手段,提高了外场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3.
面向机载信号线缆的测试需求,提出以主控器构成管理中心,以分布式测试单元形成测试前端,以CAN总线为信息交换方式,实现线缆的分布式并行测试系统;采用比例法的模数转换技术,实现了线缆导通阻抗的高准确度和稳定性;采用虚拟现实3D显示技术,实现故障线缆的定位,为排故提供方便;同时也对多芯线缆的断线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满足线缆多种故障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直升机机载电子系统性能先进、种类繁多而外场保障又缺乏快速、有效检测手段的情况,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型组合式多功能原位检测设备,该设备主要由便携维护诊断检测仪器(PIP)及便携维护辅助设备(PMA)两大部分组成。其中PIP用于提供原位检测所需的激励、测量资源是原位检测设备的主要部件;PMA通过网络接口对PIP进行控制,是PIP的主要人机交互载体,通过在PMA上运行相应测试程序完成机载电子系统的故障检测。针对不同机载电子系统的原位检测只需在PIP主机中更换相应资源模块及在PMA中运行对应测试程序即可。所设计原位检测设备为某型直升机外场保障提供有效的排故检测手段,可提高外场维护效率、降低全机电子系统保障费用、能满足野战环境下快速保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具有时变时滞和外部未知扰动的线性离散随机系统,研究了其间歇故障检测问题.考虑一类具有周期性的时变时滞,利用提升技术和叠加原理将线性时变时滞系统转化为线性时不变系统.基于等价空间法设计对外部未知扰动解耦的结构化标量残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残差统计特性分析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设定检测阈值.利用两个假设检验分别检测间歇故障的发生时刻和消失时刻,并分析了间歇故障的可诊断性.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间歇故障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鄢镕易  何潇  周东华 《自动化学报》2016,42(7):1004-1013
间歇故障(Intermittent faults, IFs)具有随机性,其检测要求在本次间歇故障消失之前检测出间歇故障的发生,在下一次间歇故障发生之前检测出间歇故障的消失.本文针对一类存在未知时变参数摄动的离散线性随机动态系统,研究了其鲁棒间歇故障检测与分离问题.基于降维未知输入观测器,通过引入滑动时间窗口,本文设计了一组与未知时变摄动解耦的结构化截断残差,并提出其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与传统残差相比,截断残差信号更为显著地反映了间歇故障的发生和消失.为满足间歇故障的检测要求,本文提出两个假设检验分别用于检测间歇故障的发生时刻和消失时刻,并给出了一个详细算法.最后,在沿参考轨道运行的卫星模型上对所述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间歇故障的所有发生时刻和消失时刻,并准确实现故障分离.  相似文献   

7.
机载双余度1553B总线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MIL-STD-1553B总线的广泛应用,机载数据总线系统的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总线传输的可靠性,机载数据总线普遍采用双余度形式和不可分割连接形式,因此总线的维护检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归纳了机载双余度1553B总线的工作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总线故障的概念,详细分析了总线系统架构中3个不同阶段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场合、检测内容和拓扑结构,最后提出了机载1553B总线的可分割连接形式,以便于维护阶段的线路检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歼强飞机军械附件设备维修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在外场环境下使用的微机检测系统;首先分析了发展歼强飞机军械附件微机检测系统的必要性,根据机载军械附件设备的特点和测试要求,检测系统采用了PC104总线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然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讨论了程控电源、多路开关以及接口配置等问题的处理方法;使用该系统可在外场对多种机载军械设备进行原位检测,为机务人员提供了有效的维修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双通道传感器的航空发动机在线故障诊断和隔离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发动机机载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双通道传感器分别设计混合卡尔曼滤波器,利用该滤波器在线估计双通道传感器输出,并结合实际双通道传感器测量值以及发动机机载非线性模型的输出值在线实现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隔离、部件故障及异常检测确认;利用该技术建立了某型涡扇发动机在线故障诊断系统,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诊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能够较好的完成故障诊断与隔离、部件故障及异常检测等功能,为此类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络线缆的特点和网络线缆故障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可以检测和定位网络线缆故障的方法。本文以时域反射测量技术在网络线缆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为基础,重点阐述了一种基于脉冲反射原理的线缆故障定位仪的实现过程。经实践表明,该电缆测试仪可以实现2-300m的测量距离,测量分辨率优于1m。  相似文献   

11.
电脑操作中80%以上的问题是软件引起的,计算机故障尽管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由于计算机是由一种逻辑部件构成的电子装置,所以软件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软件故障诊断的方法,计算机软件故障的检修流程,计算机软件故障快速修复的常用方法是有规律可循,可以梳理总结出来。掌握这些规律,计算机软件故障修复可快速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一种软件故障诊断过程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软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出现故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严重危害.但是当前所进行的多为软件故障诊断中单项活动的研究,较少有对各项诊断活动及其相应方法进行有效集成的研究.文中分析软件失效机理和软件故障产生原因,讨论软件故障模型,提出一种由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排除、交付等组成的集成化的...  相似文献   

13.
装备无故障发现与间歇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故障发现是装备单元在某维修级别被认为故障而拆卸,却在下一维修级别测试没有发现故障的现象,日益成为装备测试与保障领域的突出问题。间歇故障是无故障发现的主要原因,也是故障检测诊断领域面临的棘手问题。介绍了无故障发现和间歇故障的基本概念,总结分析了无故障发现和间歇故障的产生诱因、分类及对装备的影响,概述了无故障发现、间歇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间歇故障确定性检测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间歇故障诊断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计算机网络故障越来越多的现象,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故障,然后提出了解决网络故障的一般步骤,常用工具,最后结合实例对网络故障进行了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故障极为繁杂,也相当普遍。如果把网络故障的常见故障进行归类查找,那么无疑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查找故障根源,解决网络故障。文章论述了常见网络故障的分析及排除。  相似文献   

16.
An important aspect of network management is fault management, which involves, detecting, locating, isolating, correcting and adapting to faults in the network. We study modeling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and fault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the discrete event system diagnosis framework.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approach, normal and faulty behavior of the X.25 network protocol is modeled as a finite state machine. This modeling formalism allows the utilization of discrete event system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faults. Our approach provides a systematic way of performing fault diagnosis for network fault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and Sons Asia Pte Ltd and Chinese Automatic Control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实际故障诊断中难以有效获得故障现场信息的问题,提出通过在软件运行时注入故障的方式获取故障现场信息,设计并实现一种运行时软件故障注入器,给出其中的故障脚本描述语言、故障库和故障注入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注入器能有效实现故障注入,获取故障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电缆运行环境的特点,分析故障产生的机理,给出各种常见故障类型,并根据阻抗匹配原理,通过测量电缆电阻的大小,设计一种新型电缆故障检测电路,运用电桥法和低压脉冲反射法实现电力电缆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9.
故障诊断是质量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故障诊断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质量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ntology的故障诊断方法。阐述了基于Ontology的故障诊断过程,给出基于Ontology的故障知识表示和故障诊断算法。实例应用效果证明了基于Ontology的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A Survey of Fault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re resource-constrained self-organizing systems that are often deployed in inaccessible and inhospitable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collect data about some outside world phenomenon. For most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point-to-point reliability is not the main objective; instead, reliable event-of-interest delivery to the server needs to be guaranteed (possibly with a certain probability).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in sensor networks is unpredictable and failure-prone, even more so than in regula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fault tolerant techniques for distributed sensor applications. Many recent studies in this area take drast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ddressing the fault tolerance issue in routing, transport and/or application laye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and compare existing fault tolerant techniques to support sensor applications. We also discuss several interesting open research directions. Lilia Paradis is currently a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s,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She is also part of the Toilers Ad Hoc Networking research group. She is interested i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Qi Han received the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in 2005. She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s,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istributed systems, middleware, mobile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systems support for sensor applications, and dynamic data management. She is specifically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adaptive middleware techniques for next generation distributed systems. She is a member of the IEEE and the A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