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传统的Web服务技术缺乏机器可理解的语义,限制了Web服务的自动化。结合了语义Web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的语义Web服务应运而生,其中,语义Web服务的建模框架是当前研究重点。基于语义Web服务的一般基础结构,本文从行为、体系结构和服务本体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语义Web服务三大主流建模框架OWL-S、IRS-II和WSMF的特点,比较了它们的异同,展望了语义Web服务建模框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Web服务技术缺乏机器可理解的语义,限制了Web服务的自动化。结合了语义Web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的语义Web服务应运而生,其中,语义Web服务的建模框架是当前研究重点。基于语义Web服务的一般基础结构,本文从行为、体系结构和服务本体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语义Web服务三大主流建模框架OWL-S、IRS-Ⅱ和WSMF的特点,比较了它们的异同,展望了语义Web服务建模框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4.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提供可靠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软件越来越多,其测试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Web Service的分布性和多样性使手工测试变得非常低效,因而需要不断提高Web Service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另外,云计算因其计算成本低、可伸缩性强的特点为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新的支持环境;本文结合Web Service的测试需求,首次提出了基于云环境的Web Service接口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框架,分析了框架内原子Web Service、组合Web Service测试的关键技术,并研发了基于CloudStack云平台的自动化测试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基于云平台的Web Service自动化测试方案可行且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Web系统自动化测试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Web应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这一框架主要用于回归测试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工作。本测试框架集成免费的工具STAF、Bugzilla和JUnit,开发了一个可以通过Web页面访问,实时获得错误的信息,可以将失败的case直接发送到追踪的系统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WTAF。本框架使用自动化的测试技术较好地解决了Web应用手工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目前回归测试测试效率低以及手工测试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了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介绍了Web自动化测试实施的过程和自动化测试框架的主要功能.在遵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测试效率的原则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可行性分析,再进行自动化测试开发工具的选择、制作Demo和自动化测试框架开发,实现了以关键字驱动为核心,Ruby为开发语言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回归测试效率和测试系统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当前对于Web应用系统安全性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服务安全的实现方面,对于安全测试性技术研究依然薄弱。随着Web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技术研究人员开始重视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检测,越来越多的检查工具被开发了出来。本文基于Web常见的安全性问题,分析Web服务安全性测试框架,以此来探讨安全性测试技术,希望能够提升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自动化检测工具基本理论,探讨了QTP功能自动化工具和框架.QTP自动化测试框架是二次开发的Quick Test Professional得到的框架工具,回归测试可以在Web软件上完成,结合对象识别、关键字、数据驱动等技术,对框架业务层面可以实现测试功能.针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分析了相关流程中框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Web技术的发展,以及Web UI组件的广泛应用,给自动化测试带来了挑战。因此设计了一套基于Selenium JS UI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该框架结合了Test NG、Selenium框架,并且利用了关键字驱动、数据驱动技术。将框架分为关键字、测试用例、执行引擎、配置报告四层,使测试用例、测试脚本、测试数据相分离,跨平台,不仅解决了自动化测试定位难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Web服务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乔  郑啸  秦锋 《微机发展》2006,16(9):93-96
Web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平台异构性和语言的独立性。随着Web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需要运用测试技术来保障Web服务的正确有效运行。然而由于Web服务采用了新的体系结构和核心协议,其测试方法有别于以往的传统软件测试或网络协议测试,所以有必要对其测试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文中对Web服务的测试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测试目的提出了对Web服务进行测试的方法,并给出了一种Web服务的测试执行框架。  相似文献   

11.
体系结构分析设计语言AADL是一种可支持软硬件一体化建模及同一模型多元分析的形式化与图形化建模语言。采用时间自动机形式化模型检验方法对AADL模型中的数据流进行转换和验证。考虑到单一数据流与混合数据流的差异性,分别设计了数据流到时间自动机模型的转换规则,并通过时间自动机网络实现数据流的综合分析。设计开发了自动化模型转换的插件AADLToUppaal Plug-in,将其嵌入到OSTATE工具中,使用时间自动机建模与验证工具Uppaal对转换得到的时间自动机进行模拟和验证,等价地验证所设计的AADL模型数据流时延是否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据流模型转换方法能有效地将AADL模型转换到时间自动机模型,并能在Uppaal中正确地分析原模型的数据流时延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UPPAAL的实时系统模型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PPAAL是一种使用时间自动机模型的实时系统验证工具,它可以避免时间自动机求积时状态空间的爆炸。介绍了时间自动机理论和工具UPPAAL,着重说明如何用UPPAAL进行模型检查,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UPPAAL的AADL模型可调度性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倩  桂盛霖  李允  罗蕾 《计算机应用》2009,29(7):1820-1824
针对体系结构分析设计语言(AADL)模型的可调度性验证问题,提出了利用模型检测工具UPPAAL对其线程组件在非抢占型调度策略下的可调度性进行形式化分析和验证的方法,并实现了从AADL模型到UPPAAL中模型的模型转换工具。实验结果证明了通过UPPAAL来分析和验证AADL模型的可调度性问题的可行性。相比其他方法而言,基于形式化理论的本方法的验证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4.
从协议测试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协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提出利用UPPAAL工具对数据收集协议建立时间自动机模型,进而利用UPPAAL CoVer工具生成满足特定覆盖标准的测试路径集合的方法。为了便于生成实际测试用例,开发了辅助自动测试用例生成工具ATCGT。通过一个工业界的无线抄表数据收集协议的建模与测试用例生成实例,阐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混杂系统复杂度高且涉及领域广,没有通用的方法来解决分析、设计等问题。为解决一类工业控制混杂系统的建模和验证问题,对时间自动机进行了语义扩展,使其含有连续变量以及映射在其上的约束,使用扩展后的时间自动机对此类混杂系统进行建模,采用验证工具UPPAAL进行模型分析模拟,并使用简化的CTL对系统需求规范进行验证。具体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于分析设计一类混杂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型的嵌入式系统安全性分析与验证方法是近年来在安全攸关系统工程领域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面向SysML/MARTE状态机的系统安全性验证方法,具体包括:构建了具备SysML/MARTE扩展语义的状态机元模型,以及安全性建模与分析语言AltaRica的语义模型GTS的元模型;然后建立了从SysML/MARTE状态机模型分别到时间自动机模型以及AltaRica模型的语义映射模型转换规则,并基于AMMA平台和时间自动机验证工具UPPAAL设计实现了对SysML/MARTE状态机的模型转换与系统安全性形式化验证的框架。最后给出了一个飞机着陆控制系统设计模型的安全性验证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A new tool for integrating formal methods, particularly model check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onent-based real-time systems specified in UML is proposed. The described tool, TANGRAM (Tool for Analysis of Diagrams), performs automatic translation from UML diagrams into timed automata, which can be verified by the UPPAAL model checker. We focus on the CORBA Component Model. We demonstrate the overall process of our approach, from system design to verification, using a simple but real application, used in train control systems. Also, a more complex case study regarding train control system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UPPAAL--一种适合自动验证实时系统的工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UPPAAL是一个基于时间自动机的自动验证工具,已成功地用于实时控制器和通信协议等实时系统的验证.本文介绍了UPPAAL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列举了它的几种扩展形式,并归纳了其应用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Verification of IEC 61131-3 based safety applications is a challenge in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domain. In this pap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FBD diagrams to UPPAAL formal models was adopte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A set of transformation rules are defined for the automatic transformation of IEC 61131-3 Function Block based safety applications to UPPAAL timed automata models. These models are next used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safety application. Both the source and the target domain models have been formally defined and these definitions are used 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rules. Based on this a prototype model transformer was developed using Java. The transformer was used with various safety applications to check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 laboratory system is presented as a case study to highlight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n approach to accomplish verification in the early design phases of a system, which allows us to make the system verification easier, specifically for those systems with timing restrictions. For this purpose we use RT‐UML sequence diagrams in the design phase and we translate these diagrams into timed automata for performing the verification by using model checking techniques. Specifically, we use the Object Management Group's UML Profile for Schedulability, Performance, and Time and from the specifications written using this profile we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timed automata. The ‘RT‐UML Profile’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very well‐known tool to perform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timing needs, namely, the UPPAAL tool, which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behaviour of real‐time dynamic systems described by timed automata.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