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进化神经网络在异常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主要在分析面向对象系统中类及其实例与关系数据库中表的映射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新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Hibernate。对Hibernate在对象/关系映射方面的优势、应用及其运行机制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NET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面向对象的业务处理和关系数据存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分析.NET平台的数据库处理的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模式,并结合这个模式创建了一个通用的数据操作框架CFC,实现了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CFC框架使软件开发人员能够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对象数据存取,而不必了解后台关系数据库的实现.该框架实际应用到了广东电网公司阳光采购系统.  相似文献   

3.
根据关系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数据之间的特点与差异,提出一种对象关系数据库模型映射的设计方法,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结合具体的数据采集平台开发实例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该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维护性。  相似文献   

4.
面向对象技术中OR映射框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科  郑有才 《微机发展》2007,17(2):59-62
在中小型应用系统开发中对象数据类型与关系数据库数据类型的转换成为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中对象持久化问题的“瓶颈”。介绍了传统的对象持久化映射模型的架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种适合中小规模应用开发的OR(object/relational)映射框架,并在框架中应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大大方便了应用系统的维护和叠代开发。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现有的关系数据库具有语义特征,如何对面向对象中的对象模型进行语义描述,是语义网应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Ontology-Object-Relational映射模型,提出了相关的映射规则及算法,基于映射元数据实现了本本、对象以及关系数据库间的映射与相互转换。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实验系统,并对关系数据库与本体实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映射模型、映射规则及算法是正确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UML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UML建模和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关系;说明了应用UML进行关系数据库设计的优点和基本过程;最后结合实例给出由UML类图映射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策略,从而实现对象的持久性存储。面向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紧密结合为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对象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模式映射的策略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设计是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一个环节,而对象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映射是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核心。结合油气储运网络管理系统的一期工程实践,对对象模型向关系数据库模式映射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结合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可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对象映射到关系数据库的记录,它是完全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设计程序。从Hibernate移植过来的NHibernate技术是面向.NET环境的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框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以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对象数据存取,而不必关心底层关系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对象映射到关系数据库的记录,它是完全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设计程序。从Hibernate移植过来的NHibernate技术是面向.NET环境的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框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以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对象数据存取,而不必关心底层关系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数据库设计中 ,为了既可以作彻底的面向对象设计 ,又可有效地利用市场上常见的关系数据库 ,对象如何存储到关系数据库是关键。本文详细讨论数据库中持久对象到关系模型的转换和映射的方法 ,并给出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SQLSERVER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软件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大,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成为解决软件需求与生产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在CASE的实施过程中,OO方法成为主流,但是由于目前的主流数据库都是RDBMS,因此,CASE与DBMS之间的配合成为CASE应用的一个重要瓶颈,该文根据OO方法的特点,阐述了从RDBMS向RODBMS映射的规则,提出了从CASE中的类图向RDBMS表映射的方法,并利用SQLSERVER中提供的存储过程实现了基于Web的机加工仿真环境中的模型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余俊新  孙涌 《微机发展》2007,17(3):88-90
在软件开发中,对象关系映射主要用来解决对象模型到关系模型的映射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一种纯对象关系映射的实现,文中分析了这种纯对象关系映射机制所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给出了一个半自动对象关系映射的实现。通过使用该系统,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以一种面向对象的方式来进行对象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应用程序的可维护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RDBMS的XML数据存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ML已成为互联网事实上的数据表示标准,在数据交换和数据仓库中广泛应用.但XML文件特征不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并发访问,而RDBMS严谨的关系理论和技术的成熟性可以弥补XML技术的不足.结合XML与RDBMS的优点,提出一个基于RDBMS的XML数据存取方案,用于简化XML数据的管理和数据仓库的构建.利用Oracle ...  相似文献   

14.
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来实现软件的自动部署是一种新技术。对关系数据库与XML的集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关系数据库与XML的映射规则 ,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一个基于XML的数据库自动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软件工程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个角度分析了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对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影响,指出由RDBMs提供数据服务的C/S结构的软件开发中,使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并无很大优势,使用传统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由RDBMs提供数据服务的三层结构的软件开发中,业务逻辑层组件的分析和设计使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是合适的,但是也不排斥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不宜盲目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UML和RUP。  相似文献   

16.
黄宇  付琨  吴一戎 《计算机工程》2009,35(15):79-81
借助关系型数据库(RDBMS)在数据存储、管理和访问控制方面的优势,采用RDBMS作为大规模人造目标解译本体底层的存储模式。利用RDBMS存储机制需解决本体同RDBMS映射的模式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本体映射模式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本体映射模式,用于生成存储大规模人造目标解译本体的数据库存储模型,支持本体的演化及更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RDBMS的XML数据管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ML作为网络数据交换的标准,其数据数量与日俱增。利用数据库来管理XML的趋势日趋明显。论文提出一个XML数据管理的实现框架(XRM),通过解析schema文件,依据一定的映射策略,生成对应的关系模式、利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维护的中间件。使用者能够透明地通过关系数据库来管理操作XML数据。该框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结构的灵活性,便于以后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关系数据库和对象关系映射的持久对象框架中,对象之间通常通过对象引用和各种集合属性将对象相互关联起来,组合成更为复杂的复合对象。应用程序对这些复合对象的访问则是通过使用这些属性逐个访问成员对象来完成。这种在多个成员对象之间的导航操作导致了客户端和后端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获取操作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对象预取技术根据某种策略,将应用程序可能访问到的对象成组或批量地预先从数据库中装载到客户端,从而减少了应用程序对后端数据库系统进行查询的次数。本文对现有各种对象预取技术并对其进行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访问模式的对象预取技术。最后,介绍了该算法在软件构件平台StarC-CM的持久对象框架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实例模板灵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BMDA(Case-based Motor Design Aid System)系统的设计开发为背景,深入研究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CBR系统的实傅存储。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关系数据库上实现实例模板的灵活性及简污笥。并提出了实例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模型。这里的核心思想是:实例不再是以固定的格式对底层数据的直接表示,而是建立在底层数据基础上的视图。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式的XML文档关系数据库存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XML的模式定义给出了一种使用关系数据库存储XML文档的方法.谊方法在存储文档的同时,使用元表以保存模式信息,并实现了模式所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对查询映射和由于XML的半结构化特性所导致的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文章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