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时通讯软件可说是现今最热门的网络商品之一,也因此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标的。攻击者利用恶作剧的社交工程手段来欺骗计算机使用者下载能自我快速复制的蠕虫,开启病毒感染的档案或网络,或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安装恶意程序。因此该研究运用MSN Sniffer与入侵检测系统来防护实时通讯上蠕虫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良性蠕虫网络带宽消耗和提高传播速度,提出基于分层叠加网的良性蠕虫扩散模型—HOPM(Hierarchy Over-lay Propagation Model)和基于周期性反馈策略的自适应良性蠕虫传播控制算法—FBSP(Feed Back Self-adapting Propagation Algorithm).分层叠加网模型具有逼近物理网结构、自适应网络变化的特点;FBSP算法跟踪蠕虫与良性蠕虫的交互过程,根据周期性反馈信息实时调整良性蠕虫的传播范围和策略来控制其网络带宽消耗.仿真实验表明在宏观网络环境下,基于分层叠加网的良性蠕虫扩散的通信负荷为基于Landmark叠加网模型的30%-50%.  相似文献   

3.
舰船综合导航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需要可靠、准确地完成各个导航设备之间的通讯,因此本文提出将实时网络传输技术应用在此系统中构建系统核心网络。首先介绍了反射内存实时网络传输技术,采用反射内存、千兆以太网和CAN总线网络构建了信息平台通讯网络,并在嵌入式VxWorks系统下进行了软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网络能满足舰船综合导航系统在实时、准确及可靠性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良性蠕虫能够应用于对抗恶意代码和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因此其逐渐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良性蠕虫管理技术在管理大规模传播良性蠕虫的过程中面临着地址信息维护开销庞大、管理效率低以及性能瓶颈等问题,导致良性蠕虫陷入可控性的技术争议中.创新性地将对等网络技术引入到良性蠕虫管理中来,通过在良性蠕虫之间构建一种用于快速发布管理指令的对等网络,克服了大规模良性蠕虫管理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从而有效解决可控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是网络技术普及化的时代.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目前对网络威胁最大的是木马和蠕虫。蠕虫的攻击给网络用户带来了巨大损失,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蠕虫对网络的破坏性,引起安全人员的重视,安全人员对防治蠕虫提出了各种算法。在查阅相关蠕虫文献后,提出了一种遏制网络蠕虫传播的思路。简述了蠕虫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病毒传染机理和病毒破坏机理,提出了如何从寄生于蠕虫的程序,有效防止蠕虫的传播和减小蠕虫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在井下掘进、采面等过程中实现实时全面稳定、高可靠以及高性能的通讯,避免在发生事故时,因线缆损坏导致通信中断,在考虑容量带宽和网络冗余、井下施工和维护,以及电源冗余等问题后,将利用无线 Mesh 网络作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来解决井下通讯难题,因此,论文通过简要介绍无线 Mesh 网络,针对基于无线Mesh 网络的井下骨干网络拓扑结构,对井下骨干链路性能做出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子邮件蠕虫是引起因特网中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因特网。该文提出了一种无标度网络上电子邮件蠕虫的传播模型,它通过用户检查邮件的频率和打开邮件附件的概率来描述邮件用户的行为,仿真了蠕虫在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中的传播。结果表明,蠕虫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随机网络中快得多,对进一步研究蠕虫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用户使用P2P网络来共享文件。但在P2P网络中,蠕虫则感染了大量的漏洞主机,并对信息设施和终端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该文分析了P2P体系结构内在的风险,阐明了P2P蠕虫所带来的威胁,并且列举了威胁P2P网络的3种非扫描类型的螭虫:被动式蠕虫,反应式蠕虫和主动式蠕虫。鉴于这种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减轻P2P蠕虫威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现场工业环境中EPA实时以太网通讯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确定性与实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依据IEC62439网络冗余协议的特点,提出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EPA实时以太网网络MRP冗余通讯协议。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EPA实时以太网中的MRP网络冗余通讯和网络拓扑发现系统,当网络产生动荡后,可以以毫秒级的网络收敛速度使EPA实时以太网的网络再一次达到网络通讯稳定状态。最后,本文对该系统网络收敛性和网络拓扑发现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RP冗余通讯解决方案能够满足EPA实时以太网的网络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蠕虫攻击成为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时监视网络蠕虫攻击,特别是在蠕虫传播早期检测到蠕虫,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蠕虫传播和攻击造成的损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网络蠕虫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扩散性、链型以及传输数据相似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传播特征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蠕虫检测的漏报率和错误率,对未知蠕虫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蠕虫攻击成为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时监视网络蠕虫攻击,特别是在蠕虫传播早期检测到蠕虫,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蠕虫传播和攻击造成的损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网络蠕虫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扩散性、链型以及传输数据相似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传播特征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蠕虫检测的漏报率和错误率,对未知蠕虫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用数值来表示网络中蠕虫事件的破坏程度,分析了蠕虫事件的特点,提出蠕虫事件的量化框架,框架采用基于时间窗口的方法对蠕虫事件进行量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蠕虫攻击在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因素中位居首位,虽然现今已有一些成熟的入侵检测技术,但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蠕虫攻击。针对网络中蠕虫存在相互合作的复杂关系,该文提出了在僵尸蜜网的拓扑结构下,采用P2P技术的良性蠕虫对抗合作型蠕虫传播模型,良性蠕虫利用分片传输机制来实现自主、快速的查杀恶意蠕虫,为易感染主机修补漏洞。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僵尸蜜网的良性蠕虫查杀合作型蠕虫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在跟踪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跟踪雷达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实时通讯,重点是信号处理子系统中信号处理板和网络间的实时通讯。在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平台下,编写PCI设备的驱动程序和网络通讯程序,以完成通讯功能。VxWorks的高可靠性和强实时性在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VxWorks平台的支持下,信号处理子系统完成了信号处理板和网络之间的实时通讯。  相似文献   

15.
在风电场风电机组集中监控过程中,风电场环网通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通讯环网质量对提升风电机组安全有效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风暴是通讯网络中较特殊的问题,会导致风电场网络通讯中断,其影响范围大,排查难度高,且产生原因较复杂,对风电机组有效监控具有严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分析网络风暴产生机理及原因,提...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相关技术十分重要。给出蠕虫的基本定义,介绍了蠕虫工作流程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受控蠕虫的分布式结构框架;最后从受控蠕虫功能着手描述了受控蠕虫的工作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即时通信网络是在实际的Internet网络拓扑之上构建一层虚拟的网络拓扑,它遵循幂率分布。针对复杂网络的特点,在对即时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即时通信蠕虫病毒的群体生灭模型。该模型以分析蠕虫病毒群体的概率分布来演化即时通信网络上蠕虫病毒的传播规律。模型分析表明即时通信蠕虫病毒的群体生灭模型分析结果与无标度网络上病毒的传播特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sFlow技术的园区网蠕虫病毒侦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蠕虫病毒是网络的主要威胁之一.实时流量采集和分析对于快速侦测和定位已感染蠕虫病毒的计算机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蠕虫病毒监测方法如IDS和Sniff等,都存在难以全网监控、无法快速定位伪造IP地址的病毒源的缺点.分析了多种网络流量采集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sFlow技术,并基于sFlow技术设计实现了一套园区网蠕虫病毒快速侦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使用微分方程来分析蠕虫扩散的情况.以达到描述蠕虫传播规律的目的。提出一种简单而且有效的ASIR模型来描述蠕虫和良性蠕虫的动态交互过程,详细论述ASIR模型的思想和属性.对该模型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网络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netflow数据流的蠕虫探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事件日益突出,特别是以网络蠕虫为代表的异常流量。由于网络蠕虫能够在数分钟内感染网络上绝大多数有漏洞的机器,因此蠕虫探测系统必须能快速鉴别和隔离已感染蠕虫病毒的机器,特别是对感染新型的未知的蠕虫病毒的机器。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Netflow数据流的蠕虫探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探测出大部分蠕虫扫描,而且拥有非常高的效率和非常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