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GM偏序图的构建和基于GM偏序图的规则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形式背景上的G偏序集、M偏序集和GM偏序集的偏序关系作了进一步讨论,提出了对象上邻、对象下邻、属性上邻、属性下邻、对象上界、对象下界、属性上界、属性下界和极大对象下界等概念,并根据上下邻之间的关系给出G偏序图、M偏序图和GM偏序图的构建算法,最后给出了不需要建格而可直接在GM偏序图上进行规则提取的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加工装配型离散制造企业实际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类用于表示工序之间偏序关系的相关工件车间调度问题。为了利用已有的求解表示工序之间的线序关系的传统车间调度算法求解相关工件车间调度问题,设计了一种拓扑算法,该算法能够将工序之间的偏序关系转化为线序关系,将相关工件车间调度问题转化为传统的车间调度问题,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拓扑算法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3.
在形式概念分析与偏序结构理论基础上,针对决策模式信息表,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原理的规则提取与知识发现的可视化新方法——属性偏序决策图。该方法在将决策问题转化为决策模式信息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将其表现在可视化图形上,介绍了属性偏序结构图的原理、生成算法及应用实例。实验表明,属性偏序结构图可以将数据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则得以形象地表示,通过对属性偏序决策图支路、节点、簇集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中蕴含的决策规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信息融合系统应综合考虑获取信息所要求的资源、计算复杂度和时间所需要的最小成本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偏序关系评估决策的智能信息融合系统,利用模糊偏序关系的排序方法,来对传感器进行评估决策和智能选择,并与证据理论相组合,应用于目标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决策表,引入了偏序粒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序粒的动态决策规则提取算法。该算法利用了偏序粒在粒度表达上的优势,区别于经典粗糙集理论中采用的单一等价关系,对同一决策表从不同的角度和多个层次来研究。实例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面向方面的需求工程中,横切关注点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关注点,是需要进行单独识别和建模的。论文基于Theme方法,提出了关注点—需求关联关系矩阵的建立方法,提出了Theme方法中一般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之间存在着偏序关系和蕴含关系,并且利用关注点—需求关联关系矩阵,关注点之间的偏序关系和蕴含关系来对横切关注点进行分析和验证。可以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对横切关注点进行自动识别和判断。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区间序信息系统及其属性约简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含决策属性的区间序信息系统中,区间偏序关系的不完备性造成信息流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区间模糊数的区间序全序关系,以此建立区间序信息系统,并分析其相关上、下近似的单调性和包含性。采用不可区分函数的方法,给出区间序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种并行分布计算任务调度中的子任务实现位次排布算法,它是对只分配具有偏序关系的子任务集到各处理机结点的任务调度算法的补充算法,它通过启发式分配原则将子任务安排到对应处理机结点的适当位次,避免了因位次排布不当而引起的信息传递不畅,进而导致任务无法实现的情况,同时还适当兼顾减少任务集的实现开销。  相似文献   

9.
离散格的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义离散化方案之间的偏序关系以及交、并运算,将各种离散化方案组织成离散格。提出一种搜索离散格的启发式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得到的一致决策表的断点数比已有解更少。  相似文献   

10.
不完备区间值信息系统中的粗集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完备区间值信息系统,提出了一种用于分类的偏序关系,并给出了计算这种偏序关系约简的实际操作方法.在不完备区间值决策系统中,根据基于偏序关系的粗糙集模型,引入了上、下近似约简的概念.上、下近似约简是保持所有决策类的下、上近似都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属性子集,借此获取简化的决策规则.  相似文献   

11.

考虑决策者对风险型混合多属性评价结果的信任程度不同, 提出基于前景理论和改进投影理论的群决策方法. 建立一个数组以描述在不同信任度下群决策专家的评价结果, 并将数组中混合数据类型转化为三角模糊数. 在考虑决策者信任度的前提下集结群信息、确定属性权重. 引入综合前景价值和考虑权重的投影相对接近度两种方法对方案进行排序. 最后通过实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学龙  王军进 《控制与决策》2016,31(8):1519-1525

以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分析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 引入双渠道价格敏感系数和竞争系数两个变量, 分别建立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协调决策的3 种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合同策略协调后, 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增加; 经两部定价和批发价格合同协调, 零售商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给制造商才能够达到协调, 而经Shapley 值法分配合同协调, 则双渠道供应链可直接达到协调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衍  王应明  杨隆浩 《控制与决策》2017,32(11):2090-2098
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中,当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值为区间数时,区间效率的测算取决于生产参照集的选择.对此,针对非径向非角度的松弛测度模型(SBM),通过比较计算认为,以最佳生产状态为统一参照来测算决策单元的区间效率最有利于排序.同时,利用区间数相似度理论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进而提出基于参照单元区间效率的相似度排序方法,对决策单元聚类和排序.最后通过算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江文奇 《控制与决策》2014,29(12):2287-2291
针对准则值均为模糊数的风险型多准则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VIKOR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首先,进行区间数、三角模糊数、梯形模糊数、直觉模糊数和语言值的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基于各个准则各种状态下各个方案的准则值排序,确定中位数参考点以及各个方案在各个准则下的综合前景值;接着,基于前景价值矩阵,给出基于VIKOR的扩展方法;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扩展马田系统在模糊积分多属性决策领域中的应用, 引入区间样本描述统计量, 将传统的实数型马田系统改进为区间型马田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数据的模糊测度计算方法. 为了便于集成区间属性值,定义区间Choquet 模糊积分算子. 实例分析表明, 所提方法能够解决属性值为区间数据的模糊积分多属性决策问题, 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直觉模糊集的隶属度与非隶属度可能存在交叉影响, 提出广义直觉模糊加权交叉影响平均(GIFWIA) 算子, 推导出其数学表达式, 研究该算子的性质, 并探讨了基于GIFWIA 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通过实例表明了所提出广义算子在决策应用中的有效性, 并分析了不同参数lambda 对决策的影响. 通过灵敏度和相关比较分析, 解释了交叉影响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表明了所提出广义算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偏好具有冲突性且权重信息完全未知的直觉模糊多属性群体决策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方法. 首先, 建立以决策方案差异程度和决策成员偏好冲突程度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然后, 利用极小极大方法求解该模型, 得到各方案的属性权重和决策成员权重, 据此确立最优方案; 最后, 通过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完全偏好信息大群体决策问题, 引入访问控制中的信任机制, 建立直接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 提出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补值方法; 分析了基于距离相似度存在的问题, 定义了一种新的距离相似度, 并与余弦相似度结合, 构建了决策偏好二元相似度的相聚模型; 利用聚类方法求解决策成员的权重, 并与补值后的完整偏好矩阵进行合成, 求得决策方案排序. 最后, 利用一个现有的文献案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刘培德 《控制与决策》2011,26(6):893-897
针对区间概率条件下属性值为不确定语言变量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决策方法.首先建立了不确定语言变量的前景价值函数和区间概率权重函数,计算了方案在各属性下的前景值;然后通过属性权重得到各方案的加权前景值,利用各方案加权前景值的期望值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应用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决策步骤和价值函数不...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omputing theory on the accelerated critical point of selection of proper strategies between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its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collaborative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 making under “time constraint”, i.e., cost of time pressure, which decision makers face in negotiation. Web 2.0 provides a useful digital environment to support various time-stressed human behaviors for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collaborative behavior under time constraint on the Internet in its designs and implementations on electronically supported decision making. Those systems are implemented in black boxes so that we need transparent designs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to promote collaboration by time-stressed decision makers. The essential problem on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under time constraint is the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on the critical point of selection of proper strategies between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Most of the curr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ccept the half of maximum acceptable time for negotiation as a critical point, a priori, though that conventional point is often late for proper decision making. The proposed theory shows that a critical point is to be accelerated at the one-third of maximum acceptable time for negotiation. We have formulated the proposed computing theory based on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and checked its feasibility in its applications to a case study. The proposed theory promotes collaborative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 making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stakes under time pressure by selecting the strategy of collaboration or competition at the much earlier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