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DNA计算和遗传算法的DNA遗传算法,给出了DNA遗传算法的结构,讨论了遗传操作算子,利用DNA遗传算法对FNN进行学习,比采用梯度型算法和遗传算法有更高的学习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该算法有全局收敛性避免了采用梯度型学习算法训练FNN时固有的局部收敛问题,同样,该算法加速了FNN的训练,能够在线应用.  相似文献   

2.
几种改进遗传算法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刚  曹勇  李华德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0):190-192
本文将标准遗传算法与分层策略和模拟退火思想相融合,设计出分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分层遗传算法三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一步算法性能分析证明了论文中所设计的改进的算法不仅能增强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还能加快遗传进化速度。  相似文献   

3.
潘达儒  杜明辉 《计算机应用》2005,25(6):1261-1263,1270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新颖的QoS组播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并给出了一种非常便于进行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的新编码方式。从而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早熟现象,加快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要优于单纯的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4.
遗传算法在神经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罗文辉 《控制工程》2003,10(5):401-403
把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以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进化神经网络。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用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结构和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权值优化问题。并通过实验仿真将该算法与BP算法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混合神经网络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比较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BP算法的神经网络算法设计。该方法采用了基于实数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来替代随机设定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阈值,然后由改进的LMBP算法在已由遗传算法确定了的搜索空间中对网络进行精确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能够有效抑制遗传算法初期收敛的发生,确保了快速达到全局收敛,克服了传统BP算法精度低、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算法是一种典型的进化算法。文中分析了遗传算法的特点和神经网络的特点,从而得出了把两种算法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的思想。运用理论对比的方法,阐明了用遗传算法进行神经网络性能优化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用遗传算法进行神经网络性能优化促使了神经网络更进一步的应用。阐述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两种主要方法,论述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车辆数的有时间窗车辆选径问题的混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在求解车辆选径问题中出现的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遗传算法结合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算法求解车辆选径问题,并与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该算法利用了模拟退火算法具有的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的特性,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收敛速度快和求解质量优的特点,是解决车辆选径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JADE的并行遗传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余  黄鹏  迟宁 《计算机应用》2006,26(7):1706-1708
为解决传统遗传算法运行时间过长、寻优率偏低的问题,在研究简单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利用JADE,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协同工作的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对客户容器动态加入参与运行的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明显地提高传统遗传算法的运行效率和寻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态岛屿群体模型的并行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福成  郝博  梁英  何利 《计算机工程》2002,28(10):72-73,113
在科学计算领域,并行计算越来越成熟,并行遗传算法开始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遗传算法并行化的动机和实现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基于动态岛屿群体模型的并行遗传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新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遗传算法机理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美华  薛锦云 《计算机工程》2003,29(20):137-139
在介绍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遗传算法的设计机理和步骤,从设计遗传算法的基本原则、设计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常用的编码表示方案、适应性的度量、选择策略及控制参数的选取等诸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布局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遗传算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图象不变矩匹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模板和图象间的有效匹配,利用不变矩特征作为检测模板和图象中物体轮廓相似度的测度,同时把遗传算法引入图象匹配识别,并针对简单遗传算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收敛过早和早熟现象的问题,采用了一种 改进型遗传算法。该算法和不变矩相结合能有效检测出具有平移、旋转 和尺度变化的物体,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图象匹配和识别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遗传和BP算法的车牌图像快速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于遗传的BP 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智能交通中的车牌图像匹配,结合了遗传算法和BP 算法的优点。先采用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再利用BP 算法进行精确训练、优化BP(Back Propagation) 神经网络权重学习和训练的神经网络图像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算法较好地达到了匹配要求,能够对目标图像与样本图像进行正确匹配,匹配概率达到了92 % ,而传统的BP 神经网络仅有79 % ,并且在匹配速度上也明显优于传统的BP 神经网络及其他改进算法,具有精确性、收敛性和匹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立体匹配算法是立体视觉研究的关键点,算法的匹配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3维重建的效果。对于传统立体匹配算法来说,弱纹理区域、视差深度不连续区域和被遮挡区域的匹配精度依旧不理想,为此选择具有全局匹配算法和局部匹配算法部分优点、性能介于两种算法之间、且鲁棒性强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作为研究内容,提出自适应窗口与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相结合的改进方向。方法 以通过AD(absolute difference)算法求匹配代价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为基础,首先改变算法匹配代价的计算方式,研究窗口大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然后加入自适应窗口算法,研究自适应窗口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改进算法进行算法性能评价与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匹配窗口的选择能够影响匹配算法性能、提高算法的适用范围,自适应窗口的加入能够提高算法匹配精度特别是深度不连续区域的匹配精度,并有效降低算法运行时间,对Cones测试图像集,改进的算法较改进前误匹配率在3个测试区域平均减少2.29%;对于所有测试图像集,算法运行时间较加入自适应窗口前平均减少28.5%。结论 加入自适应窗口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具有更优的算法性能,能够根据应用场景调节算法匹配精度和匹配速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YHFT-QDSP的并行图像匹配算法,采用数据级并行方法实现并行的特征提取和特征点匹配,充分开发了多核处理器的多级并行性。实现和评测了SIFT、SURF、PCA-SIFT的并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图像匹配算法对各种不同图像形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接近串行算法的图像匹配能力,平均加速比达3.2。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像中心矩的快速模板匹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海滨  赖汝 《计算机应用》2004,24(11):116-118
提出了一种以中心矩作为匹配特征,基于积分图像的思想,并采用粗、精阶段相结合的相关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以象素作为图像特征的相关跟踪算法不同,本算法运算速度快、实时性强、匹配精度高。采用Visual C 编程,可在40ms,即一个电视周期内完成对图像的处理。本算法在运动目标跟踪、模式识别及机器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在图像匹配中匹配正确率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网格运动统计特征RANSAC-GMS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利用快速旋转不变性特征(ORB)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匹配,对预匹配的特征点采用网格运动统计(GMS)来支持估计量以实现正确匹配点与错误匹配点的区分;然后,采用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通过匹配点间的距离相似性对特征点进行筛选,并采用评价函数对筛选后的新数据集进行重新整理,进而实现对误匹配点的剔除。采用Oxford标准图库和现实中拍摄的图像对图像匹配算法进行测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图像匹配中的平均匹配正确率达到91%以上;与GMS、SIFT、ORB等算法相比,该改进算法的近景匹配正确率和远景匹配正确率分别最少提高了16.15个百分点和3.56个百分点,说明它能有效剔除误匹配点,进一步提高图像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丁辉  李丽宏  原钢 《计算机应用》2020,40(4):1138-1143
针对当前图像配准算法配准时间过长、配准正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运动统计(GMS)、矢量系数相似度(VCS)与图割随机抽样一致性(GC-RANSAC)的图像配准算法。首先,通过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并对特征点进行暴力匹配。之后,通过GMS算法对图像中的粗匹配特征点进行网格划分,利用网格中正确匹配点邻域内具有较高特征支持量的原理对粗匹配对进行筛选;并引入图像匹配对在进行矢量运算时VCS不超过某一设定阈值的原理对匹配对进行部分剔除,以利于算法后期的快速收敛。最后,运用GC-RANSAC算法进行局部最优模型拟合,得到精匹配特征点集,实现高精度的图像配准和拼接。通过与ASIFT+RANSAC、GMS、AKAZE+RANSAC、GMS+GC-RANSAC等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平均匹配精度上提高了30.34%,平均匹配时间缩短0.54 s。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图像匹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像匹配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图像匹配的速度和更好地利用多核计算资源,设计了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并行算法。首先介绍了Hausdorff距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图像匹配串行算法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并行算法,最后采用Matlab在多核计算机上对并行算法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并行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图像匹配速度,并具有较好的抗失真和抗噪声性能。文中设计的并行算法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将这种并行思想应用到其它图像匹配算法的并行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基于局部特征的图像匹配算法对光照变化敏感、匹配正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光照鲁棒性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使用实时对比保留去色(RTCP)算法灰度化图像,然后利用对比拉伸函数模拟不同光照变换对图像的影响从而提取抗光照变换特征点,最后采用局部强度顺序模式建立特征点描述符,根据待匹配图像局部特征点描述符的欧氏距离判断是否为成对匹配点。在公开数据集上,所提算法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加速鲁棒特征(SURF)算法、"风"(KAZE)算法和ORB算法在匹配速度和匹配正确率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图像亮度差异的增加,SIFT算法、SURF算法、"风"(KAZE)算法和ORB算法匹配正确率下降迅速,所提算法下降缓慢并且正确率均高于80%;所提算法特征点检测较慢和描述符维数较高,平均耗时为23.47 s,匹配速度不及另外四种算法,但匹配质量却远超过它们。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系统中,所提算法可以克服光照变化对图像匹配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立体匹配是计算机双目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全局匹配算法与局部匹配算法两类。传统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可以满足实时性的需要,但是未能充分利用图像的边缘纹理信息,因此在非遮挡、视差不连续区域的匹配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了融合边缘保持与改进代价聚合的立体匹配。方法 首先利用图像的边缘空间信息构建权重矩阵,与灰度差绝对值和梯度代价进行加权融合,形成新的代价计算方式,同时将边缘区域像素点的权重信息与引导滤波的正则化项相结合,并在多分辨率尺度的框架下进行代价聚合。所得结果经过视差计算,得到初始视差图,再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加权中值滤波等视差优化步骤获得最终的视差图。结果 在Middlebury立体匹配平台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边缘权重信息对边缘处像素点的代价量进行了更加有效地区分,能够提升算法在各区域的匹配精度。其中,未加入视差优化步骤的21组扩展图像对的平均误匹配率较改进前减少3.48%,峰值信噪比提升3.57 dB,在标准4幅图中venus上经过视差优化后非遮挡区域的误匹配率仅为0.18%。结论 融合边缘保持的多尺度立体匹配算法有效提升了图像在边缘纹理处的匹配精度,进一步降低了非遮挡区域与视差不连续区域的误匹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