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名址分离网络中需要一个高性能、可扩展、分布式的映射解析系统,用来管理名称和地址之间的绑定信息,可靠有效地处理名称的位置查询。在映射系统的设计中,结构化分布式哈希表技术是使用最广的,为解决其中物理网络与逻辑网络的失配问题,以及高移动场景下的高更新成本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位置关联Chord的名址分离映射系统。通过在逻辑网络中节点的路由表内添加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改变了Chord环的递归查找过程。此外名称与地址的绑定关系分域内域外两级管理,域内直接绑定IP地址,域外更换绑定信息为名称与网络地址,通过增加一跳的查询将绑定信息更新范围尽可能地缩小在域内,提高了系统的映射解析性能。经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验证,相较于LISP-DHT,基于位置关联Chord的映射系统的平均查询时延更小。  相似文献   

2.
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解析是社交网络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可以有效集成不同平台的同一用户信息。现有的用户身份解析工作大多针对类型相似的社交平台,平台间的信息相对对称,通过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档案属性、空间位置、网络关系等信息的相似度来判别是否为同一用户。然而,在两个异构社交平台中用户信息是不对称的,难以直接获取到用于用户身份解析的相应属性信息。本文研究跨评论类与活动类平台间的用户身份解析方法。为了解决两类社交平台的用户信息属性不对称问题,把用户信息按档案属性、语义序列、特征词序列3类信息组织,从各自的社交平台中抽取相应的信息建立映射关系,提出了综合3类信息的集成匹配算法。考虑了用户活动的时间偏移现象,采用反向传播学习的方法获取时间偏移权重,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学习的语义序列与特征词序列相似性度量方法。同时,设计了总体相似度度用于用户身份解析。利用真实数据集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用户身份解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互联网的路由可扩展问题已成为影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业界普遍认为: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NS2的仿真分离映射机制的方法,通过在NS2上实现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并创建仿真拓扑,对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进行了仿真分析,弥补了实际系统由于规模限制而不能模拟大规模网络环境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Windows下的虚拟网络存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振  冯丹  周可 《计算机工程》2003,29(5):163-165
介绍了虚拟存储的形式及实现层次,并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在主机设备驱动层实现基于块存储的虚拟网络存储的一种方法,主机通过运行驱动程序将整个或一部分网络存储空间映射为本地的磁盘,然后像对本地盘一样对该盘进行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存储文件,从而实现网络存储。整个虚拟空间既可以映射为主机的单一硬盘,构成海量存储器,也可将虚拟空间根据不同主机要求映射为不同容量的虚拟磁盘,构成网络移动磁盘。  相似文献   

5.
可扩展性是当今路由系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学术界一致认为位置与标识分离的思想是解决路由可扩展性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位置与标识分离的网络中,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映射服务系统仍是一个难题;文中提出了影响映射服务系统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基于对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网络状态感知的标识映射系统NAMS; NAMS包含两个关键元素:网络感知Agent和服务节点;我们认为,NAMS是解决高效映射服务系统设计实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标志在数量和内容上的冗余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提出了无冗余标志应用方案。该方案将网络抽象为用户域、接入域、服务域和归属域四个域,在每个域为用户分配不同的身份标志,并制定了标志分离存储、替换传输、加密传输及更新机制。最后,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和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7.
卓秀然  赵伯听  郭国洪  林欣 《福建电脑》2012,28(4):134-135,111
本文针对当前舆情信息系统信息采集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爬虫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并对其予以了实现。通过对该系统的测试,验证基于该架构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抓取和采集,并支持数据库存储,为网络中舆情信息的管理和监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iSCSI的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网络存储技术的出现,iSCSI作为端到端的协议,定义了SCSI到TCP的映射,使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块级存储,实现了存储和现有TCP/IP网络的无缝融合。基于iSCSI的SAN可以被看作是负责存储传输的“后端”网络,而“前端”网络负责正常的TCP/IP传输,它是目前新型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在物理上与Internet网完全隔离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提出基于Mobile Agent的多层次入侵检测架构,利用自组织映射网络方法,在不同层次的Agent中建立二维网格的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分别检测目标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线传感网中Sybil攻击的检测与防范,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协作的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检测机制CRSD。它的基本思想是Sybil节点所创建的不同身份,其网络位置是相同且无法改变的。CRSD通过多节点协作确定不同身份的网络位置,将出现位置相同的多个身份归为Sybil攻击。仿真实验表明无防范时Sybil攻击显著降低了系统吞吐量,而CRSD能检测出Sybil节点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LISP是具有代表性的身份/位置分离方案之一,为了支持移动性,IETF IESG工作组在其原有基础上提出了LISP-MN,但这种方案需要修改主机协议栈,无法支持现有移动终端的接入,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设计一种支持主机移动性的身份/位置分离架构LISP-Mnet;在标准的LISP基础上,通过引入映射分发机制,实现了标地映射的快速分发与同步;通过在边缘接入设备实现主动注册机制,无需对终端协议栈作任何修改,即可支持移动终端在各站点之间的随遇接入和任意切换,提高了终端的移动接入能力.最后,实现了LISP-MNet的原型系统和实际组网测试,对单节点映射服务器进行了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映射规模可达100M;通过VLC视频应用进行移动终端接入站点切换时延测试,结果表明,移动切换时间低于2s,移动终端在切换接入站点后,VLC视频服务器与客户端可在2s内完成视频同步.  相似文献   

12.
A DHT-Based Identifier-to-Locator Mapping Approach for a Scalable Interne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that today's Internet routing and addressing system is facing serious scaling problems, which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overloading of IP address semantics. That is, an IP address represents not only the location but also the identity of a host.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several recent schemes propose to replace the IP namespace in today's Internet with a locator namespace and an identity namespace. The locator namespace consists of locators that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locations of hos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dentity namespace consists of identifiers that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identities of hosts. For these schemes to work, there must be a mapping system that can supply an appropriate locator for any given end point identifier (EID). While prior related works mainly focus on aggregable EIDs, several recent works proposed the use of self-certifying EIDs for purpose of security and privacy. However, self-certifying EIDs are flat, unstructured and prior proposals cannot be used to deal with flat EI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istributed hash table (DHT)-based identifier-to-locator mapping scheme to resolve a locator for a flat identifier.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We show that, besides the capability to support flat EIDs, the scheme has good scalability and low resolution delay. We also show that the scheme is robust and can efficiently support mobility.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scalability, security, mobility and some other issues of Internet, identifier–locator split network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the next-generation network structure. In this network, split and mapping between identifier and locator make network security change accordingly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Interne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 attacks between the current Internet and identifier–locator split network using the attack graph modell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expected loss. It proves that the identifier–locator split network effectively alleviates DDoS attacks, and performs much better than the current Internet in security.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ttack graph as a model approach by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将分散、重复的用户数字身份认证进行整合,实现统一、安全、灵活、稳定和可扩展的企业级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采用J2EE设计了一个支持多层架构的系统,对统一用户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5.
Sign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offers a natural way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al time sign recognition architecture including both gesture and movement recogni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vailable for sign recognition data gloves and accelerometers were chosen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Due to the real time nature of the problem, the proposed approach works in two different tiers, the segmentation ti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tier. In the first stage the glove and accelerometer signals are processed for segmentation purposes, separating the different signs performed by the system user.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values received from the segmentation tier are classified. In an effort to emphasize the real use of the architecture, this approach deals specially with problems like sensor noise and simplification of the training phase.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路由器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有效地隐藏了内部网的规模和拓扑结构,为内部网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并且也是临时解决IP地址短缺的途径。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Patricia树的高速网络环境下NAT转换条目的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将NAT的转换条目组织成Patricia,并辅之以Hash表,加快了转换条目的搜索过程。为满足实时业务的需要,还引入了Cache,并对传统NAT转换条目的操作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大大地提高了NAT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向组件的技术对港口管控一体化框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论述实现该框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过程.底层网络互联部分完成了基于OPC技术的数据访问服务器的开发,通过该服务器实现设备层的实时数据采集,成功搭建一座从设备层到控制层,再到管理层过渡的桥梁,也为网络化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互联打下基础.高层网络互联部分提出一套港口管控一体化系统信息化网络互联构架,是一种软环境下有效解决信息孤岛互通、互联、互操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标地分离的卫星网络移动切换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卫星网络因具有覆盖区域广、通信延时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有大量研究旨在开发IP协议的组网技术,并将其与地面IP网络融合。融合网络的挑战之一,即为卫星移动性,用户在卫星网络中的接入点频繁切换导致移动管理问题,而现有的移动IP技术不能高效支持卫星网络移动切换。为了高效支持移动切换,在卫星网络中应用标地分离思想,在标地分离的架构下研究切换管理问题;用映射服务系统对终端进行位置管理,在移动切换中由新接入卫星网关和终端的标志为主要信息在原卫星中形成通告转发表。仿真结果表明,相对移动IP技术,该方法有明显优势。将其应用于卫星网络时可以降低切换延时,减少大量的绑定更新开销或是次优路由,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徐畅  任勇毛  李俊 《计算机科学》2012,39(10):35-39
针对目前全球路由表规模高速增长的问题,IETF提出可以通过分离主机的身份标识和路由标识地址空间来重新考量互联网寻址体系结构。思科公司提出的LISP(Locator Identity Separation Protocol)是基于该思想提出的主流方案之一。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LISP的层次化标识映射系统,以克服目前其他LISP映射系统的不足,然后详细阐述该系统的模型、工作模式以及主机身份标识的分配方案;最后与其他LISP映射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更低的映射信息查询时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硬件防火墙的防护性能优势,提出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硬件防火墙,利用FPGA设计深度包检测引擎,实现基于应用层的内容防护。深度包检测引擎支持固定、浮动和统一资源定位符关键词匹配,可实现灵活的表项宽度变化和表项更新操作。实际测试表明,采用基于FPGA设计的深度包检测引擎,硬件防火墙的主要处理指标满足实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