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种面向公路网络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动用户经常会发出基于目前位置的最近邻查询.通常移动终端(用户)向不可信的位置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请求中包含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因而导致位置隐私的泄露.给移动用户提供位置服务的同时,保护移动用户的位置隐私也至关重要,而这种需求在公路网络应用中尤为明显.根据公路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隐匿环和隐匿树这两种子图结构.利用隐匿...  相似文献   

2.
用户位置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基于位置服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的方法多是只针对用户单独一次查询的隐私保护,没有考虑移动过程中由于连续查询而造成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主要针对连续查询下的移动对象位置隐私保护提出一种基于历史用户的虚假用户生成的位置匿名方法,该方法结合用户历史数据,通过确定合理的假用户生成区域及假用户生成时刻其空间位置,使虚假用户能够实时对真实用户位置进行保护,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变得越来越流行,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便捷服务时,同时也将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给LBS提供商,带来了隐私泄露的威胁。针对如何保护用户的位置信息不被泄露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很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一种典型的方法是冗余地址查询方法。然而之前的方法在连续的近邻查询过程中存在处理速度较慢,反应延迟较大的问题。为了提高冗余匿名方法连续近邻查询的查询速度和效率,本文利用局部性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查询时间,减少响应延迟。实验结果表明,对连续性较强的近邻查询,本文建议的方法相对于之前的方法查询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LBS连续查询的应用场景下,攻击者易利用查询时间序列、区域位置、移动趋势等背景知识发起有效的攻击,以获取用户的真实位置或轨迹,进而可推断出用户生活习惯等各类隐私信息。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聚类的连续查询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邻近用户的信息共享与协作,设计了一种匿名区域构造机制,用户在查询过程中,首先通过被共享缓存获取所需服务结果,如未命中,再向LBS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同时,提出了一种邻近用户位置更新算法,提高用户的协作效率并保证缓存的有效性,对于由命中缓存完成的查询,采用提出的基于密度聚类的兴趣区提取算法,生成高混淆度的假查询扰乱整体查询序列顺序,以此增强轨迹隐私的保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连续查询中的时间代价,提高了位置混淆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定位技术和无线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位置信息,也可能泄露位置信息,甚至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用户协作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P2PSpaceTwist,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带新鲜性的主动式协商机制,通过该机制用户主动与邻居协商,收集邻居信息并广播自身信息;当满足用户的匿名需求后,使用匿名区域内的随机位置代替用户的真实位置并发送给随机选定的代理,通过代理向位置服务器提供商发送增量式的近邻查询,从而获得精确的结果集。实验结果表明,P2PSpaceTwist能够较快地实现匿名查询并获得较精确的结果集,与其他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相比,P2PSpaceTwist的通信开销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基于位置的服务中查询迟缓和信息失效等问题,提出了数据预处理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特点,通过服务器端数据预处理和提前发送,使部分移动终端向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查询转化为移动终端上本地数据库查询,从而减少等待时间;运用智能学习策略提高服务信息命中率,使其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查询效率,降低对不稳定无线网络的依赖性,减少数据的出错和重发.  相似文献   

7.
实现了一个可提供基于位置的移动餐厅推荐及导航服务的系统。结合最新的Web2.0应用数据,实现了多模式的餐厅信息推送服务,包括基于模糊条件约束的查询机制,基于位置的地图浏览模式和基于三维标签云的协同信息共享机制,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基于位置的餐厅个性推荐及导航。同时,针对移动手机屏幕较小,显示内容受限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多维标签云可视化方法”,并实现了一种标签云关联分析和聚类算法,实现了基于用户偏好的快速导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具备GPS定位和互联网功能的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人们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隐私问题。如果攻击者知晓用户的精确位置,那么他可能推测出敏感信息。因此,当人们使用LBS时有必要引入位置隐私保护机制。提出了路网环境下移动服务隐私保护的通用模型—基于星图的隐私保护模式,并通过基于Hilbert序列的星网络扩展、匿名星选择机制等满足每个用户的共匿条件。在实际道路网络上的实验评估了该隐匿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位置定位服务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计算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一方面,数据信息共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泄露个人敏感信息而产生的弊端。因此如何保护好位置数据是关键。由于位置数据具有价值高和低密度的特性,导致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法很难兼顾数据的保护和数据的效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差分隐私机制的位置数据隐私保护策略,通过采用多级查询树的结构来查询和发布保护后的数据,并保持了数据项间的联系。首先构建多级查询树(位置搜索树),然后遍历查询树,使用差分隐私的指数机制来选取访问频率高的k项,最后通过拉普拉斯机制给选取的k项进行加噪。实验表明,相比于其他保护策略,基于差分隐私机制的位置数据隐私保护策略可用性和数据保护程度高,算法运行时间少,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嵘  顾君忠  杨静  林欣  陈鹏  乔哲峰 《软件学报》2010,21(Z1):298-309
对现有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位置隐私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总结了3 类主要可能造成隐私泄露风险的原因和3 类与之对应的必要保护手段,并且提出了一种结合策略与算法的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在同时构建的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协作应用原型系统LaMOC 上,该隐私保护设计能够有效从两方面全面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一是支持用户通过灵活的策略方式,完全控制自身的位置信息共享方式;二是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使恶意攻击者无法得到用户的敏感位置信息.该隐私保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了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用户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的发展,如何保证用户在使用位置服务时的隐私安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对主流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移动用户的位置隐私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服务器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针对隐私保护需求的差异性,考虑区域的敏感等级,对敏感区域采用K-匿名和假名进行保护,同时运用脚印来辅助匿名。该方案能在不降低位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移动用户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3.
差分隐私因具有严格推理和证明的隐私保证,常被应用于位置隐私保护场景中.用户进行位置连续查询时,会引起噪声叠加导致查询精度下降,目前基于规则树结构的差分隐私虽然能降低查询误差,但会产生大量无效零节点,数据结构过大,在查询精度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本文提出了不规则线段树的差分隐私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将不规则线段树引入差分隐私方法中,根据节点覆盖率和Laplace机制的敏感度推导出不规则线段树的估值函数,从而筛选出较优的不规则线段树结构.该方法能有效减小连续查询时噪声叠加带来的查询精度下降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提高差分隐私查询精度的方法有更小的查询误差,并能适应不同密度环境的LBS位置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徐正峰  杨庚 《微机发展》2011,(9):237-241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限设备的蓬勃发展,LBS中的隐私保护技术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很多匿名算法以保护移动用户的隐私信息。但是针对位置隐私的k匿名机制和查询隐私的l-diversity机制都只是适用于快照查询(snapshot query),不能适用于连续查询。如果将现有的静态匿名算法直接应用于连续查询,将会产生隐私泄露、匿名服务器工作代价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查询标识符的查询模型,对于每一个连续查询任务都定义一个标识符,LBS通过这个标识符返回给匿名服务器查询内容,攻击者收集标识符相同的查询任务匿名集,对其进行比较和推断,导致用户隐私泄露。针对这个问题,在匿名服务器里设置一张一对k的表,每当用户发送一个查询时,匿名服务器查询这个表,从这个表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作为这次查询的标识符。这样攻击者收集到匿名集就不会是一个连续查询任务的全部匿名集,在一定程度和时间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LBS服务被外包到云上运行以减少本地的计算和存储成本。然而,外包环境下的云服务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半可信的实体,LBS提供商的数据安全和用户的个人隐私将会面临新的安全挑战。针对现有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外包方案中不支持区间查询和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支持区间查询的LBS外包数据隐私保护方案,利用非对称向量积保值加密和公钥可搜索加密对LBS坐标和关键词进行加密,实现LBS数据的机密性和用户查询模式的隐私性;利用轻量级的矩阵运算使用户在不泄露查询区间的前提下准确获得所需LBS数据。在新用户注册方面,采用基于双线性配对运算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文章方案较同类方案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tackles a privacy breach in current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where mobile users have to report their exact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an LBS provider in order to obtain their desired services. For example, a user who wants to issue a query asking about her nearest gas station has to report her exact location to an LBS provider. However, many recent research eff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revealing private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potentially untrusted LBS providers may lead to major privacy breaches. To preserve user location privacy, spatial cloaking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ivacy-enhancing technique in LBS. The basic idea of the spatial cloaking technique is to blur a user’s exact location into a cloaked area that satisfies the user specified privacy requirements. Unfortunately, existing spatial cloaking algorithms designed for LBS rely on fixe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e.g., base stations, and centralized/distributed servers. Thus, these algorithms cannot be applied to a mobile peer-to-peer (P2P) environment where mobile users can on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ers through P2P multi-hop routing without any support of fixe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or server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patial cloaking algorithm for mobile P2P environments. As mobile P2P environments have many unique limitations, e.g., user mobility, limited transmission range,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car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and network partitions, we propose three key features to enhance our algorithm: (1) An information sharing scheme enables mobile users to share their gathered peer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reduc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2) A historical location scheme allows mobile users to utilize stale peer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overcome the network partition problem; and (3) A cloaked area adjustment scheme guarantees that our spatial cloaking algorithm is free from a “center-of-cloaked-area” privacy attack.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2P spatial cloaking algorithm is scalable while guaranteeing the user’s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心式和分布式结构的LBS隐私保护方案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式隐私保护结构以兼具两者优势,并在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LBS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使用参数生成器定期向用户及LBS服务器更新偏移参数,通过结合K-匿名和随机偏移技术,在中心服务器生成匿名区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匿名中心服务器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查询结果的筛选过程中,采用网格化坐标对匿名区域进行表示,实现了高效的结果匹配,显著降低了中心服务器的计算开销。较之已有方案,该方案在通信开销方面亦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孙悦  张磊  李晶  张震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4):1158-1160,1165
隐私泄露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进一步发展的原因。针对当LBS用户发送查询时,用户的个人隐私可能会泄露给攻击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空间网格划分的隐私保护算法(GAGP)。算法包括两个方法,即地图分割算法和假名生成法。地图分割算法利用遗传算法给每个网格赋权值,再通过使用邻接网格扩展的方法,保证每个划分区域的查询频率基本相等。假名生成法是用户在每次发送查询时使用假名来应对长期统计的攻击方式。通过实验证明所提算法与其他三种算法相比结果较好,所以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s in positionin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made the 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 applications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privacy reasons and due to lack of trust in the LBS providers, k-anonymity and l-diversity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preserve privacy of users in distributed LBS architectures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are scenarios where the locations of users are identical or similar/near each other in IoT. In such scenarios the k locations selected by k-anonymity technique are the same and location privacy can be easily compromised or leak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privacy preserva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location labels to distinguish locations of mobile users to sensitive and ordinary locations. We design a location-label based (LLB) algorithm for protecting location privacy of users while minimizing the response time for LBS requests. We als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validat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rough extensive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