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型直流电网是一种新型供电系统,通常采用两根直流线输送电能,可以采用电压平衡变换器构造一根中线,以满足电网中不同负载变换器对输入电压平衡的要求。为了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本文提出了三电平半桥电压平衡器,分析三电平半桥电压平衡器拓扑结构;为了实现功率器件工作在三电平状态,同时提出了一种功率开关管提前开通、滞后关断的控制方案,并结合该控制方案详细地分析三电平半桥电压平衡器工作原理。最后在原理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电平半桥电压平衡器不但能够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而且能够实现输出电压平衡。  相似文献   

2.
电站锅炉送风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厂锅炉送风管道一般很少达到用动压平均管测量风量的直管段要求。风量测量存在局限性,针对测量工程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对数-契比需夫”法的矩形截面管道送风流量测量装置,用五支动压平均管每只均按“对数-契比雪夫”法选点位置开孔,将五只动压平均管的静压输出孔、总压输出孔分别连接到一起作为传感器组件的差压输出,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送风流量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应用电压平衡器来解决双极性直流微电网正、负极对中线电压的平衡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下垂控制和干扰观测器相结合的多电压平衡器并联运行与协调控制方法。应用干扰观测器,能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利用本地测量信息即可实现对电压平衡器输出电流的快速跟踪;采用基于干扰观测器输出结果的外环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和内环输出电流前馈控制,不仅能实现在无互联通信情况下的多电压平衡器并联运行和即插即用,还能有效提高直流电压平衡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抑制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内负荷突变、间隙性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等暂态对直流母线正、负极对中线电压的冲击。最后,在包含直流模拟电源、两台电压平衡器以及相应阻性负荷、恒功率负载等构成的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实验平台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直流用电设备种类日新月异,直流负荷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直流配电网的广泛关注。在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的选择上,采用双极性直流母线的配电方式在直流系统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双极系统中正、负直流母线相电压在负荷不平衡时需要电压平衡器来维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诸如航天电源、数据中心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场所的电压平衡器,可以避免传统电压平衡器开关管直通的危险,并可使正负极负载电流连续,方便滤波。对所提电压平衡器建立小信号状态模型,基于对数学模型的分析设计开关管控制策略。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不用工况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应力控制管是电缆终端中容易产生气隙缺陷的薄弱环节,为了探究温度突变时影响电缆终端内部应力和形变规律的因素,文中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电—热—力耦合场仿真模型,研究电缆终端内部温度、应力及形变随环境温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同时选取应力控制管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及泊松比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16(43)正交测试,分析结果可得:温度变化时,应力控制管与半导体层及绝缘层的交界处形变量最大;弹性模量是主要影响应力的物理量,其次是泊松比,最后是热膨胀系数;当无法同时控制这3个物理量时,热膨胀系数低的优先级最高,其次再考虑弹性模量,最后应使泊松比接近0.5。该研究对于应力控制管的选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矩形送风管道的流量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动压平均管法,由过截面几何中心线上的平均动压表征该截面的平均流速进而求得流量,但现场条件往往不能满足这种测量方法的直管段要求,使测量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对数契比雪夫法”的送风流量测量装置,将5支动压平均管置于同一截面,按“对数契比雪夫法”选点位置开孔,把这5支动压平均管的静压输出孔、总压输出孔分别连接到一起作为传感器组件的差压输出,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使测量准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半桥三电平变换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易于实现软开关等优点,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但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也随之增加。为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出一种新型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与已有三相三电平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开关管数量大幅减少。采用对称控制方式,所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均为输入电压的一半;采用三相电路结构,可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同时可有效提高输入输出电流脉动频率,进而减小滤波器。制作一台600 V输入、48 V/20 A输出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预防锅炉四管爆漏至关重要,例如焊接质量缺陷、锅炉承压部件内部清洁度问题以及原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应力失效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锅炉四管爆漏。文章讨论了基建工程中防止锅炉投运后四管爆漏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平面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两种全桥LLC变换器在短路情况下开关管的控制方法,给出了短路电流和开关管的应力定量计算。相比传统方案,本文提出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的输出电流并显著降低开关管电流应力。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表明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一种结构简单、高效、低电压应力的软开关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谐振直流环节三相逆变器和负载自适应换流控制。其换流回路避免了2个大的分裂电解质电容,并且无耦合电感,可简化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通过换流开关控制换流电路,使逆变器的主开关管能完成零电压零电流开通和准零电压关断,换流开关能完成准零电流开通和准零电压关断。另外,与定时间控制相比,负载自适应控制可动态调节每个开关周期内换流开关管的开关时间,可以提高效率和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逆变器主开关管和换流开关管具有相同且固定的开关频率,主开关管和换流开关管电压应力均等于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对逆变器的负载自适应控制、软开关谐振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逆变器谐振参数的设计方法,设计10kW实验样机并完成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方波电压法测量液体介质 tanδ的原理。分析了实现这一测量方法的技术关键。在测量系统的趋稳时间、测量时间的控制、测量系统各参数的设置和电流测量仪器选用等方面 ,提出了通过实践验证的计算方法和解决方案 ,并证实该方法是测量液体介质低 tanδ值 ,提高测量的分辨率和准确度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方波电压法测量液体介质 tanδ的原理。分析了实现这一测量方法的技术关键。在测量系统的趋稳时间、测量时间的控制、测量系统各参数的设置和电流测量仪器选用等方面 ,提出了通过实践验证的计算方法和解决方案 ,并证实该方法是测量液体介质低 tanδ值 ,提高测量的分辨率和准确度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tand)的在线监测会受到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污秽等)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修正非常必要。根据人工气候室内变压器套管tand的在线测量试验结果,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电容型设备tand的影响情况,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主要环境因素对tand影响的修正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该模型可用于将非标准大气条件下电容型设备的tand测量值修正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值,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增加在线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实际的修正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由于接触不良引起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 C2 的介质损耗 tanδC2 偏大的测量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流互感器现场高压介损测量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高压介损能灵敏反映电流互感器的绝缘状况,预试中当tanδ超标或怀疑有其它绝缘缺陷时,需进行高电压下的tanδ测量,同时注意相应电容量的变化。串联补偿法用于电流互感器高压介损测量是解决现场试验电源问题有效方法,在现场进行高压介损测量时,特别要注意高压引线及强电场干扰的影响。对测量结果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场1组110 kV带抽头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试实例,基于正接线的测量方法,采用AI600E型自动介质损耗电桥,对带抽头CVT的C1、C2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试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由于CX接触不良使得标准臂的参数发生了变化,是引起测试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基波相位分离法的电气设备绝缘介质损耗数字化检测方法,根据其原理设计了以DS80C320型单片机构成的绝缘介损检测仪,详细描述了其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给出了该仪器装置测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光谱对氰酸酯树脂(CE)改性环氧树脂的共固化反应进行分析,测试了环氧树脂固化物的介电常数(ε)、介质损耗因数(tanδ)和吸湿率,通过TG分析了固化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CE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物的ε、tanδ下降;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固化物的ε下降,tanδ上升。改性环氧树脂的吸水率降低,热稳定性变化较小,介电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电流平衡法”带电测试耦合电容器的电容量 Cx 和介质损耗 tanδx 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结果 .说明这种测量方法简便 ,易于推广 ,测试准确 ,可以准确地监测其绝缘缺陷  相似文献   

20.
改进保留非线性算法在介损测量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摘针对高阶正弦拟合法中迭代所用的运算时间和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制约该法用于介损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收敛潮流算法—改进保留非线性算法,使介损的数字化测量中,在 tanδ<0. 000 3 时,计算时间<10ms。在满足介损在线监测的同时,还可以实时检测系统频率,为同步采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