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500kV双回输电线路大转角铁塔架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升  张广亚 《电力建设》2009,30(5):101-101
500kV天白双回输电线路,3号塔是一基转角度数大(76°44’)、相临杆塔高差大(挂线点之间比4号塔低38.2m)、档距小(3~4号塔档距150m)的双回转角铁塔,架线施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陆泓昶  黎亮  李李 《电力建设》2007,28(12):47-50
根据对500 kV 输电线路塔型规划的前期研究, 结合三峡荆州—益阳Ⅱ回500 kV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 对导线排列方式, 绝缘子串的布置形式等进行了讨论。应用概率统计等方法, 通过统计类似工程及本工程直线杆塔水平档距、垂直档距、KV 的概率分布规律, 规划出较为符合本工程的直线塔型设计条件, 提高了杆塔使用条件的利用系数, 以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直线转角塔、耐张转角塔进行了规划。最后, 综合线路走廊、铁塔耗钢量及相关电气特性等技术经济指标, 推荐直线塔采用3“V”串型猫头塔。  相似文献   

3.
在输电线路的风偏计算中,导线的重力荷载和风荷载直接影响着悬垂绝缘子串摇摆角,其大小与线路的布置方式(如相邻导线悬挂点的约束、档距、高差等因素)有关。针对耐张塔-直线塔-耐张塔、直线塔-直线塔-直线塔、耐张塔-直线塔-直线塔这3种不同的线路布置方式,建立了2档、4档和6档绝缘子串-导线数值模型,通过改变档距、高差和风速等因素,仿真得到了绝缘子串摇摆角的大小和水平位移,并将其与静力学模型得出的摇摆角和水平位移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的线路布置方式对悬垂绝缘子串摇摆角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线路布置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摇摆角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相导线存在小转角时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的计算公式,并从杆塔垂直档距、导线转角与偏角的关系、杆塔水平档距与相导线转角的关系、杆塔不平衡受力、工程应用实例等方面分析了双回路分支塔后的第一个桩位使用普通直线杆塔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导线转角、杆塔垂直档距确定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的大小;同时杆塔水平档距的增大可以使相导线转角减小,杆塔垂直档距增大,从而使得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减小,利于在分支塔后第一个桩位使用普通直线塔;分支塔后第一个桩位还存在一个最优位置,可使相导线转角最小,据此提出了悬垂绝缘子串固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对工程本体造价的影响,对国网不同地区的220k 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水平进行了统计,得出我国输电线路在初步设计阶段水平档距利用率普遍偏低,分析了其原因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杆塔型式的合理选择给出了提高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志军  周刚  王劲 《电力建设》2008,29(3):18-21
在三沪±500 kV 直流输电线路铁塔规划过程中, 分析了线路地形气象条件, 以线路实际优化排位的统计数据作为基本依据, 同时参考了地形条件极为相似的龙政线、葛南线的设计经验, 经多方案比较后规划出了科学合理和适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杆塔系列。该系列铁塔的水平、垂直档距组合分级合理, 水平档距利用率较高, 并根据地形情况, 既规划了适合山地的全方位高低腿塔型, 又规划了适合平原地区的平腿塔, 还有适合林区和房屋密集地区的“V”型串塔, 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并保护了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直线塔常规设计时,不同呼高铁塔采用同一使用档距造成浪费的问题,对铁塔使用档距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增加直线塔使用档距的新方法,具体计算时,采用换系数的方法,利用直线塔承受的总风压不变的特点,将低于计算呼高的铁塔水平档距增大,减少单公里直线塔的数量,节约塔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角度负荷与张力及转角度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量化关系式:PJ=2TxSin(0/2),经计算分析得出,重覆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耐张转角塔转角度数在30°时,既安全又经济的结论,回答了《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IL/T5440—2009)“转角度数不宜过大”的问题,为以后的重冰区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架空输电线路钢管杆水平档距和安全系数的取值原则,对河北省南部电网某22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钢管杆不同安全系数和设计档距组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水平档距250m、导线安全系数为6时工程最经济,并提出设计档距及安全系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转角杆塔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将杆塔水平荷载分为水平风压荷载和水平张力荷载2种,考虑风对转角塔2侧电线的作用及对电线张力的影响,得出角度风作用下转角杆塔的综合水平荷载公式,并根据实际算例,探讨了杆塔最大水平荷载与大风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转角度数较大的转角杆塔,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角度风对水平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荷载是输电线路铁塔设计的基础,水平风荷载又是输电线路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DL/T 5551-2018《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以下简称《荷载规范》)对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中导地线水平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对两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对两规范的风载荷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和计算结果发现《荷载规范》对输电线路铁塔风载荷的影响规律,为输电线路设计人员选用杆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档中线间距影响着线路塔头尺寸和安全运行。通过对比中国、日本、欧洲和CIGRE等国内外的主要设计标准,研究了各标准档中线间距的计算方法,对比了设计和校核工况、风荷载计算和风偏角确定、电气间隙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国内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500 kV线路实例对各标准由档中线间距确定的塔头上的线间距离进行了测算,分析风速、风向、导线布置方案、导线型号、档距等因素对塔头尺寸的影响。根据对比结果,建议国内线路在档中线间距设计和校核时可采用风偏角按正态分布、根据线路重要性确定标偏倍数的方法,并建议开展长期的架空线路风偏摆动研究和观测工作,以优化线路设计。  相似文献   

13.
500kV输电塔线覆冰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输电塔线体系中铁塔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是危害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计算由档距、高差和不均匀荷载引起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应用梁单元和索单元建立了输电铁塔和导线整体单元模型。对输电塔线体系结构覆冰荷载进行有限元计算后得到了铁塔的不平衡张力,分析了铁塔的最大压应力随覆冰厚度的变化,指出了档距差和高差角过大是产生不平衡张力的主要原因,而不平衡张力致使铁塔失稳。复沙Ⅰ线500 kV输电线路的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整体旋转角度法”计算转角塔全方位不等高插入式基础预偏后的根开、坡度、高差的过程,该方法具有主角钢与塔腿主材中心线重合,高效控制转角塔预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防雷设计中EGM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保大跨越特高杆塔的耐雷可靠性,在经典电气几何模型(EGM)的基础上,利用击距理论计算了线路等效受雷宽度,并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了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计算中分析击距公式、击距系数、雷电先导入射角对线路受雷宽度和绕击跳闸率影响的结果表明,在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的情况下,利用击距法计算的受雷宽度远远小于规程法所得结果,击距系数越大,线路受雷宽度越小,EGM法计算所得绕击跳闸率相应越小。计算结果可为设计线路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雷电定位系统雷击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线路雷电参数统计的真实性,给出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坐标的校准方法。首先,根据输电线路杆塔的测量坐标,计算出测量档距,将测量档距与运行档距以及线路的允许误差进行对比,确定坐标可能有误的杆塔;然后,根据可能有误杆塔的编号及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确定需要校准杆塔;最后,根据运行档距及杆塔的转角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测距功能,对需要校准的杆塔坐标进行校准。以某线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一次雷击故障由定位到相邻杆塔变为定位到遭受雷击杆塔,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杆塔水平档距折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输电线路杆塔水平档距的折算方法,从杆塔规划入手,通过分析悬垂型杆塔及耐张型杆塔的受力特点,分析了杆塔的主要控制工况及其对选材和杆塔综合指标的影响,得出了悬垂型杆塔及耐张型杆塔设计时是否考虑档距折算的原因,并给出了悬垂型杆塔折算档距的计算原则和工程中的折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国内某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SZC301型双回直线塔和SJC301型双回耐张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邻耐张塔如何与双回直线塔多根地线配合的方案,综合分析了双回直线塔关于I型悬垂串和V型悬垂串的不同排列组合对导线与多根地线间距的影响。双回直线塔中层横担改挂V型悬垂串,下层横担加挂地线,可使塔头处中、下相外侧子导线的静态防雷保护角较常规分别减少11°和15°,上、中、下相外侧子导线动态防雷保护角分别为-11°、-20°和-9°,有效地减少了山区的地形坡度对绕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