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电网的唯一通道,由于其输送功率大,发生在任何地方的发电和负荷有功扰动都对联络线输送功率产生影响,引起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在计划值的基础上产生大范围的波动,从而引起区域控制偏差的大幅波动,对山西联络线潮流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对特高压检修及特高压投运时的山西电网区域控制偏差的波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调度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投运,对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仿真是进行系统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全过程仿真程序中,还没有一种合适的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策略模型。针对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1 000 kV特高压交流联络线功率控制动态仿真问题,结合以联络线功率控制为目标的AGC控制性能评价标准——T标准,根据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的要求和现场运行经验,借鉴CPS标准控制策略模型,根据特高压联络线的输送功率偏差与区域控制偏差ACE的乘积,以及乘积量在电网送端控制区和受端控制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模型。在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PSD-FDS中进行了模型开发实现。使用实际电网数据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证实T标准策略的控制效果比CPS标准策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二)AGC性能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结合中国1 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适应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性能评价指标,称之为"责任度",以正确评价华北和华中电网对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做出的贡献,在特高压线路投运后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套以联络线功率为控制目标的新的AGC性能评价标准,称之为"T标准".最后,针对即将形成的华北、华中和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特点,对A标准、CPS标准和T标准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区域互联电网主要联络线AGC控制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华中—华北交流特高压互联电网中特高压联络线呈现出较大的随机功率波动这一实际问题,结合控制性能标准(CPS)和T(联络线)标准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多区域互联电网主要联络线自动发电控制(AGC)的控制性能评价指标,简称MT指标。该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大区电网中各子区域(如各省级电网)对主要联络线功率波动控制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以MT指标为控制目标设计了抑制主要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的控制器。仿真结果显示,在该指标下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抑制主要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用区域控制误差的区域自动发电控制对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彼此相对独立,可能无法通过各自自动发电控制的协调来快速控制联络线功率波动。针对此不足,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研究了一种协调区域自动发电控制以抑制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方法。该方法在建立区域互联系统的有功频率分布式预测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预测控制周期内求解抑制联络线功率波动的纳什均衡控制解,以实现各区域自动发电控制的在线优化控制协调,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滚动优化达到对联络线功率波动的快速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控制效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特高压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存在省网调缺乏协调、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存在长时间波动现象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PI控制的抑制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策略。该策略在设置网调调节死区的基础上,结合网调和省调机组的实际出力,计算出区域控制误差(ACE)作为新的网调调节目标,不断调整比例、积分增益参数,使其随着ACE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提高抑制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的能力。对华中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流特高压线路平均功率波动大,目前D5000中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易引起联络线区域控制偏差大幅震荡的问题,提出了适应于特高压线路的滤波算法及突变加力控制,优化了自动发电控制策略(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降低了联络线控制难度,在山西电网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一)AGC控制策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结合中国1 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应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控制策略。新的控制策略以各省级电网有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为基础,实现互联电网各网、省调控制区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支援,在华北、华中电网及其各省级电网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即将形成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特点,探讨各控制区的构成及相应的AGC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小区域电网与大电网之间采用定联络线功率控制(FTC)模式进行发电控制,小区域电网长期以停机调峰作为主要的调峰方式。调节手段非常有限的前提下,在负荷急剧变化期,9F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启停期间不受AGC(自动发电)控制。下面对小区域电网中发电控制问题探讨,以提高CPS2调频考核达标率。1电网概况小区域电网与大电网实行定联络线功率控制模式,构成联合电力调度系统。大电网负责调频,小区域电网负  相似文献   

10.
控制策略标准在福建区域联络线控制与考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福建电网大机小网、负荷变化快的特点出发,以与华东电网互联的联络线安全运行和福建电网控制策略标准(CPS)考核效果最佳为目标,深入分析了联络线功率偏差控制(TBC)及CPS的具体内涵,研究分析了自动发电控制(AGC)的控制参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机组调节次数.并通过对各水、火电厂AGC机组调节特性和优化组合的试验,找出了目前福建电网AGC机组投运台数以1~3台为宜的结论,并根据区域联络线的运行经验,制定了电厂AGC机组的运行管理细则.最后对现在的AGC控制及参数设置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联网下AGC协调控制策略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特高压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特点,研究了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首先,提出一种网省协调的AGC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特高压联络线上的功率偏差大小自动调整网省机组出力.在该控制策略下,网调机组在联络线偏差较大时参与调整,而在偏差较小时提前将功率回吐.然后,提出一种在省调AGC容量不足时网调机组出力协助省调控制区调节区域功率平衡的补偿控制措施.最后,针对华中电网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文中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华北电网多区域自动发电控制与在线经济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电网先后与东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实现联网。为适应电网调度体制改革和大区电网联网后的频率与联络线潮流控制,对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软件功能如何能够进行多区域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多区域三种控制模式、控制性能标准控制策略、电网稳定控制策略。同时利用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优化AGC,进一步在华北电网实现在线经济调度。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目前T标准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性能标准(CPS)与T标准的串联实施方式,即根据特高压电网所处运行状态的不同实时切换CPS和T标准,并针对特高压电网的4种典型运行状态设计了兼顾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偏差与系统频率偏差的4种控制方式。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CPS与T标准的串联实施方式下,控制区之间不会出现功率调节矛盾,且能兼顾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偏差与系统频率偏差。  相似文献   

14.
多控制区协调自动发电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电源送出问题,提出一种多控制区协调自动发电控制(AGC)模型。结合该模型,对AGC的行为与电网潮流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及控制算法。主控制区的控制目标为频率和联络线偏差控制,子控制区的控制目标为其稳定断面潮流贴近控制要求。子控制区也可参与主控制区的控制,实现与主控制区的协调控制。在云南省调AGC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子控制区稳定断面有功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湖南电网现有自动发电系统(AGC)是参照A标准建设的,鉴于华中电网采用了基于CPS标准的联络线控制标准,通过进行A标准AGC适应CPS标准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现有AGC不适应CPS标准的结论,指出了进行CPS改造的必要性和技术要点,并针对过渡时期可以采取的临时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江西电网省调AGC控制方式以及网间联络线的CPS控制情况,然后分析江西电网AGC控制模式,探讨网调直调机组如何参与省网负荷分配,网、省调机组AGC同时跟踪超短期负荷预测协调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运后华北电网AGC策略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特高压联网示范工程运行的要求,对华北电网AGC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运行试验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对于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控制策略的投入为特高压联络线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