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麦卓成 《电测与仪表》2007,44(10):25-28,52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惠及各方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矛盾越来越严重,电力需求侧管理也日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运用宏观调控理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设计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分析与决策系统,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目标、原理、功能及实施情况,为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邯郸供电公司电力客户服务呼叫中心运行以来的管理经验,对呼叫中心的服务调度地位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变革要求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呼叫中心运行后供电公司的创新服务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更深一步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叶慧萍 《供用电》2008,25(5):70-73
改变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粗放式管理,以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新的进展.介绍了中由供电局与广东电网公司联动开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供电企业管理决策、大用户节能差异化服务、需求侧错峰管理等功能;具体介绍了应用此管理决策系统后取得的成效.该系统部分功能在国内外创新,2008年3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95598电力客服中心推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艳 《电力信息化》2006,4(8):45-48
随着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整合和功能性调整,逐步实现市、县级营销系统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趋势将“95598”电力客服中心系统建设带入推广和提高阶段。主要介绍推广模式类型、架构以及如何推广地市级“95598”电力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同时详细介绍惠州供电局地市级“95598”电力客户服务系统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5.
概述呼叫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呼叫中心在电力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云南电力呼叫中心的建设进程,重点讨论云南电力呼叫中心IPCC客服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电力需求侧能效管理与需求响应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引导需求侧优化用能管理水平、参与电网高峰负荷削减,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简述了电力需求侧能效管理与需求响应系统建设的背景、意义;概述了系统在监测用户能源消耗数据、控制用户关键用能系统或设备的运行状态、响应电网侧需求响应事件方面功能;提出了系统的层次结构并描述了各层之间的关系;详细设计了系统的物理架构、功能架构,并分析了系统关键技术。本设计方案已应用于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研发建设,为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将对为能效管理与需求响应业务在国内的推广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我国唯一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期刊,将遵循自身的期刊定位和专业定位,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交流国内、国际的相关政策、标准、方法和经验,探讨和分析我国实施终端能效、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宣传和展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中合理供配电的重要决策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电力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了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现状后,对实际运行中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综合功能,有效保障社会、电力公司和用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个重要途径,而大用户电力负荷的管理是整个需求侧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大用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例,提出了系统的具体架构模型,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系统在供电企业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概括,最后总结了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为供电企业进行大用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并引起大家在信息技术辅助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我国唯一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期刊,将遵循自身的期刊定位和专业定位,紧密联系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交流国内、国际的相关政策、标准、方法和经验,探讨和分析我国实施终端能效、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宣传和展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果。2015年,《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选题方向如下:1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机制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体化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文章介绍了呼叫中心技术原理,研究了国家电网公司发展信息运行呼叫中心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宁夏电力公司信息运行呼叫中心的建设方案和应用成果,最后总结了信息运行呼叫中心在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信息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实现了应用系统的统一化和高度集成,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当务之急是破解"重建设、轻应用"的顽疾,深化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甘肃公司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运行呼叫中心,推进信息客服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公司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统一。通过信息运行呼叫中心建设,为公司信息运行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入平台和规范的处理流程,提高信息运行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电力呼叫中心业务生成系统技术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电力系统呼叫中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与通信技术——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设计实现具有普遍性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业务生成系统,该方法已成功地在电力呼叫中心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电力客户对信息通信专业的新要求,通过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客户服务支撑系统为核心,整合信息通信专业的各种资源,可进一步提高信息通信专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文章针对当前的信息通信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电力企业的信息通信客户服务支撑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业务功能,并对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的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文章的内容对于省级集中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成文  张健 《中国电力》2002,35(6):76-78
为改善对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鹤岗电力公司在用电营业工作中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结合地理位置的进行分析功能及其分布式的应用环境,使得用电报装从接到报装请求到工程图纸、工程预算报表的生成可在几分钟内自动完成。同时根据报修电话,应用GIS软件分析出故障地点,并提供抢修车最佳行驶路径使得故障抢修工作快速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公司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江苏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目标与思路、体系结构、平台选择、功能与特点,进行了系统运行分析与评价,对电力客户服务系统研究开发和创新电力客户服务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整合和功能性调整,已逐步实现营销系统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整合与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以现有的分散型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基础,提出了省级集中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实现方案,对未来实现省级集中的95598客服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保定供电公司95598电力客户服务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业务量和外界条件变化,归纳出客户拨打95598客服电话的规律和特点,并提出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电网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四根  陈涛 《电力系统通信》2008,29(1):50-52,56
针对电力公司现有客服信息系统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短信息的客户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立足于省级电力公司层面,采用1 N的结构模式,实现了短信收发中心和应用系统分离,系统与移动运营商之间通过统一的专线进行连接,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具有布局灵活、扩展方便的特点。该系统已经在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建设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95598服务热线作为供电企业面向客户的服务窗口,是营造和谐供用电环境至关重要的环节。廊坊供电公司95598客户服务中心对新形势下提升优质服务品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深入探索,分析新形势下深化优质服务面临的四方面重点问题,从创新科学培训机制、完善优质服务管理体系、强化班组管理职能、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四方面着手,采取形式多样的创新举措,在全面深化电力优质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