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针对与发电厂、运行变电站接地网相连的架空避雷线、电力电缆外护套分流电流导致的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利用杆塔分流测量技术精确测量接地网阻抗的方法,即向接地网注入异频测试电流,由在测量点的测量设备主机实时采样、记录测试电流幅值和相角,将测试电流波形信号在测量区域无线发射。同时,在变电站出线各构架基脚处接收该信号,用柔性罗氏线圈测量各构架基脚所流过的异频电流的模值和相角,进而确定分流电流值并计算分流电流和,在测试电流中去除该分流电流和,准确计算出接地网的实际电流值及接地网接地阻抗值。该方法可提高大型接地网接地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发、变电站地线(包括架空避雷线和电缆外护套)对测试电流的分流严重影响接地阻抗测量准确性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基于模拟计算的分析。对220 kV变电站在接地阻抗测量时的地线分流情况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一致,证明模拟计算方法可行。基于此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地线分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指出地线分流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的水平。当发、变电站接地阻抗较大、沿线杆塔接地电阻较小、出线数量较多以及线路多为单回布置时,地线分流更严重,对接地阻抗测试结果影响更大。如果不考虑地线分流,接地阻抗测量结果会严重偏小。最后提出了提高接地阻抗准确度的方法:在地线不易断开的发、变电站中,采用计算接地阻抗测量时地线电流的分流情况,接地阻抗测量值应通过仿真计算来修正。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架空线路测量接地网接地阻抗时,未断开接地网与架空地线的连接构架会使通过接地网流入大地的电流小于实际注入电流,且经过地线的分流电流由于架空地线与相线间的电磁耦合效应会在线路中产生干扰电压。因此提出在测量接地网对地电压和实际注入电流时,同步测量地线电流以减小分流效应造成的误差;并通过多次测量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减小测量线路与地线的电磁耦合效应产生的感应电压对接地阻抗测量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压极之前的杆塔与地线绝缘或者直接相连的杆塔数目较少的情况下,所提测量方法能有效减小用架空线路测量接地网接地阻抗时地线分流造成的接地阻抗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基于无线传输相位差比较方法和强抗千倍干扰选频测量技术,能在千倍工频干扰下对杆塔的分流向量进行准确的测量,能准确有效剔除接地测量过程中分流成分,提高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的准确度,为保证电力系统在雷击或短路故障下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接入,带架空地线运行的变电站主接地网拓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接地阻抗并不能简单照搬电力系统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量方法。同时,生产运行中往往难以解开架空地线来测量变电站主接地网的接地阻抗,必然会受到架空地线分流的影响。为了剔除架空地线分流的影响,需要测量与架空地线相连的各个出线构架的分流电流。利用远离夹角法在某运行变电站开展了带架空地线的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试验,并基于柔性Rogowski线圈和可选频万用表,提出了一种测量架空地线分流的方法。结果表明,架空地线分流比例可以达到43.4%,且与作为参考的注入接地网的类工频电流的夹角为-19.5°。计算了该运行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阻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误差很小,验证了带架空地线的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和架空地线分流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工频法测试接地网接地阻抗容易受到信号干扰作用,且工频测试中劳动强度大。本文研制了一种异频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多传感器切换、触摸屏技术、滤波电路技术和高精度的AD采样技术,实现了对外界信号干扰的有效控制。同时该装置重量轻,便捷性强,极大减小了测量过程中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在220 kV楠竹塘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中,装置测试结果与其他装置一致性良好,测试结果还显示异频法测试的接地阻抗值较工频法的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接地网接地阻抗传统测试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造地球卫星提供的秒脉冲信号作为分流相移测量参考基准的测试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接地网出线构架的分流状况及接地网的真实接地阻抗。通过对某500kV超高压变电站接地网分流状况进行现场实测,修正接地阻抗值,并与传统测试方法、断开构架后接地阻抗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进行大型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修正时,只能通过测量地网分流大小并简单相加减而无法测量其分流相移,导致接地阻抗修正出错。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卫星时钟信号作为分流矢量同步基准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够进行大型接地网分流矢量的测量,可有效用于修正接地阻抗。  相似文献   

9.
冲击接地电阻测量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采用冲击电流发生器产生冲击电流模拟雷电流(冲击电流)测量接地电阻的装置。该测量原理是以冲击电流发生器产生的电流作为测量电流,由数据采集器采集得到测量回路中接地体内流过的电压、电流波形信号,经A/D转换后,数字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变换到频域,并在频域内通过频谱法计算得到冲击阻抗值,最后分离冲击阻抗中的电阻和感性分量。给出了实验室、现场杆塔试验结果及EMTP仿真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异频法的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频大电流法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时抗干扰能力不足。介绍了异频法测量接地电阻的原理和测试频率的选择方法,结合测试实例,验证了异频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测试频率和测试引线布线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采用工频大电流法在试验现场中升不起试验电流的原因,研究适合于现场条件并有效升起工频电流值的方法;对异频测试仪器法和工频电流、电压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现场分析和比较,认为只要能有效消除测量引线的互感影响,合理选择试验仪器的容量,采用合适的测试方向并正确的确定“零电位点”后,采用异频法测试大中现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具有与工频电流电压法相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运行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接地网的拓扑结构由于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或两端接地电缆的接入会发生改变,测量得到的接地阻抗已不是运行变电站主接地网的接地阻抗。为此基于场路结合的思想,提出了分步计算运行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的方法。通过算例分析比较,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对影响计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电流注入点和架空地线出线回数有较大影响。对比了3种不同条件下架空地线及杆塔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测量运行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时,电流注入点不宜选在地网边角;架空地线回数较多时,需考虑终端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论述了现今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时所采用的电位降法、电流一电压表三极法、小电流异频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对保障测试人员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准确测量大型地网接地阻抗的方法。通过实践工作。对使用异频法测量大型地网阻抗的原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作出了探讨,以期规范异频法测试流程。准确得出大型地网的接地电阻阻值。  相似文献   

15.
大型接地网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分析了外界干扰对工频大电流法的影响和异频法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的优点 ,指出几种应用较广的异频测试仪器中仪器 D所测为地网的纯电阻 R,80 0 0型所测为阻抗 Z而 JD16— 可同时给出 R和 Z。为消除电压、电流线互感对 X值的影响 ,可在地网外附近设置辅助电极测量地网自感分量 ,实测验证了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并分析了测量大型地网接地阻抗的影响因素:工频干扰、测量引线间互感、电压极的布置、接地网附近金属管道、电流回路电阻大小、电流极选择、地线和地中金属管道分流等,同时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以尽可能减小测量结果与接地网接地阻抗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法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了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量方法 ,并据此方法开发了变电站接地网考虑实际土壤分层情况的接地电阻近距离测量系统。通过计算得到一定电流极位置下电压极的合理位置 ,极大地缩短了电流极和电压极引线的长度。该系统采用异频测量原理 ,电源频率避开工频 ,注入电流小 ,设备轻便 ,测量的危险性小。该测量系统已通过实际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异频法、大电流法、电阻表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通过异频法、大电流法、电阻表法对比测量实例,指出了异频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优越性,特别提出异频法测量地网接地电阻的应用经验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异步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通过异频法,大电流法,电阻表法对比测量实例,指出了异频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异频法测量地网的接地阻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刘春娟 《电气试验》2005,1(1):55-57
文章通过介绍异频法测量地网接地阻抗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而分析了影响工频接地电阻的因素,并对其与以往的传统测量方法进行了技术比较,通过实际测量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异频法测量地网接地阻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