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多种困扰教师的因素: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体系,与其他基础性学科教材的编写体系大相径庭,其知识点以网状呈现,学习可以从任一知识点切入;而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大都以线性呈现,教学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二是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各种版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教材在文字上要求简洁,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无法呈现在教材上,导致教材可读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王利 《中外电器》2014,(9):36-37
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范围往往是面对全国、全省等一个很大的区域,各地区的计算机设备、师资及学生学情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另外,由于教材文本所限,信息技术教材中展示较多的是显性知识。这些客观条件需要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等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发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我校使用的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精神,教材预设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农村区县高中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处于零基础,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诸多的困惑和迷茫。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信息技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采取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职模式下原有的学科体系类教材已远远不适应教育模式和教学需求的变化,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材编写理念,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在教材的内容取舍、维度把握、弹性空间和核心价值体现上都要立足就业需要,面向学生需求,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真正发挥职教教材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士海 《中外电器》2011,(20):20-21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五年多来的使用情况,以及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2011年3月1日-4日,我对皖北片阜阳、蚌埠、淮南三个地市100多名信息技术教师以及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教师座谈、发放问卷等形式,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存在教学、师资、评价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珺 《电器评介》2013,(12):150-150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实践指导性不够、教材的人文性不足、教材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在教材编写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完善教材内容编排、注重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并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高职模式下原有的学科体系类教材已远远不适应教育模式和教学需求的变化,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材编写理念,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在教材的内容取舍、维度把握、弹性空间和核心价值体现上都要立足就业需要,面向学生需求,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真正发挥职教教材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褚学萍 《中外电器》2008,(12):38-40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又是学生发展的工具。”显然,教改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实施者,更应该做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江苏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基于教材,我们是否更应思考:如何用好教材,构筑更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更新滞后,学生普遍不注重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实际情况,笔者从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进行阐述。认为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自身学科特点,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在授课时要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行信息技术交流手段等内容合理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多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性,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何立松 《中外电器》2011,(15):43-45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简称省编教材)五年多来的使用情况以及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2011年3月,安徽省教科院组织省市级教研员、教材编者、出版社编辑、一线教师等10人的调研小组,分南北两片对铜陵、马鞍山、芜湖、阜阳、蚌埠、淮南等6个市的近200名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10.
耿海蓉 《中外电器》2008,(11):50-53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所用教材是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九册。新编教材总体上更适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上也较为灵活,给教师上课以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教材上呈现的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理解它,这又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教材如何使用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黄欣荣 《中外电器》2013,(12):130-131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提倡新教材具有内容的现代化、整合的教材设计思想、具有探索精神的教材设计。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各科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提供了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角度探讨了外语教材选择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以满足学习者所需的情境和需求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是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韡  赵伟 《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10-111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是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魏雄鹰 《中外电器》2011,(20):15-18
笔者作为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组织者之一,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和教材建设研究,本文结合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原则和教材使用做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行动导向的《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教材开发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关键性问题、内容设计及特色创新之处。新教材更能满足基于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需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用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现场变电检修专业人员日常学习或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17.
许彬 《中外电器》2014,(22):191-191
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而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注意到一些方面,以防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的产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已从平面教材为主向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发展,但平面教材仍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蓝本,也是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脚本。积极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性知识体系,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重构教材建设模式,使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融入教学组织中,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尤其对于计算机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言,更需要这样手段,来启动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轻松自主,符合课堂教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宫兰香 《中外电器》2012,(10):129-13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师的一种共识。特别是对于中学政治学科来说,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学习的兴趣不高等情况,更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增强课堂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