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并严重威胁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本文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不安全心理两个方面对导致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误操作事故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应对措施,以提高防误操作的水平,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为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泳 《大众用电》2009,(1):40-41
近几年,电气误操作事故严威胁着电力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电网事故,每年因误操作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巨大。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通常是由于变电站运行人员或检修工作人员存在不正常心态以及导致思想麻痹而引发的。要理解习惯性违章,理解人的不安全举动,就必须充分揭示习惯性违章背后的种种不良或不正常心态,  相似文献   

3.
电气误操作事故在电力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其造成的后果轻则导致供电中断、生产设备、设施损坏,重则导致电网瓦解、人员死伤事故,对社会、客户有较大影响。本文认真分析了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CREAM追溯法的变电运行人因失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因失效是影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任何人因失效必然有其底层诱因和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人因失效规律,对安全管理部门制订对策预防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一种系统的变电运行人因事故分析方法。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是第2代人因可靠性分析中的代表性方法,基于CREAM追溯法,建立了变电运行人因失效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变电运行人因失效事件分析的"后果-前因"追溯表及追溯分析方法。所提方法可作为变电运行人因事故分析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严防电气误操作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误操作事故会直接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电网事故。    湖北省超高压局自1982年以来,电气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00年先后发生2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2000年下半年开始,该局从硬件建设入手,投入近百万资金,对3座500kV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进行改造。在软件方面,加强了对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技术培训和防误装置的运行管理,有效地杜绝了电气误操作事故。1  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1.1  人员违章    (1) 无票操作。简单操作不填票,或不带操作票,凭记忆到现场…  相似文献   

6.
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电力安全生产中因违章作业而产生的危害最大的人为责任事故,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发生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有章不循、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混乱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所造成的。那么,如何防止“五类”电气误操作事故呢?  相似文献   

7.
孟繁瑜  孟刚 《电器评介》2013,(12):177-177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误操作事故经常发生,并对电网、设备以及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坏和威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气误操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电气误操作质量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固原变电站20年间发生多起电气误操作事故,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限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并以此制定出防范措施。同时,对该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装置运行良好,保证了固原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并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电企业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时,将对发电厂本身造成损失,严重时造成人身伤亡,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怎样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操作中只要做到防微杜渐,完全可以有效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误操作事故对电业生产和电网安全有重大影响,结合福建省电力公司1995年以来的此类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防止电气操作事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不断地抓好管理,落实技术措施,此类事故是可以减少以致杜绝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由于雷电造成的电网事故日益增多,对某电业局2004年事故障碍原因统计分析表明,因雷击造成的事故占总比例的5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因雷害造成电网事故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发生的电网事故的分析,介绍了一些防止雷害的措施:加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热备用断路器防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0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稳定可靠运行不仅是对机组自身稳定性的一种保障,也是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保障。文中对江苏电网1000MW机组异常停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异常停运原因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少机组异常停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提高1000MW机组的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支妍力  田晖  郭任重 《江西电力》2012,36(3):40-41,44
电力调度机构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控制指挥中心,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承担着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为了以预防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而导致现有调度控制中心功能丧失,保证电力生产、调度指挥的不间断性,提高调往的防灾能力,江西电网建设了备用调度中心.而江西电网备调通信系统的建设是为了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突发性事件以及其他紧急状况发生时,能为备调系统的指挥提供可靠的、不间断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调度在对局部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时,极有可能波及全网,严重威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时甚至会给整个电网带来灾难性后果,给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依据相关电力法规和电网运行技术标准,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一级调度的实际情况,对调度事故处置的指挥策略、处置措施进行规范,以指导调度进行事故处置。并特别强调了在处置危急、影响较大的电力事故时,调度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是进行电力企业贸易结算和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的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电能计量是发电企业和电网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电厂上网关口电能计量的准确、公平、公正直接关系到厂网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检测和分析成为关口计量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探讨了实际存在的关口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在关口电能计量误差检测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分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对电网调度操作过程中的人员风险因素如何建模进行了研究。基于省中调的主要调度模式,通过综合分析调度指令由拟令到下发再到执行的整个流程中,人的因素可能对调度操作带来的风险,将人员风险因素分别从历史层面和实时层面进行了数学建模,其中,人员风险因素的历史因子包括上岗时间、技能水平、责任心和历史失误率等;实时因子包括本次操作任务的强度、操作的时间段、工作人员疲劳度和心理情绪等。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指数型综合评估函数的人员风险因素量化模型,并以广东省为例,针对广东中调的一些典型操作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人员风险因素模型为量化人的因素可能导致电网调度操作面临的风险严重性提供了较好的评估依据,是电网调度操作风险量化评估的前提与基础。目前,该模型已在广东电网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冬季电采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减少弃风、弃光现象。然而,大规模电采暖设备产生的谐波会影响电网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电采暖负荷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利于电网调度及安全运行,缓解电力系统负荷调峰和调频压力。为预测电采暖负荷,以某地区电采暖实际负荷为例,分析了影响电采暖负荷变动的4个因子即稳定负荷因子、气象敏感因子、随机负荷因子、日期类型因子,得出电采暖负荷变动主要影响因子为日期类型因子和气象敏感因子。因此,建立考虑日期类型的分别基于平均温度和基于人体舒适度的最小二乘法拟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用于地区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网潮流分布特征的在线故障智能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电网潮流分布在事故前后表现出的特征变化,提出了一种在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此方法能自适应跟踪电网运行方式并动态选择量测对象和量测数据,在线分析电网潮流分布特征与网络结构变化的关系以预生成故障模式库。当提取的潮流分布特征与故障模式库中的某一模式匹配成功后,即可实现电网故障的在线诊断。算例表明,方法准确高效,具有在线自适应智能诊断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把握网络事态和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复杂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大面积停电事件多因素分析为基础,利用事故树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具有客观性、实用性、适用性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可发挥政府部门在统筹、协调、组织社会资源方面的管理优势,以及电力企业在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技术优势,从而更全面地降低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防止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最后利用该评估体系对国内某省级电力系统进行了实际评估,得到了该电力系统的大面积停电风险水平。评估结果验证了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