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被动启发式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粒子群优化(SPSO)算法具有参数少、鲁棒性好、易于实现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收敛慢、易于陷入局部极值点等缺点.在SPSO算法基础上,通过在其粒子速度更新公式的自我认知部分和社会经验部分引入惯性学习因子(ωc1,ωc2),提出一种新型的被动启发式粒子群优化算法(PHPSO).分别采用SPSO和PHPSO两种优化算法对测试函数进行求解,将这两种算法的优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SPSO算法相比,该文提出的PHPSO算法收敛速度大幅提高,且更易得到全局最优解,收敛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后期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在算法中加入动态扰动项,改变了速度的更新公式,使粒子可以跳出局部极值.后期引入禁忌搜索算法,充分利用禁忌搜索的记忆能力和爬上能力,能够快速搜索到全局最优解.通过对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动态扰动项的禁忌粒子群优化算法更能提高收敛速度,获得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引入到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并且通过改变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值递减策略及更新位置的限制,来加速算法的收敛.算法经过对多峰函数的寻优测试,证明了这种改进算法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较,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全局寻优能力更强,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并存在早熟收敛的问题,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较强的“爬山”能力,搜索时能够跳出局部最优解,转向解空间的其他区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禁忌搜索(TS)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TS—PSO),并选用两个函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S—PSO比其他改进粒子群算法更能提高收敛速度,获得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比特功率分配存在陷入局部最优值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IPSO(improved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算法.新算法通过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克服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由早熟收敛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加快了收敛速度.建立了IPSO算法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新算法在PLC—OFDM系统中进行比特功率分配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PLC—OFDM系统中应用IPSO算法进行比特功率分配与GA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相比.可以加快收敛速度.改善系统的信噪比特性.降低系统发射功率.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收敛速度和多样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IMOPSO).采用基于栅格和拥挤距离的协同外部档案维护策略,通过更准确地选择收敛性和多样性性能更好的非劣粒子作为全局最优值,加快整个种群的收敛速度;采用分段Logistic混沌映射、外部档案检测机制及修改的粒子速度更新公式,分别在初始化阶段和迭代过程中增强种群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对标准测试函数仿真测试证明了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快速收敛至Pareto最优前沿并保持较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速度更新算子、自适应边界控制算子和全局最优粒子扰动算子等操作,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 并将该算法与简单二次插值算法相结合,克服了收敛速度慢,早熟及局部收敛等缺陷.进一步在对球面共形相控阵方向图综合时,引入了修正的波恩斯坦多项式以减少优化的变量,能够有效地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与常规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证明了该方法在天线阵列综合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基本人工鱼群算法(AFSA)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人工鱼群算法(AO-AFSA).该算法结合人工鱼与粒子群(PSO)中的粒子都具有个体学习能力和社会学习能力,模拟粒子群中粒子的速度位置更新公式去分别修改人工鱼群算法中人工鱼的觅食行为、聚群行为、追尾行为的更新公式.并采用5个典型的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算法的寻优精度、收敛速度以及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较快地收敛至全局较优解,有更强的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SPSO)在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文章在研究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交叉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MyPSO),减小了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可能。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MyPSO)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但同时增加了搜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改进反向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噪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群优化算法规则简单,收敛速度较快,但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在噪声问题中也显示出较差的寻优能力.针对算法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反向学习机制较快的学习速度及优化能力,并在算法进化过程中引入交叉因子,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的反向粒子群算法(COPSO).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噪声问题中要优于反向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微粒群算法生物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异步随机微粒群算法——ASPSO.该方法是在微粒的进化过程中,采用异步模式使全局最好位置信息以异步方式在种群中传播。从理论上证明了ASPSO与同步模式微粒群算法SPSO相比较具有更快的局部收敛速度,并对四个经典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SPSO相比,ASPSO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免疫进化项,提出一个求解箱型约束优化问题的新的算法—免疫进化的微粒群算法。该算法利用8个典型的测试函数进行数值实验,且与被动聚集的微粒群算法、全局版本的微粒群算法、局部版本的微粒群算法和具有压缩因子的微粒群算法进行计算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免疫进化的微粒群算法是求解箱型约束优化问题的一个高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馈策略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克服常规粒子群优化(SPSO)算法在多峰函数寻优应用中容易出现早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策略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考虑到进化过程中群体多样性损失过快,采用种群分布熵和平均粒距两个种群多样性参数,来均衡算法的勘探和开发能力.基于惯性权值随种群多样性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分析,建立了惯性权值与平均粒距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并将该函数关系融入到APSO算法中.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多峰函数寻优时,成功率和精确度都有显著提高,且全局收敛速度快;在求解异或(XOR)分类问题时成功概率提高,收敛速度加快,APSO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训练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SPSO)存在粒子群多样性丢失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优化算法(PSOBF),该算法通过引入排斥操作而提高了搜索效率.通过对4个标准测试函数的性能数值实验对比,并比较了PSOBF、SPSO及ARPSO算法结果,证实PSOBF可以较好地实现全局与局部搜索的平衡,表明改进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多种群协同进化和随机微粒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种群随机微粒群算法,将各个子种群度独立的按照随机微粒群去进化,周期性的更新共享信息,共同寻求最优解。其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更新策略,并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实验表明:合理调整更新周期能提高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6.
鼓泡流化床内颗粒速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径0.185m 的鼓泡床内,采用PV-5A型速度仪考察不同表观气速下两种粒径GeldartB类物料 (玻璃微珠)在不同轴向位置颗粒速度径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床层底部颗粒速度分布与分布器设计密切相关, 而远离分布器的上部区颗粒速度主要受气泡行为影响,表现为中心区域大而边壁附近小,且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这 种趋势变的更加明显;同时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区,该区域内分布器的影响明显减弱,导致颗粒速度的 径向分布逐渐趋于一定的规律;而在相同轴向位置处颗粒速度变化幅值的影响会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变得剧烈。  相似文献   

17.
由于标准粒子群算法(SPSO)存在后期搜索效率太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速度更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FPSO).FPSO保留了SPSO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但改变了SPSO算法后期的搜索策略,使其迭代次数随当前适应度值的变化而自适应改变,从而提高了SPSO算法后期的计算效率.通过实验对FPSO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FPSO算法的应用前景.仿真结果表明,FPSO算法在单峰、多峰和带约束条件的测试函数中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类新型进化算法,为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复杂问题全局最优解的探测能力,该文引入一种基于拉伸技术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把它应用到CDMA通信系统中抗干扰关键技术——多用户检测中,提出了基于拉伸粒子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器在误码率性能、抗远近效应和增加系统容量方面的性能较之其他的检测器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使用灰色递补模型准确地预测城市需水量,弥补传统灰色预测中不能对外界影响因素做出反应的不足.方法在传统灰色预测基础上,由已知数列预测一个值,将预测值补加到已知数列中去,同时去掉最早期的一个数据,保持维数的不变,接着预测下一个数据,把新的数据补充到原数列中去,同样去掉最早期的一个数据,这样逐个替换、补充,依次递补,直到完成预测目标.结果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灰色递补模型在模拟精度方面要远远超过传统灰色模型,灰色递补模型模拟的相对误差较小,小误差概率P、均方差比值C都较好,对未来需水量预测更准确.结论通过对比和实践验证,灰色递补模型弥补了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中的不足,把外界对需水量的影响降到最低,能更好地预测城市未来需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