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地下浅层地能资源(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低位能量等)的非开采利用,可以通过热泵装置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双重作用。地源替代常规空气源,充分利用了地温逆变性(冬暖夏凉)和常年温变小以及蓄能的特点,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和良好的环保效能。使在北方冬季应用热泵供暖系统成为现实,并可实现供热制冷系统一体化。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地热利用中的地温可恢复特性及其传热的增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地源热泵(GSHP)地能利用中,通过可控间歇过程,恢复地下温度,弥补土壤传热慢的不足。间歇过程可使热量充分扩散及地温得以恢复,提高地下换热负荷,以最少的井孔数布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间歇时间可能改变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实现良好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以及系统的配置运行。因此,所提出的可控间歇技术对未来利用和发展地能供热供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瑞典一新型的球形建筑——多功能(综合)体育馆的供热、供暖、空调及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热能综合利用的典范,并是大型热泵系统的一个实际工程。在其制冷、空调与供暖、供热系统中,由于使用热泵,最有效地利用了低位热能。  相似文献   

4.
某药厂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污水是一个优良的引人注目的低温余热源,在整个采暖期,水温波动不大,是水/水热泵或水/空气热泵的理想低温热源.采用污水热泵系统,可将工业污水作为提取和储存能量的基本源体,通过水源热泵来实现对建筑物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以哈尔滨某药厂的污水排放情况为例,采用计算机模拟,得到采暖季不同运行条件下,机组的主要特性(制热量Qc、输入功率N、制热性能系数COP)随各种条件变化的规律,显示出良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节能系统中,对空调系统采取节能措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措施,现在,地缘热泵空调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在空调节能中被广泛地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将地表浅层的热量收集起来,作为热量源,然后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在建筑内供热和供冷的效果,从而能够节约能源。但是,在热泵空调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就会导致在对热泵空调系统进行调节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在使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时候就要采取方法进行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考虑和热泵热源温差的协调配置的研究,文中选择氨水吸收式循环,将太阳能与地热两种可再生能源结合,提出了一种具有制冷与供热功能的组合热源新热泵系统。通过对新系统的过程模拟,文中研究了新系统的能量特性和热力学的机理;讨论了热源温度对系统制冷、供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新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特性,并验证了氨水吸收式循环同时采用太阳能和地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其节能与否的判定对于其在我国沿海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将该系统与传统的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在用能方面的对比分析.推导并计出了在一般的工程条件下,当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比传统的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节能时,海水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应达到的下限值的表达式.具体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制热性能系数的下限值不仅随锅炉热效率的提高而升高,而且还随区域供热半径的增加而增大,因而较小规模的区域供热系统更有利于海水源热泵系统节能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海水热泵区域供热的节能判断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判断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是否比传统的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更节能,对这两种区域供热系统的能耗进行对比分析,推导出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机组的制热系数节能临界值的表达式,并据此得到影响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节能临界值的3个主要因素:燃煤锅炉房热效率、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半径和海水泵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机组的制热系数节能临界值可以做为设计者判断该系统是否节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埋管热泵技术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与建筑类别的选择性,针对学校建筑负荷特点分析研究地埋管热泵系统在学校建筑上应用的可行性是该技术在学校类建筑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文章探讨了地埋管热泵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利用仿真模型对山东某学校进行地埋管热泵系统模拟优化设计及能耗分析.结果表明:保证系统运行20a所需的钻孔总长度为8.1万m;经过4a的模拟运行可得距离钻孔5m远处的岩土温度仅比初始温度升高了0.7℃;该地埋管热泵系统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全年运行费用仅12元.  相似文献   

11.
岩土地下换热器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状况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土地下换热器G函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源热泵热力系统模拟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长期运行状况分析方法。以严寒地区为例研究了近三年冬季供暖过程运行状况,模拟分析了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变化规律、热泵机组能效比和系统能耗特性,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了模型及分析方法可行,可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预测分析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已运行了8年的3 715 m2热泵系统,进行了系统运行特性的长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冷热负荷不同,不考虑土壤总的吸排热量的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源热泵运行不稳定。针对热负荷小于冷负荷的情况,增加冷却塔来平衡地下热堆积,并对之后土壤温度的恢复情况进行试验观察,使该土壤源热泵能够更长期稳定运行,并保持一定的节能水平。试验结果对当前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监测、标准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壤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新技术.笔者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点、组成及施工工艺,并且重点介绍了室外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工艺,为今后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非连续过程地下传热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试验和模拟计算,研究了地源热泵在地能利用中实施非连续运行操作过程的地下温度变化规律,并对可变负荷间歇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负荷周期调节可以实现地温变化趋势的控制。通过控制地温变化可使热泵机组运行在有利的温度工况下,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系数。利用空调系统的经常性非连续运行特点,实现有效的非连续性控制对未来利用地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和设计方面的研究和进展。首先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各部件建模方面的进展 ,包括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单井循环系统以及在地源热泵混合系统中采用的几种辅助散热装置。其次 ,讨论现场测定深层岩土热物性的技术。第三 ,介绍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最后 ,给出在设计地源热泵系统中采用系统模拟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通过比较土壤源热泵系统与风冷热泵系统的耗能量和土壤源热泵系统如何有效地利用地表热能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壤源热泵系统节能的原因并提出了影响其节能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 ,进而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 ,提出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方案设计、初投资计算、运行费用计算的方法 ,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计算 ,分析结果并提出展望。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实际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分析对象,对夏季采用冷却塔供冷而仅冬季采用地埋管和消防水池联合供热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6a测试。建立了地埋管三维管群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地埋管周围岩土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热平衡分析和计算。通过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影响大地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联供模式地下换热器温变及其热泵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下换热器G函数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热力过程计算模型。研究了地下换热器和热泵运行的基本性能,及其单供和联供的主要差异。通过计算孔井壁面温度及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对热泵能效比、能耗等热力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严寒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为例,结合冷热负荷需求,研究了冷热单供与联供方式对地下换热器温变和热泵效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