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本文拟从“诗意栖居”这一生态诗学命题入手,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美国现代经典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主要分析了作品的以下几方面:过度工业化和科技竞赛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灾难;诗意栖居是人类重返精神绿洲的希望寄托;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以及作者对实现“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一美好理想的呼吁。  相似文献   

2.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前沿课题。目前流行的生态批评往往还只是将目光投注在文学作品的题材上,局限于“环境文学”、“自然写作”、“公害文学”的范围内,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毕竟狭窄了一些,只能算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批评。然而,生态批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它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拓展研究的空间,赋予其更加深广的内涵,是生态批评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此而呼吁、倡导,其新著《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生》著”)正是他辛勤探索、孜孜以求的成果。这是一部集厚度、深度、广度、新度、趣味于一体的学术力作,同时也是鲁教授学术人格的再一次聚焦。一独辟蹊径,开拓创新实际上,人类的文学艺术所表现的,也无外乎人类在社会中、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全面审读和透视整个人类的文学艺术,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鲁教授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从中国古代的《诗经》到古希腊的神话,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印度的泰戈尔到日本的川端康成,一直到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巴金、王蒙,全都可以运用生...  相似文献   

3.
弗莱“原型批评”理论曾在西方轰动一时。运用比较方法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研究,一方面指出这一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解读理论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葡萄》通常被视为一部反映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纪实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指出《愤怒的葡萄》体现了斯坦贝克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强烈抨击了父权制体系和价值观,指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休戚与共的关系,倡导建立基于关爱和互惠伦理价值的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困境之中,这一困境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在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理清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涵义,分析了造成生态危机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本身,是人在与自然辩证关系中的失衡,进而反驳了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加以分析,在各种不同讨论层面对“人类中心主义”概念使用造成的不便和混乱。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重要成员,本雅明的文论批评较之该派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赎救论的批评”色彩,而他基于早期宗教救世论的寓言美学思想,则是这一批评色彩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7.
“0”这个符号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它只是虚无或是还具有一定确定内容?这些都是人们不时疑虑的问题。多少世纪来,尽管人们时常见识它,使用它,但有一个事实,对“0”的作用往往为大家听忽视,甚至有的人对它作片面的、虚无的评价和解释。“0”在记数中,诚然是1、2、3……9的否定,但“0”在数学概念上是个确定数,决不是纯粹的、绝对的虚无。因为这种“0”相对于1、2、3……来说,它仍是一位数。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0”的本来面目就具有两重身份:一方面它是无;另  相似文献   

8.
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加工过程中认知因素的忽视-直为人所诟病,这一情况目前正在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批评话语分析。在探讨“社会-认知法”的基础上,分析总结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进而提出-个以“社会-认知法”为主体、认知语言学和进化心理学理论为补充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蕴含于基督教神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被历史学家和生态学家们认为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富有生态意识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家斯坦贝克深受《圣经》的影响,对基督教的生态伦理持批判的态度。小说《愤怒的葡萄》中对大自然各种景象的描写,体现了他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和谐自然的向往,也体现其意图唤起人类对自身的反思、促进新的生态伦理意识建立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学中,以“人”论并不仅仅是一种譬喻,而是对文学作品由内而外,由本体到形式的全面要求。人懂得如何在所有人的生命活动中运用“内在的固有尺度”,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人自我构成手段,是人类从其“内在的固有尺度”出发,根据自已的需要和目的所从事的以人为中心的自觉自由的创造。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以人为中心的出发点和以“人”论诗的审美标准,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昭示意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都存在男性中心的特点。英语中的“he/man”的语言和汉语中“他”的语言都证明了同样的事实:这是一个多数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全面、深入推进,彰显“男女平等”的社会已深入人心,男性中心社会必将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理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理论是人类反思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而提出的文学文化批评,生态伦理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很强的映现.对生态批评理论进行辩证的分析,能够促进人们的观念更新,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激发了学术界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女性形象阐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关注文本的不同、关注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斯坦贝克笔下女性形象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也截然相反,有的认为斯坦贝克是一个男权至上主义作家、他缔造的是一个女性缺场的世界,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具有时代意识的男性作家。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外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能够为未来国内全面深入开展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支宇 《饰》2009,(3):105-109
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批评话语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断裂。这一革命性断裂将一种我称之为“中国新批评”的话语推至中国当代批评场域的前台,并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批评界最活跃、最新锐的一种话语形态。作为自由精神的灵魂,后新时期中国美术坚持对形形色色的权力话语说不,它以持续不断的解构看护了批评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诗歌批评将重点放在了诗人与诗歌的对话,也就是“诗言志”,通过对诗歌韵律、节奏等诗歌特有审美形式的研究来揭示诗人的情感。然而,自从罗兰·巴特宣告“作者死亡,写作开始”以来,后结构主义开始将作者排挤出批评的视野,强调读者对于文本的阐释。前苏联塔尔图学派的领军人物洛特曼认为,理解艺术文本永远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斗争,他选择站在作者这一方。  相似文献   

17.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殖民文学的经典之作.运用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分析该小说的种族、物种、生态观念,可以揭示白人殖民者占有土地,掠夺财富,把自然视为工具加以利用,把动物看做缺乏理性的机器而屠杀,视当地土著人为“他者”加以异化的殖民进程,体现了其“西方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人类正由“机器创造财富”的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创造财富”的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事实和分析,揭示了传统经济学关于利率和价格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影响正在削弱,以及传统经济学理论大大低估了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作用的事实,并指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创新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者认为《孟子·尽心下》“口之于味”章道出了性善论的根基,但这只是一个误解。原因是学者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拿“物欲之小者”与“道德之大者”做比较;二是从事实跳跃到了应当。由此,性善并不能作为一个事实存在,它只是一个假设。于是“悟道”的方法在哲学上便找不到合理根基。但儒学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其很多方法论特质可以从宗教性方面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新批评”理论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之滥觞,这一理论流派注重从形式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内部批评。一般认为其理论建树局限于诗歌领域,而忽略其小说理论方面的积极探索。研究布鲁克斯和沃伦这两位新批评代表人物的有关论述,梳理出新批评的短篇小说理论,这一补阙工作不仅可以使人们对“新批评”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的回归文学、切实掌握文本批评方法,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