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两方身份认证协议,并扩展到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多方身份认证协议.协议中通信用户初始共享的纠缠粒子对用作认证密钥.用户通过对事先共享的纠缠粒子对进行纠缠交换和经典通信,实现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另外对2种量子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企业或公司内部普遍存在数据或文件权限访问的安全问题,尤其美国斯诺登事件以后,针对内部安全的需求十分迫切.本文研究基于ARM处理器的群认证系统,通过对文件的群授权操作来完成对机密文件的权限.系统使用的群认证方案包括身份认证和群授权模块.首先采用自制的USBKey作为硬件加密卡设备,利用AES密钥算法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然后利用VS2010和SDK环境设计实现在ARM平台上的认证客户端,在USBKey和客户端之间传输的验证信息中,通过使用时间戳保证授权的实时可靠.通过时间戳的验证,以确保每次授权都是实时可靠的.该系统的群认证过程,不仅可以增加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保证内部机密文件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基于智能卡的身份鉴别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认证方案,通过随机数和时间戳,保证了身份认证过程中身份认证请求信息的随机性和有效性。并且可有效地防止密码猜测攻击、重放攻击、内部攻击,较可靠地实现了用户的身份认证问题,并且运算量、存储量都很小,和以前的方案具有相同的通信成本。另外,即使系统的密钥被泄露以后,用户的个人密码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用户与服务器之间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保障双方的通信安全,设计有效的身份认证协议,本文针对Lwamo等提出的协议不能抵御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且无法实现所声称的用户不可追踪性和前向安全性等安全漏洞,通过使用传统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和模糊验证技术,提出了改进的适用于单服务环境的匿名认证协议.安全性分析及性能分析表明:改进协议有效解决了上述安全漏洞,能实现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互联网应用机构对用户进行认证过程中用户与服务器间的可信问题,设计一种基于eID身份管理内容的双向认证系统。该系统基于S/Key动态口令系统认证原理,引入eID对用户身份有效性进行可信验证,并通过双变量单向函数生成S/Key系统认证过程中对称加密密钥,设计基于eID的认证系统框架及认证协议。实验仿真结果和安全性分析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基于eID的身份验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跨域用户身份认证和跨域加密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跨域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方案.方法构造的协议模型包含初次认证传输协议和后续认证传输协议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下工作,并且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初次认证协议全面可靠,后续认证协议简单高效.结果认证过程结束后,就可以安全地进行数据传输了.该方案中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过程均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可以有效地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结论性能分析和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简单、快速、实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安全性,可以应用在多种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提出一个安全双向认证协议.利用伪随机数生成器计算资源要求低的特性,使协议适用于存储空间小和计算能力不足的低成本标签环境中,采用平面直线斜率计算方法实现认证双方共享一对密钥,将认证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1),引入时间戳来抵抗重放攻击,认证结束后进行身份更新防范标签位置追踪.形式化证明显示,该协议实现了标签与读写器的双向认证.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型主流协议相比,该协议认证效率提高了9%.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密钥协商协议实现匿名认证,进而有效保护通信方身份秘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的单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基于可信计算平台,引入TPM技术,不但实现了认证和密钥协商的安全属性要求,还满足了用户匿名的需求,使通信一方在不泄露其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向验证方证明其为某个群系统的合法成员,并在群管理员的配合下生成一个临时身份,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性,适用于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网络切片片间切换协议匿名性较差、认证过程复杂和通用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证书的高效通用安全切换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基于无证书机制的密钥协商协议能够解决传统公钥基础设施的证书存储与密钥管理等问题,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切换认证效率。所提协议通过引入用户伪身份和切片身份标识符实现对用户和网络切片的隐私保护;针对不同服务类型的网络切片,在用户与切片服务提供商之间引入边缘控制器辅助片间切换过程,确保合法用户在切换过程中实现快速通用的身份认证。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协议在提高片间切换认证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安全、通用的切换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AIC的IBE私钥分发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IBE用户私钥的安全分发所存的身份认证、私钥安全传输和私钥托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证书的IBE私钥分发协议。该协议通过可信机构信任机构(TA)颁发的身份证书来验证用户的身份、采用一种盲技术保证了用户私钥在公共通道上传输的安全性以及基于多机构方式解决了用户私钥托管问题,且与Lee B协议相比至少减少了2t运算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处理等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移动云数据安全处理模型,通过采用基于属性的身份管理、多租户安全数据管理和ESSI数据处理模型,为移动云计算提供了强身份认证和细粒度信任管理、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和移动终端低负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大改变,它带给了人们方便快捷,同时也涉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为了解决云计算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云计算安全模式,讨论了虚拟模式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基本服务、应用程序服务内容4个部分,并分析达到该模型虚拟安全、身份识别中的核心技术,为解决当前云计算发展方面的安全问题提供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终端计算能力较低和存储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移动边缘计算环境的轻量级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将密码学与物理层的安全保护技术相结合,利用对称密码体制降低移动终端在认证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以少量的计算量和较低的信息存储量完成移动终端与边缘服务器的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并且移动终端只需一次注册便可在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中随机漫游.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满足前向安全性、抗重放攻击性、抗中间人攻击性等安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通信和计算成本方面有较好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提高远程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能,将椭圆曲线、挑战/应答机制、生物特征、智能卡和口令认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三因素身份认证协议。协议采用椭圆曲线的点乘运算,既提升了安全性又降低了运算复杂度。认证双方使用挑战/应答机制的3次握手来实现双向认证,协议的认证过程引入随机数,并完成会话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能基于Hash函数的单向性、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难题和生物特征的安全特性。通过对多种已知攻击的形式化推演,证明该协议能抵御各种常见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经仿真实验证明,协议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无线网络接入认证的安全性,结合可信计算技术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可信网络连接协议.该协议仅需6轮交互就能实现STA与AP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同时实现AS对STA的平台可信性验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与IEEE802.11i的接入认证方案相比,新协议的安全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云计算应用日益普及,其中云存储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云应用之一,它的便利性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数据存储的一种趋势。但是,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对云存储系统结构进行介绍的同时,重点分析了与云存储系统安全性相关的重要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经过深入分析,提出使用混合加密算法、挑战-应答身份验证、Kerberos身份验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云存储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一代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v2)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初始交换过程中存在发起者身份暴露和认证失败问题.而在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下,对发起者身份等敏感信息进行主动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让响应者显式地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实现了对发起者主动身份保护.并通过重新构造认证载荷,有效防止了认证失败问题.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达到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和通信量.  相似文献   

18.
Open 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平台管理项目,旨在提供可靠的云部署方案和良好的可扩展性,但在重复失败登录、密码强度、密钥和数字证书管理等方面存在安全性问题。本文采用USB Key存储用户的密钥及数字证书,保证了双因子认证。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进行业务鉴权,同时设置反向认证令牌,实现用户和业务系统间的双向认证。利用PKI在Keystone进行密钥和数字证书颁发以及对数字证书的验证,增强认证的安全性。实现了Open Stack身份认证安全性的改进。方案已在校园网云存储平台上应用,为Open Stack安全性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宏电路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网络及数据接入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宏电路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将密钥协商协议和身份批签名验证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用于对同类数据流的签名进行批量验证的方法;采用密钥协商协议避免了口令攻击、假冒攻击等威胁,在密钥协商协议中采用无证书隐式认证方式解决了传统证书认证中密钥托管和认证过程中隐私信息暴露等问题;采用批量签名验证算法解决了逐个签名验证的计算开销大和验证效率低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单签名者的批量签名验证中具有较显著的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