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爱  付伟  张强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2,30(2):46-51,57
基层医疗设施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单元,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 韧性城市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 GIS 核密度、欧式距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基层医疗设 施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其优化布局的规划路径。研究显示:①基层医疗设施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一环 内集聚、外围梯度递减的“中心—边缘”特征;② 5 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药店、诊所的小区比例为 44.46%、 34.59%,15 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的小区比例为 55.6%;③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多分布于老城区, 这些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好,人口分布密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④基于设施生活圈的覆盖标准,新增相应 的医疗设施可有效提升其服务范围,进一步夯实城市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是评价城市影响力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空间可达性是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指标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只是考虑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没有涉及市民到公园的实际路线,或没有考虑到公园绿地周围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绿地建设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相对阻力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基于综合阻力值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合理,可达性不合理的区域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3.
可达性是评价交通基础设施效率的重要指标,准确测算轨道站点可达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站点服务设施和接驳环境.从城市轨道站点可达性的定义出发,建立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并确定各类型站点对不同接驳方式的辐射范围.考虑轨道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和出行成本,建立基于辐射范围的轨道站点可达性模型.以中国西安市为例,计算轨道站点步行、自行车和公交接驳的可达性以及站点可达性.结果表明,轨道站点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中心位置到外围“圈层”式递减的形态.换乘站各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始末站处于较低水平.中间站根据位置的不同,可达性存在差异,越接近始末站可达性越低,越接近换乘站和市中心可达性越高.  相似文献   

4.
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空间的主要载体,其供给和需求是否相协调,对于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分析公园分布特征,然后从供需平衡的角度,选取街道居住用地被公园服务覆盖率、街道人均公园面积、街道平均可达公园个数作为供给指标;街道人口密度、街道60岁以上人口数、街道0~14岁人口数作为需求指标构建供需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公园供需协调发展模型,对城市公园供需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各区公园分布不平衡,各类别公园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公园整体表现为供不应求,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耦合度总体较高,且分布较为均衡,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供需之间所处的发展层次低;(3)协调发展类型中供给损益型最多,滞后型最少。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运用空间句法及GIS相结合的方式,基于空间句法整合度和GIS空间插值原理,分析赣州章江新区规划交通空间实施情况.研究首先分析章江新区现状设施空间集聚分布,发现目前整个章江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和南部各方面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其次,通过建立赣州市章江新区现状与规划的空间轴线模型,对比现状与规划各空间的整合度,发现章江新区空间整合度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核心区的空间聚集度和空间活力明显更高,但部分功能布局并未发挥规划结构的潜力.同时运用GIS分析工具建立城市交通可达性模型,并与现状空间整合度进行比较,发现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出现一定的失调,即高活跃度空间交通可达性却不高,且部分地区交通可达性过低,规划空间潜力并未发挥出来.通过从交通空间视角分析现状与规划交通可达性与空间活力性的协调程度,发现未来需改善和发展的潜力区,目的是探索规划分析和实施评估的新思路,弥补传统规划评价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因病致贫"是造成目前贫困现状的重要因素,对医疗可达性进行研究是实现医疗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利用空间分析、改进引力模型对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发现:1)舒城县行政村医疗可达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县城东部、东南部和县城中心区域的医疗可达性较好,可达性较差的区域位于舒城县中部呈"T"字型分布。2)贫困人口和医疗资源的分布空间耦合度小,具有明显的分布不均匀特点,就医空间可达性级别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杭阜镇、城关镇、舒茶镇和晓天镇;3)医疗机构集聚和分散态势明显,医疗机构可达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8倍。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和GIS空间分析从“三生空间”视角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炎陵县85%的村镇用地处于适宜状态(包括最适宜、高适宜),但策源乡和垄溪乡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相对突出,其中策源乡生活适宜性较低,垄溪乡生态适宜性较低;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生活、生产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西北部,生态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东北部;影响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中心城区可达性(B1)和交通干线可达性(B2)是影响生活适宜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素;耕作收益率(B7)是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生态不适宜面积(B10)和坡度大于25°的用地比例(B11)。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从步行、骑行、机动车驾驶3类交通方式的角度,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南京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评价. 南京市公园绿地服务效果不理想,主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好于郊区,可达性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逐渐减弱的趋势. 出行速度的提高使得主城区在越少的可达时间内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越大,越多的可达时间内服务范围越小,而郊区的可达区域面积比随着出行速度的提升,各类可达时间服务面积比均增大,但幅度较不明显. 公平性较好的街道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公平性较差的街道主要分布于郊区,少量位于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9.
在15 min生活圈规划背景下,采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矩阵分析、网络分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等方法,对绍兴市三区1729个居住小区和社区商业设施展开数量特征和可达性特征研究,定量化评价其空间布局及步行可达性特征. 结果表明:社区商业设施空间布局差异显著;不同生活圈范围和不同行政区划内,各类社区商业设施可达性呈现一定的规律;绍兴市三区的社区商业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差异显著. 针对所存在的社区商业设施区域分布不均、业态差异明显、道路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全面提升社区商业设施覆盖率、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便民型社区商业设施等优化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商业设施布局和规划,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供给是城市生态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区为例,提出改进的Ga2SFCA探究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特征及其成因,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解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改进的Ga2SFCA模型计算的可达性结果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较传统模型更加贴合实际;2)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3)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街头游园和社区公园;4)自然特征、区位特征、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四方面因素的不同导致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商业区位>中心区位>交通可达>生活便利>居住人口。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可达性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达性是交通及城市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的指标,关于该指标的评价方法繁多,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以江门市为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用实证的方法,通过比较几种常用可达性评价方法的结果与城市密度的相关性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达性评价技术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医疗设施可达性研究是实现城市医疗设施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可为城市医疗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文章针对设施空间布局中统计单元过粗、不能真实反映居住区可达性状况的问题,以深圳市福田区三甲医院、普通医院和卫生院3种综合医院为例,结合GIS和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不同服务距离下建筑物尺度的医疗设施可达性。结果表明:福田区综合医院尚未形成立体完整的资源配套分布模式,空间上未形成完整的资源设施配置;福田区综合医院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性,未实现研究区范围内的完全覆盖;不同服务半径下,医疗设施供给能力对可达性的贡献程度不同,在2、3 km的服务半径下,医疗设施的供给能力对可达性的贡献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凹陷带"的交通通达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交通路网,以青海省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在诠释定义交通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转换并结合,运用成本距离等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青海省交通路网可达性和覆盖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目前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路网;干线公路对州、县、重要资源产业基地等节点的衔接覆盖不足;市(州)及县级行政区道路技术状态差、高等级覆盖率低,农村公路等级差、整体覆盖率低;东部城市群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程度低,主要城市站点和路线设置不合理;交通网络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东西向以柳格高速为分界线,柳格高速以西,通达性的时间长度从1.2h增加至4.85h,部分省内区域通达时间超过10h,南北向以G109为分界线,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和"局部分布不均匀"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在功能上的协同发展,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联立方程解析职住空间结构形态与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交互关系。采用职住自足性指数测度职住平衡,并提出基于实际路网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法计算轨道交通可达性;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揭示了职住平衡与轨道交通可达性的空间交互效应;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探讨了西安市职住空间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实际路网距离的高斯2SFCA法能够更合理地评价轨道交通可达性;区域职住平衡和轨道交通可达性存在互馈作用;两者自身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向交互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耦合效应来看,强化西安市主城区北部和西南部的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职住空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5.
扶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是县城区与法门寺文化景区空间联系的重要区域与功能纽带,步行网络系统设计是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笔者依据研究背景,结合交通与规划设计的理念和角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研究了文化新区空间规划布局,并系统设置了步行网络系统,综合考虑用地性质条件、个体特性,规划区地域特性等因素,选用hanson提出的潜力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化新区步行网络系统的可达性,用以完善并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系统规划,达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格网数据及网络地图路径规划 API 获取的不同交通模式出行成本数据,运用累积机会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合肥市建成区医疗可达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医疗可达性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圈层式衰减;2)驾车至最近医院的出行时间最短且稳定性较强,中长距离出行时,公交相对骑行和步行有较大优势,短距离出行时,优势微弱;3)不同交通模式下的等时区分异明显,空间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 90% 以上时驾车、公交和骑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20 min、60 min 和 40 min;4)驾车模式下,合肥市老城区在不同时间阈值都具有较高的医疗可达性,新城区不同时间阈值的医疗可达性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城市中心模型、可达性模型、引力模型研究苏北中心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苏北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淮安市建成苏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区位优势仍低于徐州市;淮安市的区域可达性高于苏北另一个中心城市——徐州市。淮安市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优势与劣势并存,淮安市要真正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必须树立地理中心意识,尽快构建苏北交通中心平台、苏北文化中心平台、苏北物流中心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会模型、潜能模型和Allen网络可达性模型,客观评价公交车站所在节点乘客以公交系统为载体的空间可达性,提出可达性是可达数量和可达质量的复合,可达质量包括可达质量系数与可达性贡献率.分析影响可达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公交车站可达性度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公交线路的数量、发车频率对所停靠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影响显著,不同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受到时代转变的冲击,老城区作为"前活力中心"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城市商业设施的聚集度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间的活力,以大数据方法探讨老城区商业活力特征、影响机制和提升策略对研究旧城更新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南市老城区为例,首先基于POI数据从设施密度、混合度和空间可达性对淮南市老城区传统商圈的空间活力进行测度与横向对比,探讨老城区商业现状发展格局和空间分异特征.其次,根据各商圈活力测度结果,验证淮南市老城区商圈的发育与规划实施情况.最后,基于淮南老城区各商圈活力特征的差异性和影响要素的特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适度聚集的功能复合策略""重视公交导向的交通可达策略""强调目标引领的分类引导策略"的老城区商业空间活力复兴策略,以期为其它地区老城区商业活力测度方法与提升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遗产地受保护的895个林盘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从分布类型、均衡性和空间格局角度定量研究遗产地林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后基于高德地图API平台测算了各林盘对于郫都区城市建成区中心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1)遗产地林盘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非均衡分布态势,呈现集群分布倾向;(2)空间聚集形态上呈现为唐昌镇为核心的高密度集聚圈、二处次级密度集聚圈以及东南部城市建成区的真空地带;(3)林盘交通可达性符合乡村近郊旅游地单程耗时标准;(4)相对平坦的地势、道路等级及整体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林盘的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指导旅游地开发选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土地规划和整治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