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ArcGIS技术与计量数学方法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04个乡村旅游景点的类型分类、时间变化特征、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发展等级结构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乡村旅游景点类型可划分为4个一级类别和10个二级类别,各类别旅游景点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差异较大。从时间演变看,2004—2012年为黔东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此阶段4个一级类别的乡村旅游景点发展规模较小,增长速度缓慢;2012—2018年为黔东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速阶段,此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规模有了一定的成效,提速明显。从空间演变看,4个一级类别的乡村旅游景点整体分布不均衡,交通条件和水资源环境对各类型景点的空间分布有巨大影响,区域内乡村旅游景点整体集聚程度较高。各县市间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等级指数存在差异,雷山县的发展等级指数最高,指数为2.68;麻江县、天柱县、镇远县最低,指数均为0.14。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是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均衡指数与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重点村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均衡和集聚程度,使用灰色关联、相关性分析和叠置与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为显著集聚型,大致呈现出“主核心-次核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重点村数量在各个市中分布比较均匀,但各市的空间分布类型存在差异,14个地级市共有4种分布类型;3类乡村旅游重点村类型呈“两高一低”的类型特征,且分布范围不尽相同;湖南省乡村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地形水系、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大核心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现“以市区为核心,以漓江为轴线,以低海拔区为扩散面,以A级景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可分为红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生态乡村旅游聚集区、民族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议依据乡村旅游地空间状态,在现有优势基础之上利用乡村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融合,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区域旅游产业基础、乡村旅游经济支撑、乡村旅游要素条件及乡村旅游环境本底的5 个子系统筛选30 个指标构建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ArcGIS10. 2、OpenGeoDa 工具, 综合运用熵值法、 ESDA 等研究方法, 测度贵州省88 个县域单元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 (1)贵州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好的县区主要分布在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驻地附近,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 高水平聚集在省级行政中心和市级行政中心地带, 低水平县区分散且远离在省域和市域中心, 但高水平区域对周边发展潜力低水平辐射带动效应不显著, 整体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3)要积极引导不同县域根据自身发展主要制约因子, 通过政府公共职能、扩大旅游经济基础和客源规模、提升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根据文化和旅游政务网、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地理空间数据云等给出的数据,对影响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态势上由西南偏东北走向逐渐演化为西北偏东南走向,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渐向南偏移;社会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波动变化;经济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而自然因素影响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演进韧性理论,建构 2012 ~ 2020 年淮河流域行蓄洪区阜南县乡村韧性评价体系,开展乡村韧性测度及空间分布可视化分析,阐述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阜南县乡村韧性平均值为 0.410,处于较高水平,空间呈现“外高内低,不均衡布局”的分布特征。②阜南县乡村韧性空间分异明显,蒙洼蓄洪区乡村适应能力较低,抵御能力较强。③对阜南县乡村适应能力解释力较大的因素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脱贫人口占比以及平均中小学人数占比,对乡村抵御能力解释力较大的因素为规划聚焦度和政府投资力量。④从影响机制来看,公共资源和经济发展是阜南县乡村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乡村韧性的内在影响因素;社会关注度、规划聚焦度、政府投资力量是乡村韧性的外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ArGIS10.0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首先以秦皇岛市7个县(区)级行政中心为点,建立点的缓冲区,分析秦皇岛市旅游景点相对于县(区)级行政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秦皇岛市区域内五条主要交通线路为线,建立线的缓冲区,分析秦皇岛市旅游景点相对于主要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旅游资源具有以城市为中心呈“圈状”分布的特征和以主要交通线路为中心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描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 对福建省9 个设区市2010-2018 年国内与入境旅游规模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福建省各区市国内旅游绝对差异大, 相对差异稳定, 规模分布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增幅逐渐扩大,集中指数总体较低, 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入境旅游绝对差异大, 首位分布明显, 分散均衡程度低, 位序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 集中指数总体偏高, 呈下降趋势。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对外开放度、地理区位及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建国内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遗产地受保护的895个林盘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从分布类型、均衡性和空间格局角度定量研究遗产地林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后基于高德地图API平台测算了各林盘对于郫都区城市建成区中心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1)遗产地林盘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非均衡分布态势,呈现集群分布倾向;(2)空间聚集形态上呈现为唐昌镇为核心的高密度集聚圈、二处次级密度集聚圈以及东南部城市建成区的真空地带;(3)林盘交通可达性符合乡村近郊旅游地单程耗时标准;(4)相对平坦的地势、道路等级及整体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林盘的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指导旅游地开发选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土地规划和整治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间通达性和空间关联程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和2018年成都地铁建设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①成都中心区交通通达性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与未开通地铁的2009年相比,2018年整体上提高了30min,但东部区域仍落后于其他各区;②位于中心区的3A、4A景点绝大多数都已进入90min圈层,但位于东部区域旅游景点通达性水平提升幅度不大;③在大成都范围内,地铁建设对于成都周边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④周边区的旅游景点的通达性水平变化不大;⑤中转站或景点附近的普通站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低碳旅游发展效率作为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标,是衡量低碳旅游发展状况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工具. 以中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7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超效率DEA模型对2008—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7省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分析低碳旅游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域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TFCP)增长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2008—2019年TFCP及分解,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低碳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 2008—2019年期间7省市代表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静态低碳旅游效率值分别为:0.764、0.807、0.971,分别属于效率中等、效率良好、效率良好(基本接近效率有效)3个不同效率等级. 动态TFCP值分别为:1.005、1.136、1.158,技术效率对京津冀地区的贡献度更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 总体来看,低碳旅游发展效率高低是在技术进步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旅游资源禀赋主导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诱发效应; 旅游接待规模、交通水平的驱动效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泉州市已跨入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泉州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来研究2002-2012年泉州市11个下属各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三大产业角度,并运用空间产业结构因素和空间竞争力因素将泉州市11个下属各县市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类。考虑了空间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表明,泉州市各地区产业结构因素比竞争力因素更能推动各地市的经济增长。进一步从三大产业角度将泉州市11个下属各县市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类。最后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匹配性研究模型、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模型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动态模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空间格局的匹配性、建设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张趋势。本研究对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类似市(县、区)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确评价某城市旅游竞争力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城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助于准确反映该城市旅游的未来发展潜力,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九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扩展,以农业为依托、农旅效益并重的休闲农业旅游的载体作用变得愈发明显,深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于实现乡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 10.2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反映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集聚型,并且区域间差距显著,苏南地区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一体化的核心是要素在城市间无障碍地自由流通,城市间人员、货物等要素的流量是测度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收集2016年4月1日至12月30日黔中城市群辖区内16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16 783 229条收费数据,汇总城市群内5个地级市(州)33个区县之间的车流往来数量,计算各区县之间的贸易和人员流量. 将其置于重力模型框架下,在控制行政面积、人口、距离等干扰因素的条件下,依据行政边界是否对人员和贸易流量存在显著影响来测度黔中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 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整体上一体化程度较低,行政边界对人员和贸易流量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首次通过高速公路大数据对黔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为城市群一体化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观性依赖和微观信息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贺一雄    郝丽莎    靳诚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4):061-71
旅游流体现了旅游系统的内在联系,是当前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学界对旅游流影响因素与旅游流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有系统研究,对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的研究亦相对不足. 以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为对象,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耦合度模型,量化21世纪初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影响因素(以下简称要素)与网络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演化. 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的主导流向为由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向东部地区;(2)大多数汇地已经实现要素-结构的耦合发展,而大多数源地仍处于要素-结构的失耦状态,抑制了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快速增长的势头;(3)缺少优势要素是源、汇地要素-结构失耦的主要因素,改善弱势要素有利于增强要素-结构的耦合作用,而对于要素水平较好但网络地位偏低的源、汇地,则需适时促进其网络结构优化,以避免因结构退化导致要素-结构失耦;(4)应主要针对源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偏低的问题设计相应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流的增长及网络结构演化,实现要素-结构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很多地区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措施。传统乡村旅游研究大多关注大城市郊区,中小城市相应研究则相对较少。以四川省简阳市为例分析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指出必须加强管理,坚持政府主导,搞好规划,重点开发,突出个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不同特色县区之间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不同特色县区的社会综合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编制程序,设定不同的置信水平,得到了一系列的相关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