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成因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治理的措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处理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系统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增强水动力、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南湖黑臭水体,利用模型分析整治后南湖水体有效流动区域可达75%,通过定量计算验证整治后可消除外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南湖水体消除黑臭,水生态恢复,实现南湖长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韦东 《净水技术》2020,39(8):160-166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水体的黑臭趋势不断加剧,城市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文中以治理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为例,在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生态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的指导下,通过对南湖水质污染成因的分析,针对性地采用污水截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生态清淤、生态系统构建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并削减了入湖污染物浓度,恢复了多样性生态系统,南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除此之外,南湖水环境的有效治理为其他城市封闭性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某大型景观湖为研究对象,对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方案和生态修复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提出了截流井和排放口协同改造的工程控制方案,有效控制了污染物入湖。根据浅水湖泊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态系统的重建策略,逐步实现受污染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为保障水质改善和维持提出水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措施,使湖泊水体长期保持并稳定在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质。该文可为溢流污染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无锡城市微污染河道——胶阳河为例,通过为期一年的水质动态跟踪监测,分析微污染河道应用"人工生态系统集成去水体富营养化技术"水体治理前后污染物浓度变化。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胶阳河在完成截污纳管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食物链结构关系,建立各个营养环节,实现水体营养物质的转移。经过人工构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项目实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总氮、总磷、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达59%、67%、56%、54%。水体透明度达1.5 m,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平。本工程可为城市微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盐城市黑臭河道现状分析及综合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梅  李海宗  康琳琦 《广东化工》2016,(12):150-151
积极践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保护水资源的号召,在实地调查盐城市黑臭河流污染现状,分析了外源排入及内源污染物二次释放的影响。根据河道整治的原则,在继承传统整治技术精髓的基础上,重视水质的提高,更要重视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建议因地制宜地采用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题的多种修复技术的组合,进而利用河道自身庞大的生态系统对外源污染进行自然降解,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并积极探索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长效管护机制,力保河道整治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株洲神农城核心景观区之神农湖的概况;分析了人工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提出了神农湖水质保护与净化处理的工程方案。为维护神农湖的景观水质,本工程主要采取以下两个处理措施:一是增加水体的溶解氧量,保持水体的鲜活力;二是采用循环过滤的方式去除浊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华中地区某河道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已到达黑臭水体的范畴。文中通过对该河道进行实地调研与水质检测,分析了该河道水质特点以及其演变成黑臭水体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截污治污→生态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与分段建设不同驳岸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南某城镇河道水体污染现状分析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次监测,分析了引起江南某河道污染黑臭的原因,通过采取人工曝气、投加微生物菌剂、底泥控制、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起到应急修复河流污染、长效保持河流水质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陆卫东 《广州化工》2020,48(15):148-151
本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以2015-2018年的杨浦区河道水质数据化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水平、南北区域差异和出口断面水质状况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杨浦区河道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对河道水质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南部河道效果更好,但仍存在超标率偏高、污染较重、富营养化等问题,或为其他污染源入河、水质净化能力欠缺、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等可能原因,建议后期应针对河道污染特征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水生态修复中的水质改善方法——叶子军.CN 10517440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中的水质改善方法,包括在修复水生态的过程中,间断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以及在水体不够清澈或透明度0.8 m的情况下,也对水体使  相似文献   

12.
以"康盛周庄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二期景观水系"水质净化项目为例,利用"水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分析。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其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在施工期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Ⅴ类及以上标准;水生态净化系统稳定后水体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达Ⅳ类及以上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8 m以上,能抵抗一定外源污染。本工程实施为房地产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及长效保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受污染河流水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污染河流水质修复技术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工程治理技术,其中工程治理技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的综合运用成为受污染河流水质修复的主要手段。该文对常用的受污染河流水质修复技术进行总结,对不同水质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对受污染河流水质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监测汕头湖沟中上游河段水体14个项目的水质状况,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初步确定该河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其中氨氮含量超标较为严重。总磷指标属于轻度污染。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可能受河段气温升高及降水量影响而出现轻微污染情况。探究分析上述污染指标的可能原因还有河岸两边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畜牧家禽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粪便排泄物。提出了对该河流水体污染物冶理,河道环境卫生整治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现阶段龙岗河水体状况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而为龙岗区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及技术支撑,于2021年对龙西河和丁山河进行水样及底栖动物的采集和检测。文中采用了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及水质生物评价法对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出龙西河全年水质等级属于清洁,丁山河全年水质属于中污染及重污染水平的比例约为66.67%,水体污染程度较高,而结合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龙西河与丁山河的水质状况分别对应中污染和重污染等级。对龙西河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TP、CODMn,影响丁山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TN、TP、CODMn、BOD5。时间变化上,龙西河水质状况差异不显著,丁山河水质污染指数与降雨呈正相关,强降雨时期带来的农业、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加剧了水质恶化。3种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水质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层面综合反映水体实际状况,可为该水系其他河流的水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工业水处理》2016,(4):16-1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中的水质改善方法,包括在修复水生态的过程中,间断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以及在水体不够清澈或透明度<0.8 m的情况下,也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本发明改善了水质,可以使水体达到一定的透明度要求,从而满足植物中部在透明度1.5倍水深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补偿条件,以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净水信息     
《净水技术》2007,26(6)
11月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暨防汛墙改造工程,在普陀区长风绿地4号地块举行开工典礼,标志着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进入崭新的阶段。苏州河整治三期工程计划总投资为31.4亿元,主体工程2008年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系水质,实现苏州河下游水质与黄浦江水质同步改善,苏州河支流水质与干流水质同步改善,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包括苏州河市区段防汛墙加固改造和底泥疏浚工程、苏州河水系截污治污工程、苏州河青浦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苏州河长宁区环卫码头搬迁工程四个项目。据悉,三期工程的实施,将使苏州河水质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基本建成两岸绿色走廊,滨河地带成多功能复合的街区。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化工》2021,48(6)
文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构建在朱家店河等三条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及污染源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水生态系统构建的治理思路。结果表明,三条河水质改善明显,总磷、氨氮、溶解氧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接近Ⅳ类标准,透明度达0.8 m及以上,实现了河道水质生态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